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搵食地圖】全港人氣拉麵誌|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搵食地圖】全港人氣拉麵誌|HK Appledaily Supplement

【搵食地圖】全港人氣拉麵誌

拉麵,發源於中國。自十九世紀中已在橫濱中華街大賣,日本人一直認為拉麵是中華食品,直至八十年代,各縣努力發展不同風味、特色的拉麵,日本拉麵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代表之一。在香港,拉麵熱潮一直未成氣候,直至2010年,豚骨拉麵引進香港,才正式大熱大勇,由日本師傅主理的拉麵店其門如市。我們今次專選有日籍拉麵師傅坐鎮的不同地方風味的拉麵店,為你提供最好的人気(人氣日文寫法)拉麵情報。

一碗拉麵由湯、麵、調味料和配料四大元素結合而成。有別於其他傳統的日式料理,要求按照傳統,做到絲毫不差才算上品,日本人對拉麵相對寬鬆,願意嚐新的程度高,為廚師提供發揮創意的大舞台。只要美味,四大元素結合得宜,風格創新還是傳統,他們都從不計較 。

湯是一碗拉麵的靈魂所在。傳統的中華拉麵用的清湯只是用豚骨、雞骨和蔬菜熬煮。但近10年,日本的拉麵熱潮有增無減,很多拉麵店都以不同的肉類、海鮮入饌,創作出獨特的湯底。近年最流行的更是以肉湯配海鮮湯的雙湯底(double soup)。

麵一直都是不被重視的配角,粗幼曲直,都是迎合湯的濃淡而定,湯越濃麵越直。自從近10年,日本掀起麵為主湯為次的沾麵,人們對麵的要求才開始執着起來,更開始考究小麥的來源對質感和味道的分別。日本有出產小麥,二次大戰前不同地區都有種植,但現時的供應80%都來自未受戰火摧殘兼適合小麥生長的北海道。不過由於供應不足,而且外國輸入的小麥價格極低,日本人向來都依賴外國貨。直至麵再受重視,小麥產量第二的九州福岡就開始研究復耕日本原生小麥──「拉麥」,由於產量少,現時只有小數福岡的拉麵店和日本全線的一風堂使用。

跟日本潮流極貼的香港,也由使用來自日本北海道全日本最大製麵所西山拉麵的急凍麵,轉由使用拉麵配方及日本麵粉,請香港的製麵廠製作新鮮的拉麵。

日本人製麵廠 軟水保幼滑

香港願意兼做日式拉麵的麵廠不少,但只有南天製麵是由日本人創辦及主理。已有11年歷史的南天現在由第二代鈴木誠管理,他們總共能做出50種不同款式的麵條,每日在西貢的麵廠共生產一萬至萬五個生麵,拉麵長龍店神虎、魂、黑龍、東京Agura及漁場台風等都是他的客人。

為了做出與日本水準最相近的拉麵,南天所用的麵粉、鹼水及蛋粉等材料都來自日本,更在日本購置一部軟水機,「香港的水都是軟水,但礦物成份不同。」鈴木誠說用超軟水做出來的麵質感會更幼滑。「日本的麵粉不等於用日本小麥做。」他再三強調,他說很多人都誤會了。日本的小麥供應量少,一直以來都靠輸入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小麥滿足需求。 麵粉的好壞,取決於研磨的技術,日本的研磨技術是世界頂級,所以大家都只認麵粉廠不針對小麥出處。 

已熟成一次的麵糰會送到壓麵機,把它拉長後就切成麵條,之後進行第二次熟成。
已熟成一次的麵糰會送到壓麵機,把它拉長後就切成麵條,之後進行第二次熟成。
麵廠每日最少可生產一萬個拉麵。
麵廠每日最少可生產一萬個拉麵。
香港的水雖然是軟水,但礦物質始終比日本多,所以南天製麵特意從日本買來軟水機,以與日本最接近的超軟水製麵。
香港的水雖然是軟水,但礦物質始終比日本多,所以南天製麵特意從日本買來軟水機,以與日本最接近的超軟水製麵。

