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next.nextmedia.com/article/1311/17530469最基本的答案是人性大多是貪心、善妒及恐懼,我們人生中至少有一種這樣的罪名,我們會妒忌人家賺錢,起貪念下會在高位跟入,當價格暴跌時,我們就會感到恐懼;當其他人都在賣時,我們自當會跟隨,事實上,應該是要買入。
不過,讓我們看看這普遍現象以外的情況。
這幾天大型的對沖基金、 ETF及退休基金都在買賣金融資產如股票、貨幣、商品、債券及房地產等,這些通常會涉及巨額賭注,一個特定的資產類別無論有沒有吸引力,資金流入及流出,都可以發生在同一時間。基於簡單的供求定律,一個資產類別升值,起初升幅都是較緩慢,當愈來愈受注目時價值就會急速增長,隨後又會急劇下降,因為此時投資者在為大量資金尋找出口,這就是畢菲特形容的羊群效應。鐵礦石油價快上快落
控制全球 25%流動性的大型機構所做的短期決定,對價格的影響可能比長期基本面更大。
典型的例子是鐵礦、石油及澳元價格大幅上漲後急劇下降,也有其他例子,包括 2000及 2011年間 A股升 6倍後再跌 70%,在剛過去一年卻在收益沒有明顯改善時,又翻回一倍。
目前世界金融資產大約 80萬億美元,這筆巨款只要有一小部分資金退出或湧入特定的股票、債券、貨幣或商品,都會嚴重影響價格,並影響普遍投資者的決定。事實上一些資產市場資金雖少,但資金流動量之大足以令價格出現異常。
日本股市自 1989年以來就下跌 80%,但在 QE下兩年就翻了超過一倍,不過幾乎沒有相等的淨核心盈利,當這些大型機構結束交易離場,可以想像有什麼事會必然發生。
不要總以為大型資金一直是對的,只有少數人會這樣認為,但它的確會吸引到笨錢在高價買入資產,以及在低位賣出。不跟大型機構買股票
我們畢竟只是常人,生性貪婪、善妒及恐懼,這一切始於舊約創世紀的第一卷,往後世界被創造出來,我們只是延續這個傳統,很少人知道更好的方法。一如以往人們需要自發研究及運用自己的直覺及邏輯。
我個人會迴避一些有大型機構跟隨的股市,因為總有一天這些「忠實」的機構會不理基本面,拋售股票,壓低股價,我會選擇購買一些因被大型機構出售,令股價削弱的股票,但這些都是優良的公司,管理完善,他們很可能比你和我了解更多一點,但需要多些流動資金為投資者付出。
當投資嘗試從人性情感抽離,以一個機械人般的態度來研究和逆向思考,所有瑣碎的消息,如券商評級高低,都會無意思,因市場應有即時反映。不過市場似乎總是遠遠落後於財務報告的數據,所以分析師的決定總是比「傻瓜」投資者有優勢。
祝君好運!
艾薩 ijsofaer@gmail.com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編號 AAF924
筆者及/或其團隊持有以上組合股票之長倉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 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2015年9月14日星期一
壹週刊 - 1311 - 財經 金融價格有幾真?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