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壹週刊 - 1231 - 專欄 懸崖邊緣現生機

 

無定向風

懸崖邊緣現生機

美國的新財政年度是從十月一日開始的。民主、共和兩黨未能在這個死線前就預算達成共識,財源斷絕,部分聯邦政府機關由是停止運作而復工無期。兩黨角力,下一個關口是十月十七日,那一天聯邦政府到期要提高借貸上限。兩黨倘若不能在那一天之前達成協議,庫房將無錢支付國債利息。遇上這個情況,普通人家便會被債主破產,美國是舉世第一經濟大國,其命運又可有不同?

欠債還錢,還不起錢便要破產。經濟大國跟庶民同一命運,並無二致。道理儘管如此,當今之世,智商一百的人都相信不致有此一天。故此合理的期望是,關閉部分像國家公園般的政府部門後,民主、共和兩黨將不再玩嘢,在兩個半星期內找到個下台階,協議提高借貸上限,避過破產的厄運,更為全世界化解災劫。
這個下台階會是什麼?政治是折中妥協的藝術,可能性千變萬化,相信時至今天兩黨巨頭的心中都尚未有個底。教人充滿期望的是,盲打亂撞,美國人會摸索到一條殺出財政困局的血路。果如此,此非但是美國之福,那更會為所有民主社會帶來希望。此話怎說?

民主的先天缺陷

眾所周知,「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民主體制的先天缺陷是有個走向財政破產的傾向。當中的道理一字咁淺:不管是什麼社會,「窮人」永遠比「有錢人」多;民主國家的「代議之士」由是莫不制定出劫富濟貧的累進稅制,要愈是有錢的人負起愈重的稅擔;與此同時則以「我請客、納稅人埋單」的「免費午餐」為餌拉選票。可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有錢人」大多是有點頭腦的,他們又豈會逆來順受、任人魚肉?
結果當然是你有你廣張稅網,我有我高薪禮聘會計師、律師、走廊說客設計出這種、那種慳稅、節稅、避稅、逃稅的辦法。這麼一來,民主國家便不斷從一個赤字走向另一個赤字。即以美國而言,不借助谷歌幫忙,恐怕便沒有人會記得起何時何日試過財政平衡了。

史無前例地膨脹

果如此,民主國家老早便應該破產了,那還用等到今天才出現財政危機?危機等到今天才爆發,因為歷史上政府的規模未試過膨脹到今天般的地步。奧巴馬要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勢將進一步擴大政府的規模;奉小政府為圭臬的茶葉黨,決意制止其事而誓不妥協,由是觸發當下的危機。
茶葉黨只是共和黨內的少數派,要把整個黨拉到他們的那一邊將醫療保險計劃推倒重來,先決條件是有民情為後盾。通過醫療保險法案三年,確又是有愈來愈多美國人對計劃有所疑慮;除了擔心保費高昂,不少人更害怕計劃加重僱主負擔會打擊就業。
有民情為籌碼,茶葉黨成功將整個共和黨連成一線,開出諸如中止醫療保險撥款( defunding)、延遲計劃一年等作為通過財政預算的條件。可是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半步不讓,結果便導致政府機構關門了。

憲法制衡

在美國的憲政架構下,即使參議院肯讓步通過預算,那也不便可以解決財政危機,到頭來預算還要總統簽字放行方能成事。醫療保險計劃是奧巴馬的寶貝,他會肯中止計劃撥款或將之擱置一年嗎?故此美國陷入當今的僵局,可以說是憲法的立法原意了。
換言之,立國之初,制定憲法的人早已預料到「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體制有先天缺陷、會出亂子,由是設計了多方制衡的憲政架構,防止出現政客請客、納稅人埋單的局面。可是制衡始終是有限。要是同一個黨同時控制了白宮、眾議院和參議院,基本上便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醫療保險計劃便是在這樣的局面下通過的。

列根埋下的計時炸彈

當然,制定美國憲法的人還設下一道最後防線——最高法院。如若參眾兩院通過、總統簽字放行的法案違憲,九人組成的最高法院還是可以將之推翻。反對醫療保險的官司確又打上最高法院,去年六月以五對四一票之差保存了下來。觀乎民情的演變,這個計劃的爭拗顯然尚未完結,故此才出現當下的財政危機。
這個危機更可以說是列根總統埋下的計時炸彈了。 1985年,經他啟發,從哈佛畢業沒有多久的盧傑士( Grover Norquist 1956-)開展一場運動,要政客們簽下保障納稅人的承諾( Taxpayer Protection Pledge)永不支持任何加稅法案。到了今天,參眾兩院的共和黨議員差不多全都簽了這張「生死狀」。
這張「生死狀」厲害之處是局限政府的財源。須知政客拉票,競相鬥開出空頭支票,殆為普世現象。故此要他們承諾不增加開支,無疑困難;可是納稅人之所惡,要他們承諾「永不加稅」則易過借火。然而開支不斷增加,稅可加不得,結果會是什麼,不難想像。也是這個原因,這些年來美國便因為財源緊絀而邁向財政懸崖了。

自動削減開支

面對這般困局,兩黨不得不在 2011年通過「管制預算法案」( Budget Control Act),規定萬一不能通過預算,將無須國會另行商議,啟動自動削減開支機制( sequester),十年內削減一萬兩千億美元開支,當中殺無赦國防及社會福利各佔一半。有這把大關刀高懸頭頂,參眾兩院又怎能不擱下顏面,好歹想個辦法出來?
民主體制雖然有個墮入財政危機的先天傾向,透過「永不加稅生死狀」、自動削減開支機制等辦法,將有望逐步完善憲法制衡,穩定財政。美國倘能安然渡過這一關將可以為全世界提供整頓財政的楷模。

補白 英雌當問出處

(新華社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總裁黎嘉德( Christine Lagarde 1956-)評論美國的財政危機,指出「舉世的人都給美國弄糊塗了,他們感到困惑,但肯定不會為此而發噱」(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confused; they're bemused, but they're certainly not amused by what is happening)。
這般譯法,獻醜而已, confused、 bemused、 amused三字已經不大好翻的了,將三者放在一起,更是難上加難。黎嘉德一介法國人,英文竟又揮灑自如,何也?
翻過資料方知,其老父為大學英文教授、她在美國上過學、大學本科是英文。一口氣說出這三隻字,又豈偶然哉?


(楊懷康)

壹週刊 - 1231 - 專欄 懸崖邊緣現生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