拉麵都要熟成 保質兩星期

中國的拉麵、意大利的意大利麵講究新鮮,但日式拉麵就恰好相反,他們認為拉麵需經長時間的熟成,讓水分子與麵粉的粒子有充裕的時間結合,味道、口感才會好。拉麵的熟成時間視乎水的含量。南天製麵的麵會經過兩次熟成,第一次是在麵糰剛攪拌好之時,以8℃的水攪拌而成的麵糰,會用保鮮紙包着以室溫熟成半小時。第二次熟成是麵切割後,最少會放入熟成室儲存逾18小時。麵條由製造至送到客人手中約四日,保質期為兩星期。

為了充份掌握熟成時間, 拉麵店周月選擇在店內自家製麵,他們的麵會經過24小時熟成後,才拿來待客。經過熟成的麵,麥味更香更濃,鹼水味大減,麵質更爽口彈牙,果然比新鮮麵條美味得多。

美味拉麵的靈魂

醬料/調味料 (Tare)是拉麵的鹹味所在,因為店家熬煮的湯底沒有放任何調味,醬料一般放在拉麵的底部,利用湯勺倒湯時產生的衝力,把湯汁調勻。醬料大致可分為三種:醬油、味噌和鹽。

醬油:

很多拉麵都以醬油來調味,但用量不一、配方不同造就千變萬化的口味。一般來說,日本東北及關東地區的醬油比較鹹;關西味道清淡;而九州的則較濃稠和甜口。與一般煮食用的醬油不同,作拉麵醬料的醬油大多都經過調配,如煮過肉、以蔬菜香菇調味。

味噌:

味道突出,傳統的味噌拉麵使用一款拉麵專用的味噌,但近年流行以不同的味噌湯的味噌調配而成的混合味噌調味。

香油:

泛指所有額外加入拉麵以增加風味的油。有的會用自家榨豬油,有的會使用曬乾的海鮮浸泡而成的香味油。

鹽:

即是用食鹽作為調味料。品嚐鹽味拉麵最着重的是清澈清爽的湯底。香港流行豚骨拉麵,鹽味拉麵就不太易找了。

配料:

拉麵常用的配料有叉燒、筍乾、葱粒、紫菜、木耳及溫泉蛋等。大部份都是爽口帶嚼勁,豐富口感。

日本各地特色拉麵

東京

傳統拉麵:清湯醬油味道清爽

麵屋一平安 總經理 野崎建志

麵屋一平安

總經理 野崎建志

東京是日本資訊最快最新的地方,拉麵亦不例外,她集合了全日本各地風味的拉麵店,所以傳統的東京拉麵已經買少見少,以豬、雞及昆布等慢火熬煮十多小時的清湯配醬油,在曲麵上放上叉燒、大葱、竹筍、魚板等配料,看似簡單,但味道清爽,一吃難忘。今日在東京找到的醬油拉麵已經改良,味道已較濃。有些店家亦按傳統,以燒過叉燒的醬汁和醬油為拉麵調味,但由於工序繁多,連東京也絕少拉麵店堅持這傳統了。

湯底:豬、雞

麵:中曲麵

味道: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魚板

店家:麵屋一平安

短評: 湯非常清澈,由於用了豬油加添香氣,先嚐到豬油香,再吃到醬油的甘甜。麵不算太彈牙但與湯底非常合襯,味道不太濃太重,吃罷一碗也零負擔。

沾麵:酸甜醒胃vs魚香濃重

本來是因拉麵師傅工作忙,無暇吃一碗被湯浸着的拉麵,於是改把麵和湯分開,用麵條沾湯來吃的食法,經「拉麵之父」山岸一雄在他位於東京的大勝軒改良後,一推出就大受歡迎。他發明的醬湯又辣又甜又酸,醒胃又惹味,引來同行爭相模仿。2000年,埼玉縣川越市的拉麵店──頑者,發明了以自家製的極粗麵,配魚介粉濃湯汁的沾麵,打響名堂。從此,日本沾麵界就形成了「大勝軒酸甜系」及「頑者濃厚魚介豚骨系」兩大門派,香港的沾麵店大多是後者。

