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4日电(记者 包蹇)韩寒的代理律师昨日已向普陀区法院递交起诉状,韩寒与方舟子之间就“代笔事件”展开的争论,将有望从口水战转入法律程序。
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已收到韩寒代理律师递交的诉讼材料,并将根据《民事诉讼法》,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立案审查并给予答复。
韩寒也于昨日凌晨发文表示,不再就此事继续作出回应。
韩寒的委托律师陶鑫良在微博回应媒体称,已经接到多多电话询问。但“本人确凿授权有限,实在无可奉告”,敬请各位朋友尤其是新闻界朋友的见谅。
但陶鑫良介绍了“可以报告的”内容:一、起诉的是侵害名誉权与著作署名权。二、他仅是韩寒律师团队的一位代表。三、希望大家以平常心、寻常态积极配合法院受理或审理本案。
新闻
作者:包蹇
方舟子:手稿更显示有代笔嫌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4日 09:59 华夏时报微博
方韩之争升级,当事人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日前,韩寒和方舟子关于是否“代笔”的口水战,已经升级为官司:1月29日韩寒已正式起诉方舟子,要求其公开道歉,并索赔10万元。在随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韩寒表示有把握打赢这场官司。
与此同时,论战另一方的方舟子则继续在网上晒出对韩寒的质疑,其中包括对韩寒两封家书和《求医》、《书店》等文章的分析和揭秘。1月31日晚,在多次联络中,本报记者终于拨通了方舟子的电话,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在采访中,方舟子非常明确地表示,无论官司如何,他都会继续自己对韩寒的“分析”、“推理”,即便法院或第三方机构认定韩寒那些手稿的真实性,他也坚持认为那不是韩寒写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而是韩寒的“抄稿”。
“打官司是想
转移我的注意力”
《华夏时报》:您是著名的打假斗士,这次为什么会选择韩寒?此前您对他本人和他的作品熟悉吗?
方舟子:我是偶然参与进去的,此前我对韩寒是不感兴趣的。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娱乐明星,和我又没什么关系。在麦田(微博)质疑韩寒的时候,我也没兴趣,他质疑的那些文章我也没看。让我有兴趣的是韩寒的那种应对方式,他对麦田进行人身攻击,又赌咒发誓,又重金悬赏,让我觉得很可笑,好像很气急败坏,那我就去看了麦田的文章。看完我觉得他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就发了几条微博对韩寒进行了讽刺,没想到他当天就发了很长的一篇文章来攻击我,而且他在文章中捏造了一些我根本没说过的话,所以我就必须澄清一下,给他反击过去。就这么开始了呗。
此前我也根本没看过韩寒的文章。这次看他最早的文章,觉得那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写的,所以我就开始一篇篇分析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不存在我主动加入战团之类的可能。
《华夏时报》:韩寒目前已起诉您,您怎么看?
方舟子:他起诉我,我欢迎啊。我早知道他要起诉我,年前的时候,他团队的人就在网上表示要起诉我,我也在网上公布了接受诉状的地址。我欢迎诉讼,通过诉讼可以使更多的人关心这个事件,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是更好吗?
当然,我是不会出庭的,会有律师帮我去应诉。因为如果我把精力都花在打官司上,那不就中计了吗?韩寒如果想通过诉讼来转移我的精力和注意力,那他是做不到的。
至于诉讼的结果会怎样,我不知道,也不是很在乎。不管输或是赢,我都会继续做我的事。他打官司,可能一方面是要表明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就是想使我的精力牵扯到诉讼中去。反正不管他怎么样,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我没有捏造,
也没有构陷”
《华夏时报》:您虽然对韩寒提出了很多质疑,但多是分析和推理,其实并没有特别直接的证据,难道您不担心官司会输吗?
方舟子:我觉得法院其实是不应该管这种事情的,我做的是文学的批评和分析,针对的是那些书稿是否是一个十几岁的人能写出来的,我对韩寒并没有恶意,也不是要去毁坏他的名声。我也没有捏造事实,我是根据韩寒本人写的文章、公开的资料,去推敲、推理,没有哪一条质疑是捏造出来的。我得出的这个结论,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认为我是在构陷他。
《华夏时报》:您怀疑韩寒的文章是代笔,这对于一个作家的名誉损害其实是非常大的呀。
方舟子:我是有根有据的,合理地指出他有代笔,我并不是凭空说的。如果凭空说,可以说我是诬陷。
《华夏时报》:不管怎么说,您的观点对韩寒名誉的损害都是很大的吧?
