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香港地產霸權 鐵娘子是禍首 2013-04 亞洲週刊

 

香港地產霸權 鐵娘子是禍首

香港地產霸權、企業壟斷、金融泡沫與外判制度等,都可歸因於鐵娘子推崇的新自由主義。


鐵娘子撒切爾(台譯柴切爾,港譯戴卓爾)夫人辭世,絕不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相反,她巨大的影響已烙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香港在撒切爾夫人在任首相期間曾出現斷裂式轉折,導致地產霸權等市場壟斷,縱容資本狂歡,並影響香港至今。
一九八零年,撒切爾夫人上台;同年,香港富商李嘉誠為大股東的長江實業成功收購英資和記黃埔,並奪得和黃董事局主席的位置。整個八十年代,在多項因素之下,香港經濟結構快速轉型,房地產業和金融業成為龍頭產業。這些因素包括少數華資地產商早已大量購入土地、《中英聯合聲明》規定每年土地供應只限五十公頃,還有中國大陸經濟開放改革所提供的廉價勞動力成為製造業北移誘因等。一九七六年,從事製造業人數佔整體就業人數百分之四十四點六,到九六年,已下降至百分之十點一。而從事金融、保險和不動產等商業服務的人數,二十年來則從百分之三點三升至百分之十一點六。據統計,全球發展中國家(地區)獲利率最高十家公司,香港佔了前三名,先後是新鴻基、希慎興業和長江實業。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香港房地產業從八十年代開始急冒,主要是以上因素,加上香港土地資源局限構成。然而,如回看撒切爾夫人八十年代在英國實踐的新自由主義,不難發現,香港樓價高跟倫敦的關係千絲萬縷。鐵娘子掌政十年間,大量將國營事業私營化,其中更大規模將公共房屋變賣給住戶,使私人房屋主數量大增。再看香港八十年代,港英政府雖然一方面蓋建大量公屋,為基層市民提供居所,但同時也推行前所未有的公共房屋「商品化」,其中包括富戶政策、由私人機構主導的房屋政策、鼓勵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等,一系列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盡量減少政府介入市民的居住問題,讓「自由市場」進行調節。當然,我們看到,名為調節,實為壟斷。在香港,這種壟斷還得到政府政策作後盾,「勾地政策」便是實證。
撒切爾夫人在八十年代實踐的新自由主義不僅構建了香港的地產「神話」,今天外判制度引發的工潮、金融制度的泡沫化,還有企業壟斷等,都是在鐵娘子年代發酵,它們沉重地籠罩著香港的上空,揮之不去。■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