湯底:豬、雞、魚

麵:極粗直麵

味道: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

店家:東京Agura

短評: 東京Agura的醬湯充滿魚香、味道非常濃重,麵特別加了原粒小麥碎增加咬口,吃畢口腔充滿香氣。

     

新興魚介豚骨拉麵:肉香魚鮮共冶一爐

魚介豚骨湯底是約10年前,由東京拉麵店青葉創作出來,隨即成為東京最流行的拉麵。魚介豚骨湯有兩個做法,一是在豚骨湯中加入魚介粉,這樣做湯夠濃稠而魚味亦非常突出,第二個做法是煮一鍋豚骨湯一鍋魚介湯,然後將兩者調配出合適的濃稀度與味道,既有肉香又不失魚鮮。 

湯底:豬、魚

麵:中直麵

味道: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 ‧店家:漁場台風

短評: 漁場台風的拉麵用上雙湯調製而成,但仍有粒粒的魚茸口感,經火槍燒過的叉燒帶焦香味,麵屬硬身,掛湯能力高。 

函館

鹽味突出麵較軟腍

一風堂 營運顧問  宮木崇茂

一風堂

營運顧問  宮木崇茂

湯底比日本其他地區的清爽、薄身。金黃清澈的湯是以慢火,把豬和雞的精華熬煮而成。函館是日本唯一一個聲稱鹽味拉麵發源地的城市。麵比一般的煮得較腍,令人吃下有窩心的感覺。

湯底:豬、雞

麵:中直麵

味道:鹽味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竹輪

店家:一風堂

短評: 一風堂的湯底以雞和魚介煮成,由於只用了鹽來調味,湯的味 道非常突出,尤其是魚香,一入口就立即湧出來。

博多:   

色澤奶白豬骨味濃

博多拉麵別天神 店長 久也展弘

博多拉麵別天神

店長 久也展弘

以大量的豬筒骨熬至原本的肉腥臭氣全部散去,連骨髓都盡流出來,換來順滑香濃、色澤如奶油般的湯底就是博多拉麵的特色。據說,因為以前吃拉麵的都是勞動的男士,怕客人等得太久耽誤上班時間,於是特別使用烹調時間短的極幼麵。因為麵幼而湯濃,麵泡得太耐就會糊,所以傳統的博多拉麵份量較少,建議客人追加,才能品嚐到最美味又彈牙的麵。 

湯底:豬

麵:幼直麵

味道:豚骨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蒜頭

店家:博多拉麵別天神、一風堂 

短評: 別天神的湯像牛奶般幼滑美味,湯比香港其他的同系拉麵淡一些,卻風味十足。叉燒雖屬全瘦,但不死實。

旭川:

一層燙口油為禦寒

梅光軒 店長 細尾洋介

梅光軒

店長 細尾洋介

旭川位於北海道中部,是北海道第二大城市。旭川風味的拉麵湯底是由豬、雞、昆布、沙甸魚和蔬菜煮成,味道複雜濃郁。以偏濃重、鹹香的醬油調味。因旭川天氣寒冷,所以傳統的旭川拉麵都附着一層燙口的油,讓湯麵不容冷掉。旭川風味更是現時在日本非常流行的雙湯底的始祖。

湯底:豬、雞、魚

麵:中曲麵    

味道: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

店家:梅光軒

短評: 湯的味道十分濃郁,口感幼滑卻完全不油。醬油經過豬肉等材料調製,帶肉鮮且減輕不少鹹味。麵屬於硬身,曲麵有助掛湯,吃罷全身暖和。

橫濱:

唯一鵪鶉蛋做配料

松壱家 店長 立野秀明(左) 經理 佐藤大悟

松壱家

店長 立野秀明(左) 經理 佐藤大悟

橫濱是許多拉麵風味的發源地,當中以「家」系最有代表性。以豬頭、豬骨熬製的湯口感又黏又滑、帶鹹香,使用中粗直身麵和以鵪鶉蛋做配料都是「家」系拉麵的特色。由於這個風格是在1974年吉村家首先創立,所以模仿者都以「家」字做店名,以示對原創者的尊重。

