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星期日

《新手學做菜(一)》黃河 黃河渡 - 好讀網站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新手學做菜(一)》黃河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完全不會做
菜的新手。
  不過,就算你已經會做菜,看看
也何妨,就當成是經驗交換。
  假如你不僅會做菜,而且是個中
高手,那更是要麻煩你看一下,以便
能指出文章中的錯誤。
  當然,可能你對做菜毫無興趣,
也立志終生不進廚房,那麼從這週開
始,你可以休息四個禮拜不看「黃河
的話」。
  這篇文章很長,要連載四個禮拜

  這是我近十年的做菜心得,只花
四個禮拜、一萬多字就能說個大概,
即使算不上「字字珠璣」,也勉強稱
得上「精簡扼要」吧?

  談起做菜,原本我也是「新手」
(誰又不是?)。直到退休以後,我
先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學,後來是越來
越投入、越來越駕輕就熟。很多朋友
知道我會做菜,都露出非常訝異的表
情。有的朋友好奇是什麼力量支持我
學習做菜?
  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回答他們

  今年母親節全家族聚餐,十幾道
大菜全由我「獨力」操刀;每一道菜
上桌以後我都會親自嘗一口,然後說
出自己對這道菜的感想。
  其中一道是栗子燉肉,醬油放多
了。我才說「有點鹹」,家人竟眾口
一致地說:「鹹好,下飯。」
  接著我試韓式涼拌菠菜,海鹽放
少了。我有點慚愧地說「太淡了」,
沒想到家人又眾口一致地說:「淡好
,吃了健康。」
  從這兩種反應,明白支持家人做
菜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嗎?
  沒錯:鼓勵!
  多鼓勵,少責難……,最好是完
全不要責難。
  如何鼓勵呢?
  管他什麼菜,一端上來就先喊:
「好,漂亮」;接著,不管是鹹或淡
,都誇說:「我就喜歡這樣,好吃/
健康」;最後,眼一閉、牙一咬,把
菜吃個精光||試試看這種鼓勵方式
,誰可能不賣力做菜?
  我家人就是這樣對我,一路鼓勵
到現在,成功的菜色佔十之七、八,
縱然失敗,也不至於難以下嚥。
  此外,許多人做完菜以後廚房是
一片狼藉。我是邊做、邊收、邊洗,
結束時廚房大致能保持七、八成的清
潔度。
  兩個「七、八」,即使沒開餐廳
的本事,也應有資格教「新手」吧?

  進廚房的心態

  不管做什麼事,我都強調「發自
內心」。
  假如不是發自內心就不可能盡心
盡力,結果是你痛苦(心情不好),
你的家人也痛苦(吃你做出不及格的
菜),那還不如不做。
  所以,正式學習做菜之前,請先
認真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一、犧牲奉獻

  誰天生喜歡做菜?
  或許真有這種怪胎,但絕不是我
,否則當初我應該拜師學藝當廚師。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你我一樣||
喜歡過「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舒
坦日子。之所以會進廚房,十之八、
九是迫於形勢。
  也因此,學習做菜第一個要有的
心態,是必須抱持犧牲奉獻的偉大情
操。
  的確是偉大的情操,因為是犧牲
了自己、奉獻給別人。
  例如當家中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
,截至目前為止,我從來不曾動手為
自己做一餐「像樣」的飯菜。
  頂了天了,就是拿出冰箱的剩飯
剩菜,使用微波爐熱一下。
  大部分時候我只吃一個麵包、兩
片土司。
  對口腹之欲不強的人,進廚房做
菜尤須抱持犧牲奉獻的精神。

  二、勝敗乃兵家常事

  新手學做菜必定會經過一段失敗
的過程。
  例如魚煎得粉身碎骨、菜鹹得難
以下嚥、肉硬到咬不動、麵條軟爛一
團像漿糊……,或是菜刀切到手指、
四濺的沸油在手臂燙出幾個水泡。
  只要進過廚房,誰不曾如此?
  沒有誰天生能做什麼,都需要經
過一段學習、失敗的過程。
  要咬牙撐過這段學習的過程,再
之後,你鐵定會感覺……

  三、做菜很容易

  天下的事情都是一個道理||先
苦後甘!
  入門之初感覺是各種痛苦、各種
挫折、各種沮喪。一旦掌握到其中幾
個訣竅,之後便能應付自如,接下來
不單不以為苦,反而能享受個中樂趣

  例如學騎單車。
  開始的時候會摔、會怕、會受傷
||沒有一樣不苦。可是,一旦掌握
到平衡的技巧,剎那間便能自己踩著
單車,享受「迎風悠遊、一往直前」
的樂趣。
  做菜也是一樣,訣竅只有那幾個

  畢竟不是開餐廳、做大廚,要做
幾十道很費工、很複雜的菜色。只是
為家人做幾道家常菜,一旦跨過入門
的門檻,必定會感覺:做菜原來那麼
容易!

