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田螺即法國蝸牛,情況等同
日本鰻魚原來是鱔,同樣教人難以捉摸。法國勃艮地蝸牛是蝸牛界王者,
這滑潺潺的小動物腳步緩慢,
注定成為人類果腹之物,料不到的是,
牠不但是高級料理,
更成為了護膚品新貴。
記者、攝影:符樂
健康美食 高級料理
法國人嗜吃亦吃得精,不似美國人般只懂得炸炸炸,煎炒煮燉自有一套規規矩矩的飲食文化及精緻佈置。
說白點,法國餐花樣多,過程複雜,分分鐘眼睛吃飽肚子卻依然空空如也,不過這頓三小時亦未必吃完的料理仍教人趨之若鶩,全因有三大美食──鵝肝、生蠔及法式田螺,而最教我費解的,是後者。名菜Escargots de Bourgogne,套上「田螺」美名,直譯其實是「勃艮地蝸牛」,一想到這黏巴巴的小動物慢慢伸出觸角,雖不及伊藤潤二筆下描繪的怪物惡心恐怖,但絕對與可愛無緣。我拍攝照片回來,某習慣性裝萌的女同事更是緊閉雙目,不欲正視蝸牛近鏡寫真,女同事無罪,對蝸牛耍手擰頭者大有人在。
據說早在數百年前,蝸牛是歐洲平民食物,在森林、草叢及田野,隨手撿來,多不勝數。蝸牛本身無甚味道,既不矜貴樣貌亦不討好,受人青睞只因方便價廉可充當填肚之物,其後也漸漸被社會摒棄。直至十九世紀初,蝸牛遇上生命中的不知是伯樂還是剋星,法國名廚Marie-Antoine Careme混合牛油、蒜、羅勒等塗在勃艮地蝸牛身上加以烤焗,小小蝸牛旋即散發馥郁芳香,更一夜成名,成為巴黎社交界的新寵兒。一登龍門,聲價十倍,曾被人嫌棄的蝸牛化身刁鑽獨特的美食,有研究指,牠高蛋白低脂肪、零膽固醇及含多種維生素,具清熱解毒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是健康美食。有人認為牠肉質鮮嫩,口感和味道能媲美鮑魚。健康?饞嘴?名氣?姑勿論原因為何,蝸牛早已是高級料理,近年更向台灣、日本及中國等亞洲地區進發。

最正宗的法式田螺,應該用我勃艮地蝸牛入饌!

■為法國名菜「勃艮地蝸牛」而設的獨特鉗子,用來夾住蝸牛殼,再用叉子將蝸牛肉挑出即可。


■Frederic手中的,是正宗勃艮地蝸牛。

■勃艮地常見四種蝸牛,(上起)Pomatia、Gros Gris、Petit Gris及Lucorum。
鳴謝:法國旅遊局、第戎旅遊局(http://www.visitdijon.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