湯底:豬

麵:中粗直麵

味道:豚骨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紫菜、菠菜、鵪鶉蛋

店家:松壱家

短評: 湯的味道比博多風味的更濃更香、稠口,卻不油膩,放涼了也不難吃。麵偏硬身,彈牙可口。

四國:

烏冬之鄉麵質煙韌

麵鮮醬油房 周月 店長 高島吉浩

麵鮮醬油房 周月

店長 高島吉浩

以烏冬出名的四國,一直以來四個縣市都有做自己獨特的拉麵。受烏冬的影響,傳統的四國拉麵,麵質都更煙韌彈牙。拉麵大多以雞和豬來熬湯,再以甜口的醬油調味。

湯底:雞

麵:幼直麵

味道: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

店家:麵鮮醬油房 周月

短評: 周月的拉麵用了來自愛媛縣140年歷史醬油廠梶田商店做的醬油調味,由於愛媛縣三面環海,梶田商店在製作醬油時,特別加入沙甸魚和鯖魚粉和昆布,增加風味。麵質爽口彈牙,先嚐到甘香、海鮮味濃重的醬油味,接着是雞湯的清甜。

札幌:   

獨一無二味噌稱王

拉麵 Jo 店長 佐藤弘坪

拉麵 Jo

店長 佐藤弘坪

札幌是以發明味噌拉麵而聞名於世,並因到處都有拉麵店,而成為拉麵聖地。北海道人更以味噌拉麵為傲,從來覺得只有家鄉的拉麵才是最好。傳統的味噌拉麵要以油鑊,把蔬菜、肉末快炒,再加入上湯、味噌烹調而成。札幌人更習慣加上大量的薑和蒜加強風味。以往札幌拉麵都用豬和雞煮的湯入饌,但近年亦流行使用豚骨湯。

湯底:豬、雞

麵:微曲麵

味道:味噌       

香油:豬油

配料:叉燒、大葱、竹筍、芽菜、甘筍、豬肉末、蒜頭、生薑、木耳、粟米

店家:麵屋一平安、拉麵Jo

短評: 麵屋一平安的味噌拉麵做法傳統,所以湯汁充滿鮮甜的蔬菜味,味噌味道不會過濃,吃到豚骨湯的肉香。拉麵 Jo用的是味噌湯味嚕,味道非常順喉,腩肉叉燒鬆化美味。

拉麵備註圖

日本地圖

香港拉麵發展史

1984年

香港首間日式拉麵店麵屋一平安(下圖)在尖東開幕  

1996年

港人投資的味千拉麵把熊本豚骨拉麵帶來香港

2000年

仿效札幌的拉麵橫町在銅鑼灣揭幕

2010年

豚王(下圖)開業掀起新一個日式拉麵潮,香港開了很多日本師傅主理的拉麵店,一風堂、一蘭等過江龍都陸續登陸

已消失的風味

在豚骨拉麵未成為一枝獨秀之時,香港的拉麵都曾經容納到不同風味的拉麵,味噌拉麵、鹽味拉麵都不似今日般難找。以下兩款是曾經短暫出現過的拉麵風味:

