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中国电脑围棋先行者——陈志行教授

 

中国电脑围棋先行者——陈志行教授

作者:张大经    厚朴教育来源:张大经    点击数:2502    更新时间:2008-1-11

陈志行

       中国业余5段围棋手,曾获全国教授围棋赛冠军,“弈侣”和“手谈”程序的作者。

       陈志行,1931年5月出生,广东番禺人。1952年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直在留校任教。1978年任硕士生导师。1983年提升为正教授。曾任中国化学会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物理化学编审小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化学,其成果收集在1991年出版的专著《有机分子轨道理论》中。电脑辅助教学亦为其成功的研究,其一系列教学软件于1989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1986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91年陈志行教授退休后,老骥伏枥,用电脑描绘围棋新蓝图。他从1993年起,共10次获得电脑围棋世界冠军:1993年11月获应氏杯冠军,1995-1997年连续三年包揽FOST杯、应氏杯冠军,2000年获心智奥林匹克电脑围棋赛冠军,2001年3月在汉城获SG杯国际电脑围棋赛冠军,2002年10月在贵阳获国际电脑围棋赛冠军。陈志行的这些业绩使我国在电脑围棋这个领域上领先于世界,为中国人争了光。1998年12月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授予陈教授“全国十佳科技耆英”的称号。

三尺之局     别有洞天

       对棋类,陈志行自小就有浓厚的兴趣。他是中山大学校内的象棋高手。曾两次参加广州市教工象棋赛,第一次获第五名,第二次获第二名。很早以前,我们化学系的教师就知道,陈志行老师是位“棋癡”。他经常和物理化学教研室另一位棋迷,一边走路一边下棋,经人指点,他们在对弈“盲棋”。记得有一年我们化学系的春节游园晚会,特邀陈志行老师表演象棋“车轮战”,他一人与多位大学生对弈。在第二次参加广州市教工象棋赛时,陈志行老师有了机会和广东围棋界接触。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里,他把过剩的精力投入到三尺之局。陈教授的棋艺日益精进,1994年获全国教授围棋赛冠军。

       陈教授曾讲授过“物理化学”、“计算化学”等课程,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陈教授在20 世纪80年代就在Apple机上研制了一个物理化学教学程序系统。后来与西北师大合作研制的软件,是国内最早推广使用的物理化学CAI软件。由于陈教授对棋类热爱和领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制作教学软件的实践经验,和对我国古典文学有良好的根基,加上他可贵的执着精神,这就为他在电脑围棋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而且,现在国内电脑围棋研究者很少,起步也较晚,这对他在电脑围棋天地骋驰,也是难得的机遇。正如广东作家黄天源所说,现代文明的发展,往往需要几个学科的光芒同时聚焦在一点上。 世界上围棋的高手不少,电脑专家也很多,但既懂围棋又懂电脑的人就不多了。他的围棋程序 “手谈”,1993国际电脑围棋赛中击败了所有对手而获冠军。这个成就远远超过了他在化学领域中的一切成就。

奋战方圆    笑傲纹枰

       陈教授编写围棋程序,已经不是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成了本身生活的第一需要。电脑围棋,已经化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一心一意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走进松林掩荫的世界冠军寓所,没有见到流行的装修,没有见到跟得上当今潮流的家具和电器,据说那台彩电还是他妹妹出国时送给他的。陈教授生活十分简朴,烟酒不沾,喜欢看书、读报和思考。他与电脑朝夕相处,与棋谱形影不离,每天用电脑6个小时以上,心无旁骛,一心投入方圆天地之中。

    棋道精深,天道酬勤。饱含陈志行心智的力作《电脑围棋小洞天》,1997年在《围棋报》连载。2000年集成专著,它是世界上第一本电脑围棋专著。围棋程序“北斗棋星”作者张连蓬说,陈教授出版的《电脑围棋小洞天》,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书中不仅介绍电脑围棋的发展,探讨了许多技术问题,可以指导和启发我们研究电脑围棋,也介绍了他自己的一些做人原则和工作精神,从而揭示了为什么他能在退休之后的短短几年内,为电脑围棋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这是难得的精神财富,笔者曾多次设想,为什么中央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节目不去为陈教授拍一个专题片?他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为《解放日報》著名围棋記者﹑作家胡廷楣先生《境界─关于围棋文化的思考》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在围棋迷中的高层次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在古代,有班固﹑杜甫这样的大文学家﹐有王安石﹑寇准这样的政治家﹐有沈括这样的科学家﹔今天﹐就我所知﹐就有文学家严文井﹑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等﹐在研究计算机围棋上做出很大贡献的陈志行,原是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教授。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各方面的专家来投入围棋的文化研究﹐在围棋研究上下出更多的妙手。”一个人对我国围棋的贡献能和文学家班固﹑杜甫,科学家沈括、吴文俊相提并论,这对陈志行教授是莫大的荣耀,也是我们中山大学的骄傲。

烂柯岁月   百折不回

       1990年国际电脑围棋赛在北京举行时我国仅有两个程序参加。当时陈志行教授也编出了“手谈”,但因信息不灵而失去参赛机会。陈教授下决心搞电脑围棋是在1989年,那年春节他写下了这副春联:

       黑白分明,何堪玩物徒伤志
       鸿蒙高迥,不断求知更创新

       1990年初陈教授买了一台XT,用了半个寒假初步编出了程序。90年的电脑围棋赛冠军为荷兰人所得。就在这一年,陈教授便暗暗定下了夺取电脑围棋世界冠军目标。1991年陈教授刚满了60岁即退休,以便集中精力搞电脑围棋。

