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壹週刊 - 1132 - 壹觀點 17/11/2011 歐元區勢將解體

 

歐債危機令政局動盪,歐元區又怎走得掉解體的厄運?

 

    歐債危機令政局動盪,歐元區又怎走得掉解體的厄運?

    壹觀點 17/11/2011

    歐元區勢將解體

    2011年11月17日

    樹欲靜而風不息。儘管一再推出挽救方案,歐元危機恐怕還要惡化下去。新近這場危機更令希臘及意大利政局動盪,無助經濟復甦,那又焉能不進一步令危機惡化。

    希臘及意大利又何止政局動盪而已?過去一個星期兩國實是爆發了不流血的政變。先是希臘的帕帕季莫斯總理被逼宮,由前歐洲央行副行長接手組織聯合政府。不旋踵,意大利依樣葫蘆,貝盧斯科尼總理倒台,由前歐盟競爭事務專員接掌政權。兩者隱隱然有歐盟空降干預兩國內政的氣味。
    兩個新總理皆非民選產生,而是超然於黨派政治、以解決問題見稱的所謂「技術官僚」(兩者皆為經濟學者)。他們領導的都是過渡政府,而任務都是化解眼前危機好穩住局面。這般境況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政變又豈不神似?
    誠然,希、意兩個政府無疑都是給歐元危機拖垮,(早前危機已導致愛爾蘭更換政府),兩者的導火線可大有不同。若然沒有要直接訴諸民眾、主張以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歐盟援助方案,由是觸發希臘帶頭脫離歐元、令整個歐元區崩潰的危機,帕帕季莫斯理應不致要馬上倒台。意大利的貝盧斯科尼沒有行此險着,只是意大利十年國債孳息突破 7%的警戒水平;不從更換政府入手,痛下決心整頓經濟,那又何以取信於金融市場?

    意大利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這般規模的經濟大國亦落得舉債無門以致有破產之虞;由此引發的骨牌效應,其殺傷力跟希臘破產、脫離歐元區當又不可以同日而語。然而兩國「特事特辦」,以非正常政治手段應變則又顯非好事。多少獨夫不便「乘時而起」、抓緊人心動盪的時機發動政變奪權嗎?
    事實上,跟希、意兩國一樣面對債務危機的葡萄牙已赫然有軍隊上街示威,反對政府緊縮開支,削減他們的薪酬待遇。法國、西班牙等國儘管未有軍隊上街,這種、那種抗議示威可無日無之。隨着經濟形勢的惡化,往下去類似「動亂」看來只會增加、升級而不會減少。

    即使其他歐元成員國不致像希臘或意大利那樣「特事特辦」、變相政變——甚至走上納粹般的極權末路——然而整個歐洲為政治、經濟危機陰影籠罩,在可見的將來,那將無助於經濟復甦。
    須知歐元危機源自政府負債超磅。減輕負債、化解危機的辦法不外乎收支兩途而已;除了緊縮開支,恢復財政健康,到頭來總得設法刺激經濟。現今緊縮開支則觸發動亂甚至變相政變,那又豈有利於締造平穩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緊縮開支舉步維艱,而經濟不前,那麼歐洲各國又何以化解危機?
    構建歐元區的目的乃在以共同貨幣為經濟手段促進各國政治結合,以維持整個歐洲的穩定和平。諷刺的是,政治結合有待實現,而共同貨幣區可倒過頭令政局動盪起來。這樣下去,歐元區又怎走得掉解體的厄運?

    壹週刊 - 1132 - 壹觀點 17/11/2011 歐元區勢將解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