與札幌的味噌拉麵、博多的豚骨拉麵並列為日本三大拉麵的喜多方拉麵是福島縣的名物。湯底以豚骨和魚介煮成,湯底香氣十足,麵條扁平帶寬,有咬口。一風堂曾短暫推出過。

喜多方拉麵
喜多方拉麵

久留米是九州豚骨拉麵發源地,湯底比博多更濃、油份亦相對較多、麵亦較粗。與博多不同,久留米拉麵沒有追加麵條習慣,尖沙嘴的魔麵曾是主打久留米拉麵的麵店,但早已結業。

久留米拉麵
久留米拉麵

拉麵店一覽

麵屋一平安 尖沙嘴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商場2樓11號舖 

博多拉麵別天神 銅鑼灣告士打道277號地下3A號舖 

東京Agura 灣仔麥加力歌街1-19號地下A舖

梅光軒 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B2層 

漁場台風 旺角快富街39號建煌華廈地舖

麵鮮醬油房 周月 中環歌賦街5號地舖 

拉麵 Jo 銅鑼灣加路連山道3號地舖 

松壱家 銅鑼灣新會道4號地舖

一風堂 銅鑼灣羅素街8號2樓

攝影:許先煜、林栢鈞、陳永威、徐振國、楊錦文

插圖:麥震東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

西瓜在夏天大受歡迎,它是很奇妙的水果,破開脆硬綠果皮,內裏是汁水豐富的誘人紅果肉,就連只有幾隻牙仔的小嬰兒都懂得它的甜、它的好,怪不得歷代文人也為西瓜寫下不少詩詞去歌頌一番,宋朝最為食的文人蘇東坡是西瓜迷,清代紀曉嵐亦是。我最喜歡紀曉嵐在<詠西瓜>中那句「涼爭冰雪甜爭蜜」,簡單貼切。古人見的西瓜以綠皮紅肉為主,現代西瓜有紅有黃也有橙,但不管顏色品種,超越時空的還是那冰雪蜜甜。

上水黃肉西瓜 品種新奇 

普遍在超市和水果店買到的西瓜都是台灣、內地或馬來西亞進口,但本地亦有農夫種西瓜。經過漫長車程去到上水鐵坑村的富琴有機生態農莊,我以為會看到又大又圓的西瓜,但現場所見卻是小小的、一手可握的西瓜。有機西瓜要價高,花的時間心血也較多,西瓜要種三個月,從開花至結果收成要100天。但香港天氣熱,種有機西瓜的時間有限,每年三月開始落苗,六月收首批果實,種至八月便不能再種。農場負責人兼農夫晏富琴說:「按香港人的需求,我們沒有種大西瓜,因為太大個,不斬件賣就很難賣得出。我們一般都是種3至5磅左右。」有機西瓜不會切件賣,每磅要賣35元,較普通數元一磅的瓜果較貴,如果大大個也真是較難賣,所以晏小姐說瓜以細種為主。

上面綠色皮、圓如小球的是黃肉瓜天蘭,黃皮的是紅肉瓜是戴安娜。各$35一磅
上面綠色皮、圓如小球的是黃肉瓜天蘭,黃皮的是紅肉瓜是戴安娜。各$35一磅
長得尾巴長長如鳳眼的是橙肉西瓜鳳姬。$35一磅
長得尾巴長長如鳳眼的是橙肉西瓜鳳姬。$35一磅
晏富琴自07年開始種有機西瓜,經驗豐富。
晏富琴自07年開始種有機西瓜,經驗豐富。

腦中對西瓜的印象都是綠皮紅肉,但我看見鋪了膠膜的泥土上,躺着的西瓜全部跟我想像中的樣子不同。那黃色的是紅肉瓜,長相如鳳眼的是橙肉瓜,而圓圓如街上常見模樣的小西瓜卻是黃肉瓜!「黃皮西瓜叫天蘭,還有黃皮紅芯的戴安娜,這兩種最受歡迎。那長長的橙肉瓜叫鳳姬。」晏小姐走到田上逐一介紹。要跟街上的普通紅肉西瓜拼過,當然也要出新招,連種個有機西瓜也要玩橋,香港農夫真的不易做。

綠皮黄肉的天蘭瓜味道清新,與紅、橙肉瓜蜜味般的甜不同。

綠皮黄肉的天蘭瓜味道清新,與紅、橙肉瓜蜜味般的甜不同。

黃皮戴安娜的紅色果肉清甜如蜜,連接果肉的淺綠瓜皮也帶甜且嫩。
黃皮戴安娜的紅色果肉清甜如蜜,連接果肉的淺綠瓜皮也帶甜且嫩。
鳳姬的瓜形是天然長成,切開可見橙色瓜肉,肉質爽甜。
鳳姬的瓜形是天然長成,切開可見橙色瓜肉,肉質爽甜。