  四、利己利人

  我常常外食,很清楚「吃不膩」
的餐館「少之又少」。
  除了口味,衛生條件更是令人擔
憂。
  別說是小餐館、路邊攤,即使是
頗負盛名、收費不低的大餐廳,我都
有吃到腹瀉,朋友因食物中毒而緊急
送醫的紀錄。
  油膩、重口味、食材品質、衛生
條件……,外食吃到後來,會有那種
「無處可吃」的無奈感。這時候,自
己動手做菜的優點就出現了:經濟、
方便、健康、養生,而且通常還很可
口。
  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心愛的家
人,都有學做菜的必要。

  以上四種心態是學習做菜的基本
心理建設,具備了以後,再著手準備
後列所需的廚具。

  廚具

  選對工具,而且能正確地使用工
具,是學習所有技藝的第一步。
  如果有興趣,不妨到百貨公司販
售廚具的攤位逛一逛,可能你會很意
外,廚具竟然如此之複雜,有的品牌
還貴得好離譜!
  大餐館大廚要求的全套廚房設備
至少是幾百萬元。有的大廚單單是使
用的一把刀||看似貌不驚人,叫價
就要台幣幾萬元。
  我沒那麼大的野心,更沒那麼大
的能耐,經過仔細檢討,認為一個合
格的家庭小廚師,至少應具備以下幾
樣常用的廚具:
  一、菜刀
  我使用過的菜刀如相片一(別急
,不是需要這麼多的菜刀,只是拿出
來做個比較)。
  1、標準中式大菜刀:刀身重、
「慣性力」大,萬一掉落地面或切到
手指都很危險。特別提醒,中式大菜
刀切菜的動作叫「剁」,一不小心就


相片一:我使用過的菜刀

有把手指「剁」掉的危機。
  2、刀身的寬度不夠,刀刃帶弧
形的範圍太長。
  3、刀身的寬度雖足,但刀刃前
方缺少弧度。
  4、刀身的寬度窄了點,刀刃前
方也缺少弧度。
  5、刀身一體成形,看起來真棒
,只可惜「刀背」太厚(請參考相片
二)。刀背厚的原因通常是「材質」
不夠硬||因而可合理推斷,這種刀
的刀刃應該不夠鋒利(5號刀的確如
此)。
  6、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是我最
習慣使用的菜刀。
  經過常年實際使用的經驗比較,
最後我最習慣使用的是6號刀(相片
三),它的好處如下:
  1、刀身輕,「慣性力」不大,
使用起來既輕巧又安全。
  2、刀背薄(材質有一定的硬度
),切東西比較省力||可能你不明
白這句話的意思。切東西類似把刀「
擠」進一塊食材的中間;如果刀背太
厚,「擠」起來比較費力(各試用一
次你就會明白)。


相片二:5號刀與6號刀的刀背厚度比較

  3、刀身有一定的寬度(不要小
於四點五公分),否則切完菜,用刀
身托起菜丁很不方便(不妨試試看,
使用很窄的水果刀切蒜,切完以後把
蒜末「移」到盤子裡||刀身太窄,
移起來非常不方便)。
  4、重點是「刀緣前端有段弧形
」,切菜時此弧形始終「頂住」菜板
||當成菜刀的「支撐點」,切菜時
只須抬起刀的尾端,上、下機械式地
壓動||很容易控制刀口的位置;另
一隻手壓住要切的食材、徐徐往前推
送。當然,如果食材太厚,無法使用
這種切法,而必須把「整把刀子」抬
起,凌空地上、下切動||菜刀失去
了支撐點,刀口的位置「不容易控制
」。不容易控制刀口會造成兩個問題
,一是切出的產品「寬窄」不一,二
是不安全。
  相片三的菜刀購自傳統市場,售
價只有兩百五十元,使用至今已超過
好幾年,刀刃一如以往的鋒利(材質
夠硬)。
  我買過一把兩千多元的日本刀,
全沒這把好用。
  可見得好刀不必貴,貴的也不見


相片三:我最習慣使用的菜刀

得好用。
  二、炒鍋
  我常使用的炒菜鍋只有三個(相
片四,都有蓋子,只是沒擺出來):
  1、二十八吋平底鍋:用來炸食
物,以及煎小一點的食材,例如荷包
蛋、火腿片。
  2、三十二吋平底鍋:煎大一點
的食物,例如蔥油餅、整隻魚。
  3、四十吋炒鍋(圓底):除了
煎、炸食物,其他全使用這個鍋子。
  炒菜「沾鍋」是很令人沮喪的事
,因為它帶來的挫折感很大。
  如何不沾鍋?
  各種技巧都有,但全沒使用一支
「不沾鍋」來得有效。
  不沾鍋用久了也會變得沾鍋。這
時不要吝嗇,也不要覺得舊鍋子「看
起來還很好」。該換則換,盡快買一
支新的鍋子。
  不必選名牌,又可延用舊鍋的鍋
蓋(省錢),通常七、八百元就可以
買到一支品質不錯的鍋子。
  使用不沾鍋要注意「使用過後的
清洗」||剛炒完菜,趁著「熱鍋」
立即使用「棕毛刷」,在水龍頭底下


相片四: (左至右) 28吋平底鍋、32吋平底鍋、40吋炒鍋

順/反時針清洗||切記啊,這是很
重要的重點。
  也就是,趁著熱鍋,水龍頭一邊
開,一邊使用棕毛刷順/反時針清洗

  等鍋涼了再洗,由於食材和鍋底
「凝結」在一起,難度會增加許多。
  又因為難度增加,以致傾向使用
「較硬」的材質清洗,如此更容易刮
傷鍋底。
  除非鍋底很清潔,沒什麼殘餘物
,鍋涼了再清洗也無妨。

黃河渡 - 好讀網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