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假作真時…… - 高慧然

網上盛傳一篇「楊瀾採訪屠呦呦」的文章,文章有趣,轉發者眾,楊瀾不得不出來澄清她尚未有機會採訪屠老師。


文章雖假,但傳達的訊息卻精準,例如,文章中楊瀾的問題甚尖銳,「人們稱您為三無科學家,請問你為甚麼沒有當選院士?」文章中的屠呦呦則反問:「我如果當了院士,怎麼還會搞科研獲諾獎?」楊瀾又問:「您獲得了諾獎,現在可直接晉級院士了,是嗎?」屠擺擺手說,「不,我現在當上院士,有人會說我是被西方勢力推舉上去的,我這樣比院士輕鬆多了。」


屠呦呦若面對這些問題,會給出甚麼答案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自有答案。


一個有實際貢獻的科學家,多次獲提名參選院士,次次落選,必然是體制及遴選制度出錯。中國院士選舉其中一個弊端是過份重視學術成就以外的因素。清華教授魯白在分析院士制度時提到「選院士裏面有人際關係、運作能力、個人的所在的位置。」、「我們的院士制度目前還不是一個榮譽制度,更是一個利益制度。」「(獲諾獎)並不意味着你可以得到人家更多的資源,申請資金還是要通過競爭」……


採訪文章雖是假的,但顯然寫文章者對中國的院士制度有透徹了解,並深感不滿,借楊瀾和屠呦呦的口批判現行體制。以四兩撥千斤之力透徹解析中國社會弊端,網民想必頗多體悟與感慨。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