富琴火龍果有機生態農莊

上水古洞洲頭鴻圖路鐵坑村

本地有機西瓜節 明年請早

平日在大埔或美孚等地的星期日農墟,可找到本地農夫種的有機西瓜。另外,自2010年起,每年七月頭都有本地有機西瓜節,今年的西瓜節已在7月11至12日於沙田公園結客場舉行,參加西瓜節的農戶更由最初20多個增至43個,越見規模。參加西瓜節的農戶都有有機認證,市民可以選得安心。下年不妨多加留意。

七月頭在沙田舉行的有機西瓜節。
七月頭在沙田舉行的有機西瓜節。
比手掌還小的小西瓜不是玩具,可以吃的。

比手掌還小的小西瓜不是玩具,可以吃的。

今期流行 原個鮮鑽西瓜

早前在青衣大戲棚爆紅起來的「電鑽原個西瓜汁」有人愛又有人怕,愛其原汁原味,但見到強大馬力的電鑽機把西瓜鑽得血紅果汁四濺,又有點心驚。油麻地新開的果汁店,兩個年輕老闆Richard和Ben受到這電鑽啟發,決定有樣學樣,不過他們用的器具是電動打蛋器和打麵糰用的擀麵棍,先把西瓜頭破開,插入攪麵棍轉啊轉,西瓜肉便已輕輕攪碎,不到兩分鐘便打起一個,其間沒有瓜汁四濺,亦毋須擔心電鑽頭的衞生,這溫和版的電鑽西瓜汁更教人放心。

原個鑽開的西瓜,又甜又凍,手捧一個走在路上,夏日妙品。每個$28
原個鑽開的西瓜,又甜又凍,手捧一個走在路上,夏日妙品。每個$28
剖開西瓜頂部,把西瓜原個鑽開打汁,並要選用薄皮西瓜才有果汁。
剖開西瓜頂部,把西瓜原個鑽開打汁,並要選用薄皮西瓜才有果汁。

Ben說他和拍檔每隔兩晚便要趁凌晨打烊後,去附近的油麻地果欄入貨,「西瓜熟得快,太熟一鑽便爆開,所以要趁新鮮,惟有密密入貨。」選瓜也有學問,西瓜按體形大小分九級,他們選用的是中等偏大的5號瓜,直徑約六至七吋左右,拿上手大小剛好,「我們試了四至五種瓜,最後選用新彊種的美國西瓜,果汁清甜,而且皮非常薄,可以打更多汁。」

兩個八十後,Richard(左)和Ben(右)創業開果汁店,由朝開到黑,凌晨三點多摸黑去果欄入西瓜。
兩個八十後,Richard(左)和Ben(右)創業開果汁店,由朝開到黑,凌晨三點多摸黑去果欄入西瓜。
別小看西瓜細細,打完倒出的淨果汁竟有兩大杯滿!

別小看西瓜細細,打完倒出的淨果汁竟有兩大杯滿!

角落廚房

油麻地彌敦道543號B1號舖

內外通吃 消暑涼拌西瓜皮

西瓜皮除了用來洗臉或用來跣人,還可以做甚麼?看到這個涼拌西瓜皮菜式,平日吃慣切粒西瓜、連西瓜外皮也不知道是綠色的新世代可能覺得,香港食物充足,不用這麼慳家吧?然而,吃西瓜皮不為慳家,只為美味。那層連接紅色果肉的淺綠果皮,爽口脆嫩,醃漬涼拌起來,比青瓜更清爽,更讓人念念不忘,還有清熱消暑去水腫的妙用,怎可以不試!

材料

西瓜皮200克、紅椒半隻、蒜頭3瓣、鹽適量、糖1茶匙、白醋1湯匙、開水適量

做法

1。西瓜切開取果皮時,保留薄薄一層紅色果肉,切去外層綠色硬皮,把果肉切成跟筷子一樣的幼條。蒜頭和紅椒切碎備用。

涼拌西瓜皮脆爽甜,雪凍吃更美味。
涼拌西瓜皮脆爽甜,雪凍吃更美味。

2。醃5分鐘,用開水洗走鹽份後擠乾,加入蒜頭、紅椒、糖和白醋拌勻,雪半小時便可享用。放雪櫃的話,兩天內吃完。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

攝影:潘志恆、許先煜、劉永發

模特兒:Kibby Cha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