       1991年国际电脑围棋赛在新加坡举行。陈教授因经费问题无法前往,幸好还可以委托朋友拿他的程序“手谈”参赛。初出茅庐,虽实力不足以与当时的一流高手匹敌,名列第六,却仍战胜了日本和台湾的强手,初露峥嵘。

       次年国际电脑围棋赛在东京举行,主办单位特意为陈教授解决旅费的困难而得以成行。这次得了第二名,进入三甲,令国际电脑围棋界瞩目。
       93年国际电脑围棋赛在成都举行。“手谈”的棋力已经开始超过连续获3届应氏杯冠军的程序“Goliath”,以全胜获得冠军,达到陈教授的第一个目标。但是在受15子向人脑挑战中以1比2输了,未能突破。

       1995年陈教授不但连获FOST杯和应氏杯冠军,且在受15子和13子两个级别向人脑挑战中均以2比1获胜,打破了Mark Boon的“Goliath”保持了4年的记录。冲击“世界冠军”是多少人的期望,保住“世界冠军”更是难上加难!“手谈”的进步起初是很快的。92年比91年增长4-5子,93年、94年两年每年长约2子。但此后就困难了。

       前进的道路上并非一片坦途。陈教授有“手谈”被异国抄袭的愤慨,有“手谈茶吧”困难处境的烦恼,有比赛失利的反思。但“手谈”程序的智能还是连年有所增长,只是有许多关系未能协调,成绩不甚稳定。在备战应氏杯国际电脑围棋赛的过程中,程序中的各种关系作了一些调整,战绩有所好转,在后来的国际赛中仍然名列前茅,多次夺冠。

深念远虑    胜乃必出

       有人说,到目前为止,电脑围棋最強的程式都是用普通的PC而已,它需要的不是超級的計算能力,而是对盘面有充分了解。国际象棋和象棋,一个盘面通常有三十几种着法,但围棋通常有二、三百种,复杂得多。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的前沿,有人希望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有可能让电脑围棋也培养出"棋感",它的棋力最终甚至可能超过人类棋手,但看来前途渺茫。国际象棋电脑“深蓝”已经能够向人类冠军挑战,但电脑围棋要向围棋九段挑战,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陈志行深信围棋如果要实现电脑与人对弈,就应考虑建立数量关系。他认为:围棋程序中每一着的选点,原则上应该是能取得最大地域和最有效地防止对方取得地域的一手。为了选取这样的着点,无疑会遇到许多定性问题,如攻击与防守、做眼与破眼、连接与切断、好形与坏形等等。这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但是归根结底,每着棋的目的主要还是取得最大的利益而防止对方取得利益,而最后目的又是取得相对于对方的足够地域——仍然是个“量”字。陈教授不倦地对围棋理论进行探索。

       去年已72岁的陈教授,称得上是历届晚报杯业余围棋赛年龄最大的棋手。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还跑出来和孙子辈的棋手同场竞逐?对此疑问,陈教授爽朗地答道:“我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参加晚报杯这样高水平的比赛,来提高自己的围棋水平,从而有助于我开发和改进电脑围棋对弈程序。”在贵阳举行的天宇杯国际电脑围棋赛中, “弈侣”负于陆锦强的程序“围棋之星”后,陈教授坦然说:我发现并改正了这个错误后,心情豁然开朗。输了一局棋,却治好了隐藏十多年的“痼疾”。陈教授就是这样在不断学习中积累提高,棋艺逐渐得以升华。
       美国哲学家休伯特·德雷福斯在《人工智能的极限》一书中说道,计算机代替人脑做一切事是毫无希望的。但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前提,恰巧国际象棋全部符合,而对围棋是很难符合。胡廷楣先生认为:“当然,不是说东方人在围棋的电脑上是完全被动的。中国的陈志行能蝉联电脑围棋的冠军,就说明了东方人不仅在对围棋规律的了解上胜了西方人一筹,而且在对围棋利用电脑上,至少不亚于西方人。”

乌鹭展翅    为国争光

       陈志行教授还致力于培养新人和推广电脑围棋的活动。陈教授创办的志行电脑围棋公司,其宗旨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工具来促进围棋的普及和发展。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编写“弈侣”, 还用部分时间指导公司的一个小组编写另一程序《乌鹭》。他们已成功地组织了1998年全国电脑围棋赛。在陈教授的指导下,陈国宝、雷秀瑜、范俊超三个青年编出围棋程序“乌鹭”,曾两次登上国际电脑围棋赛冠军的宝座。

       世界的体育竞技,有人说是仅次于战争的一种对抗的方式,是一场模拟的战争。中华民族,长期积弱挨打,曾被视为东亚病夫。棋类是一种体育竞技,已成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一种方式。1985年中国棋手聂卫平九段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最后一盘双方主帅的比赛中战胜日本藤泽秀行九段,大长中华儿女的志气。

       陈志行认为,电脑围棋早期它只是高等学府中少数研究者的对象。电脑围棋在后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在日本、台湾、欧美等地都涌现了高手。虽然有人提出“电脑围棋终有打败人脑的一天”的豪言壮语,但这个目标或许要经过几代人的韧性苦战。陈教授在《电脑围棋小洞天》书中提出,发明了围棋的中国人,应该勇于攀登围棋人工智能的顶峰,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引以为自豪。

2004年3月22日 第三稿

厚朴教育录入:周春辉    责任编辑:08hope 

  • 上一个厚朴教育: 鹤与松
  • 下一个厚朴教育: 上网曲
  • 中国电脑围棋先行者——陈志行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