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捍衞自由的燈塔」
「在我辦公桌上有一張朝鮮半島衞星夜空圖。三八線以北漆黑一片,而南邊韓國燈火通明,那是繁榮與自由的燈塔。33,000名美軍為捍衞這座燈塔而獻出了生命。這就是那場戰爭的意義。」
──美國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
「不應發生的戰爭」
「朝鮮戰爭是一場完全不應該發生的戰爭。近百年來所有西方國家,美國對中國最好。中美之間今日之磨擦,根源主要是多年來雙方政治制度對立造成。一旦大陸像台灣走民主之路,中美關係必發生根本性轉變。」
──前中共志願軍張澤石

「中共暫停收復台灣」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最大意義是為新中國贏得了國際敬重。對其他交戰國,戰爭從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可說不分勝負;戰爭使中共暫停了對台灣的收復行動。」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尹繼波

「戰爭創傷仍未平復」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關於韓戰的意義可以見仁見智,但那場戰爭的殘酷性卻很少被後人提及,它對朝鮮半島以及相關國家人民導致的傷害,迄今未平復,這是令人遺憾的!」
──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韓戰研究者常誠

「毛澤東為自己出兵」
「毛澤東決定出兵抗美援朝,不是為國家安全,不是為朝鮮而是為自己,為了他與史太林的關係,還有毛把美國視為直接對手的情結,以及他自以為要對社會主義陣營承擔義務。」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沈志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