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旅遊籽】最完美的15% 法國神級水晶

蘋果日報- 【旅遊籽】最完美的15% 法國神級水晶

【旅遊籽】最完美的15% 法國神級水晶

【旅遊籽:賞物尋源】
今年法國五月美食節的主題是阿爾薩斯(Alsace),位於法國東部與德國接壤的區域,區內最為人熟悉的必定是醇香多變的白酒,但其實阿爾薩斯還有另一種引以為傲的產業──水晶。所指的並非用來催旺桃花的晶石,而是融合深厚文化和精湛技藝的水晶。相比起其他水晶大國如瑞典、捷克、奧地利、俄羅斯等,法國的水晶工藝規格尤其嚴謹,精挑細選只容許最完美的15%產品出廠。難得遠赴阿爾薩斯,當然要到當地享負盛名的水晶廠大開眼界。

好不容易才來一趟阿爾薩斯,遊覽過風景秀麗的特級葡萄莊園,嚐夠了混雜德國風情的酸菜香腸,又見識過只有一邊尖塔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更暢遊了有「小威尼斯」之稱的科爾馬,遊客該做的事大概都做完了吧。且慢,還有一個能代表當地文化的地方尚未拜訪,就是莫代河畔萬讓(Wingen-sur-Moder),一個比南丫島大少許的小市鎮,人口只有千餘人,沒有特別的風景,亦沒有引人入勝的古蹟,哪為甚麼還要專程從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坐一小時車前來?莫代河畔萬讓不是標準的旅遊區,會特意到訪的人都只為一件事,就是見識該鎮的水晶工業。

先交代一些背景資料,法國並非人造水晶的發源地,早於17世紀中葉,英國商人George Ravenscroft發現於普通玻璃中加入氧化鉛,能夠去取雜質,因而令製成品更晶瑩剔透,人造水晶工業開始萌芽。混合了氧化鉛的水晶較為軟身,方便塑造出不同大小形狀,因此水晶成為了藝術家的新寵兒。水晶工業越來越蓬勃,英國政府便決定提高稅項,廠商避走至愛爾蘭,誰知愛爾蘭同樣加稅,不少廠商因應付不來而面臨倒閉。正當這邊廂的水晶工業變成一潭死水,其他歐洲國家卻在此時積極開拓水晶工業,而法國就是其中之一。


法國雖然不是鉛水晶發源地,但當地的水晶工業首屈一指,皆因匠人執着每個細節,堅持把工藝一代代傳承下去。  Lalique提供圖片 


向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致敬的新產品La Terre Bleue藍地球,全球限量發售100件。
$720,000


Lalique今季推出的銀蓮花系列,將圖案壓印後再在模具上重新分割水晶,難度甚高。
每個$44,000起


早年Lalique與蘇格蘭威士忌品牌The Macallan合作推出特別版64年威士忌,酒瓶以脫蠟工藝處理,只此一瓶。 $3,588,000(2010年紐約蘇富比拍賣成交價)  

小鎮出品 手製技術世代傳承法國東部聚集了不少水晶工廠,其中一個原因是靠近好山好水,「林木資源及砂石豐富,令玻璃製作更容易,有了最基本的原材料,便有利加入氧化鉛及其他物質製成人造水晶。」在法國從事水晶工業數十年的Olivier如是說。Olivier現時在法國百年水晶品牌Lalique工作,是品牌的質量管理經理,廠房正是設置於莫代河畔萬讓,小鎮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最少有一人從事水晶鑄造。「尤其是在這個小鎮,有些家族三代同堂都是做水晶的,大家都把青春奉獻了給這個工業。」

製作水晶其中一個重要原材料,是氧化鉛,能夠剔除玻璃中的雜質,大大提升水晶製品的通透度,亦令水晶的質感更順滑。可是就如煮飯落調味料一樣,太少不夠味,過多又會壞了事,水晶含鉛量少就不夠清澈明亮,太多反而會令水晶變綠,所以鉛的份量要拿揑得準確,含量越高成本越高,達30%為極品。國際間的水晶監察條例中,各有不一樣的標準,有些國家如捷克、奧地利,含鉛量6、7%已可標籤為低鉛水晶出售,德國則是含鉛18%便可,但法國的最低限制嚴謹很多,需要含有24%或以上才可以當作水晶出售。換言之,捷克或奧地利的低鉛水晶在法國的標準來說,完全不達標,這也是法國人對於自己國家出產的水晶特別自豪的原因。