方舟子:这不关我的事,谁让他的文章有那么多难以解释的疑点呢?如果确实有“代笔”,那更是他本人的责任,不能说他找“代笔”败露了,而怪罪说出事实真相的人吧。
“他的手稿
更像是一个‘抄稿’”
《华夏时报》:现在韩寒找出了他早年5000多页的手稿,如果法院或者第三方机构认定韩寒手稿的真实性,您还会坚持对他的质疑吗?
方舟子:会呀。因为这个手稿不能说明问题。他最早拿出手稿时,我就说了,我不怀疑你有手稿,因为如果找代笔,他自己总得去抄一遍吧,总不会把别人写的东西直接寄出去吧。
而且这个手稿更能表示他有找代笔的嫌疑,因为这些手稿特别的干净,几乎没有什么修改过的痕迹,除了一些错别字。我把他坐在手稿边的那张照片放大了,看他那些手稿,是《三重门》的手稿,几乎没有改动,干干净净,这哪像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呀?随便哪个作家拿出他的手稿,肯定是又涂又改又划的,因为写长篇小说是一个浩瀚的大工程,肯定是改了又改的。
而韩寒本人也声称,他写什么东西,包括写长篇小说都是一次定型,写完了就给同学看的。所以我觉得他这不是在写长篇小说,而是在抄长篇小说,他的手稿更像是一个“抄稿”。
《华夏时报》:也许这个手稿是给出版社的定稿,因此比较干净。
方舟子:那他没这么说呀,他说的是他写什么东西都是一次定型的。如果他有底稿,可以拿出来呀,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我相信他没有底稿,他爸这么说的,他自己也这么说,他的回忆文章也是这么说的:我写《三重门》就是一次定型,写完了就给同学看。有这么写长篇小说的吗?写个文章、写个短篇或许还说得过去,写长篇小说怎么可能就知道后面会怎么写呢?!
《华夏时报》:如果韩寒赢了官司,您会公开道歉吗?
方舟子:我不会向他道歉的,除非他能证明我错了。法院判我输,我也得看是什么理由,不能说手稿是真的,我就错了,因为手稿说明不了问题。除非把我这些疑点都给解释清楚了,我每篇文章都找出了他十几二十个疑点。不能避重就轻,因为是疑点,有的可能强一点,有的弱一点,我所有疑点的指向都是这些书稿是否是一个中学生写的,他不能避重就轻,从中挑出几个疑点来解释。一两个疑点可能有例外,不可能所有的疑点都有例外吧?
律师观点
方舟子面临侵权风险
韩寒将方舟子告上法庭,引发公众新一轮的关注热潮:官司的走向如何?对公众人物质疑的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北京宏建律师事务所陈全宝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寒是否能赢得这场官司,要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那些文稿确实是他写的,而方舟子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础上的推理,如果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不排除被法院认定的可能性。
《华夏时报》:韩寒晒出了5000多页的手稿,家书之类也拿出来了,准备作为给法院的呈堂证供来起诉方舟子。那官司一旦打起来,谁能胜诉呢?
陈全宝:胜诉与否,关键要看侵权事实是否成立。从法律角度看,这并不是个很复杂的官司,关键是事实。举证的责任在原被告双方。一方面作为权利人,韩寒可以举证这些文章确实是他写的,包括出示自己的手稿,当然方舟子也可以怀疑这个手稿的真实性。如果法院不能认定手稿的真伪,也可以请第三方鉴定。
这是一种举证方式。从方舟子这方面来说,他得举证韩寒不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但如果韩寒确实可以证明这些文章是他自己写的,那方舟子的举证意义也就不大了。
《华夏时报》:韩寒作为公众人物,从理论上说谁都可以质疑,但质疑的尺度和底线在哪里呢?
陈全宝:我对这件事了解不多,如果方舟子确实说过韩寒的文章不是他本人写的,因为方舟子不是在私下场合而是在自己的博客上说的,那散播出去很明显会对韩寒的社会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会造成韩寒社会评价的降低,这种降低也就意味着对韩寒名誉权的损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方舟子确实涉嫌对韩寒名誉权的损害。
正常的质疑,和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认定韩寒就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还是有区别的。从媒体的报道看,方舟子提了很多疑问,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结论,认为韩寒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
在韩寒准备起诉时,方舟子仍在发表质疑的文章,那就等于方舟子依然坚持韩寒不是这些文章的作者了,这种情况下,那他就已经不是质疑了,他就需要举证自己的质疑有哪些证据支持,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支持,那就会面临侵权风险。
《华夏时报》:方舟子的质疑其实是在文本基础上的推理,从法律角度说,法院会采信这样的证据吗?
陈全宝:这就是一个证据论定问题了。如果他的推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不能排除被法院认定的可能性。总之,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必须按照诉讼的标准来进行了。
谁将是方舟子的下一个靶子(组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