獨門脫蠟工藝 每個獨一無二優質的水晶製品全都價值不菲,這次到訪Lalique廠房,就終於明白箇中原因。全人手造的水晶,不是隨便燒玻璃,用力吹數下,然後待涼便可,當中程序之複雜,實在令人咋舌。先是製作用來燒熱水晶玻璃的泥窖,是法國的傳統工藝,由零開始親手用陶製,單是一個泥窖都要花一個月來塑型,再用一年時間風乾,卻只能使用三個月,因為水晶玻璃的熔點達1,500度,所以泥窖消耗得很快。鑄造水晶除了熱熔及冷卻加工的處理方法外,匠人的獨門脫蠟工藝(Cire Perdue)亦是極為稀有,這個三千多年前古埃及失傳的技藝,於19世紀法國的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再度復興,一個蠟模只能製作一件水晶,做出來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製品,所以售價貴得有道理。還有製品後期的加工及修正過程,每件作品都由專人逐一處理,上色、雕花、打磨、拋光等每個步驟都十分仔細繁複,一件合格的水晶隨時花上大半年製作。

雖然如此,但不代表每件被精心鑄造的水晶都能順利出廠,Olivier解釋:「每個過程都會篩走有瑕疵的產品,在熱熔過程後會篩掉50%,冷卻後再拿掉10%,最後的質量控制部門會再將25%未夠完美的產品打回頭。」千辛萬苦製作出來的水晶製品,只有15%才能面世,標準之嚴謹實在難以想像,商人最着重的成本效益也要靠邊站。

在水晶廠房走一趟,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眾經過無數歷煉的老匠人之間,有許多年輕的臉孔。這些八、九十後落手落腳打磨玻璃,或是做熱熔工序學徒,Olivier自豪地說:「法國的水晶工業不是夕陽工業,年輕人都是自發來學藝,由低做起,所以廠房內老中青的工匠都有。」法國雖然不是水晶發源地,卻能將這文化工藝代代相傳,推至業內高峯。記者眼界大開之餘,更覺我城不少的夕陽文化,願意保育和傳承的新一代又有幾人呢?


用來熱熔水晶玻璃的泥窖,都是由工匠親手揑造,一個泥窖的製作時間需時一個月。


泥窖要每三個月換一次,熔爐溫度高達1,500度,工人穿上保護衣物的畫面讓人想起電影《生化危機》。
Lalique提供圖片


罐狀熔爐用來熱熔有色水晶玻璃,必須24小時保持1,500度,才能確保熱熔過程無誤。


數個工匠夾手夾腳將重達40公斤的熱熔水晶放在模具上。
Lalique提供圖片


吹製玻璃後,工匠再用火槍為水晶塑型,調整細微的瑕疵。


熱熔過程後水晶有了初步形狀,這時便開始第一輪的篩選過程。


工匠獨門的脫蠟工藝極為珍貴,一個蠟模只能製作一件水晶。


打磨後的製品看不到接口,表面亦變得平滑多了。

Elton John係擁躉法國百年水晶品牌Lalique享負盛名,售價按大小造工由數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皇室名人擁躉有英國殿堂級歌手Elton John、美國天后Jennifer Lopez、丹麥公主Queen Alexandra及法國已故知名女演員Sarah Bernhardt。


為水晶上色的工序大多由女工匠操刀,在水晶製品畫上一筆筆的線條。


Olivier從事法國水晶工業數十年,現時是Lalique的質量管理經理。

Lalique

40 Rue du Hochberg, 67290 Wingen-sur-Moder, France

TRAVEL MEMO•交通: 從斯特拉斯堡前往莫代河畔萬讓,可選擇租車(連司機),一小時車程約$265

•Wi-Fi: 易訊數據歐洲3G Pocket Wi-Fi每日無限數據,日租$80,查詢http://www.esondata.com/

•匯率: 1歐元約兌8.81港元,文中的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法國領事館、阿爾薩斯旅遊局

記者:盧懿靜

攝影: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

上一則: 【寵物籽】 計算狗狗飲水量 體重一半為標準

下一則: 【旅遊籽】生理時鐘瞞騙術 智能眼罩擊退時差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