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亞洲週刊-2013-11 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江迅
2013年11月24日 第27卷 46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在政治和經濟政策上的走向,被視為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執政方向。改革伴隨著思想交鋒,在會議前夕,《人民日報》再強調習近平的「兩個不能否定」,「但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習近平的觀點是「不要以鄧小平時代否定毛澤東時代,也不要以毛澤東時代否定鄧小平時代」,但否定文革。

習近平:奠定未來五到十年的中國發展路線(歐新社)

毛澤東與鄧小平:代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上海自貿區: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中新社)

湖南韶山毛澤東銅像:習近平指示毛誕辰紀念活動要「隆重、簡樸」

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於十一月十二日在北京落幕,卻是中國新一輪改革大潮的揭幕。為期四天的會議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被認為是決定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改革方向與路線的里程碑會議。這一會議召開,正值習近平上台執政一週年之際,被視為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中南海新一屆領導人全面闡釋執政理念、首次發布深化改革路線圖的重要會議。

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劃定改革的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六大方面的改革核心任務,對十五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到二零二零年奪取改革決定性成果。全會宣布設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為兩大亮點。從行動綱領到組織體系,習李新一輪改革全面啓動,力圖「第二代改革超越第一代改革」。

改革每推進一步,都伴隨著思想領域的交鋒。習李體制執政一年,面對各利益集團攪起的思想博弈,習近平以「兩個不能否定」,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下基調,在「兩個不能否定」下「統一思想」,確定改革突破口。

三十五年來,每一屆三中全會都伴隨著黨內外「左」與「右」、改革與保守這兩種思想的衝突、爭辯、交鋒、博弈。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否定了「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開展「真理問題大討論」,並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使中國的焦點從內部鬥爭轉為改革和開放。

二十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姍姍來遲。揭幕前夕,習近平、李克強已利用國內外多個場合,公開釋出改革強音,習近平、俞正聲兩位政治局常委更直接以「綜合改革方案」與「全面深化改革」為三中全會定調。三中全會揭幕前一天,即十一月八日,中共主要喉舌《人民日報》刊登《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長文,副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全文近萬言,署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此文足以成為習近平執掌下的中南海執政理念的一個標竿。

習近平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這篇長文說,要「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那是從整體上說的,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對這篇萬言長文,有人簡要述之:向毛澤東致敬,向鄧小平看齊;有人歸納指出:不要以鄧小平時代否定毛澤東時代,也不要以毛澤東時代否定鄧小平時代;也有人由此延伸:習李執政是走毛路還是鄧路,只是一種「實用需要」,而非一種「歷史選擇」。一年來,他的施政理念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人稱「政治動作忽左忽右」,有人稱「政治向左經濟向右」。

習近平的「兩個不能否定」的提法,最初是他在二零一三年一月的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提出的。五月七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齊彪的《「兩個不能否定」的重大政治意義》。文章傳遞的信息表明,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的中國政壇正醞釀著一場思想交鋒。此文當時就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改革進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一輪改革要闖關,首先需要清障。十月,有兩部重要電視片在北京中央電視台幾乎同時開播,三十集電視劇《陳雲》和六集文獻紀錄片《習仲勳》,兩部片子都不迴避敏感問題,對中共歷史上,特別是毛澤東時期的一些決策失誤及教訓,作了真實再現,無疑是一大突破。十八屆三中全會一個多月後,恰是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紀念日,這兩個重要日子如此緊密相連,便牽扯出中國政壇左右糾葛。

十一月三日至五日,習近平在湖南省湘西、長沙的農村、企業考察,特別關注扶貧開發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他卻繞開了毛澤東家鄉韶山。有觀察家認為,這是三中全會前夕故意避開敏感的「毛澤東」,他執掌中南海不到一年,三次考察貧困地區,顯示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公平正義,正是三中全會主要議題之一。有學者注意到,五日新華社發出的習近平考察湖南的新聞稿,沒有一字涉及毛澤東,而毛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已近在眼前。

不過,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湖南日報》六日發出消息,省委當天召開常委擴大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省委書記徐守盛為此提出六點要求:第五點是要扎實做好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各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隆重、簡樸、務實辦紀念活動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實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原來,習近平在考察湖南期間,還是對毛誕辰年紀念活動作了指令:隆重、簡樸、務實。但在五日的新華社新聞稿中卻沒有提及。

毛澤東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三十七年了,對他的功過評說,依然是迥然不同而針鋒相對。早先有北京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和著名學者辛子陵,因要把毛還原成人,被一些人認為「罪大惡極」而遭提議「公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小楓五月在一場讀書會活動中,稱毛澤東是開國「國父」,並稱文化大革命是「人民民主」,這些論調引發輿論界非議,遭自由派學者強烈質疑。十月,湖南湘潭市委召開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籌備工作推進會,會上披露,五大群眾性紀念活動正按時間節點和品質要求有序開展;十二個重點紀念項目建設取得進展,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十九億元人民幣(約三億美元)。湘潭此舉頻遭網民怒斥,如此紀念毛這個獨裁者,完全是勞民傷財。

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捷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先後發表《毛澤東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績不容抹殺》、《毛澤東對中華民族至少有五大貢獻》、《駁<晚年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醜化》等三篇文章,批判「非毛化」思潮。他認為「非毛化」思潮不僅僅是歷史問題,而是歷史觀問題,而歷史觀是「一個國家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

十月二十八日,天津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理論研討會,市委書記孫春蘭出席開幕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鐵映作了題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的主題報告。他認為,毛澤東犯過錯誤,特別是「文革」那樣嚴重錯誤,但「就他的一生來看,他的功績將永垂史冊」。

十一月四日,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的儲著武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虛化毛澤東不可取》,此文由新華社轉發後四處轉載,反響頗大。作者認為:「當前思想理論界在評價毛澤東問題上,存在兩個明顯傾向:一是把毛澤東神化、偶像化,認為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只有回到毛澤東時代去,才有希望;二是把毛澤東醜化、妖魔化,認為只有全盤否定毛澤東,中國才能發展。在我看來,二者本質上都是虛化毛澤東的表現。」

褒貶不一,眾說紛紜,這是持續不斷、提前登場的激烈交鋒。九月八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萬言長文,以權威的明確言語表明:「文革需要徹底否定,毛澤東不能」,「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甚至掩蓋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也不能人為誇大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更不能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否則,「勢必造成十分嚴重的政治後果」,「理直氣壯地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評價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

據悉,這些「警句」都是總書記習近平原汁原味的言論。北京知識界精英圈普遍認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天發表這樣的長文,用意十分明確,不要再爭論了。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要求黨內不要再圍繞「姓資姓社」爭論不休;今天習近平比鄧小平強硬而乾脆多了:「理直氣壯」肯定毛澤東而否定文革,回應黨內左右兩派,應消解由毛澤東而起的諸多口角和派系之爭,不要再陷入永無休止的爭論泥淖,而應該攜手為新一輪改革盡力。這正是習近平精心謀篇布局的「兩個不能否定」的長文的背後意蘊。

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新一輪改革攻堅戰打響。新一屆領導人所傳遞出的改革信念:「小步快走」定步調;「區域統籌」謀布局;「壯士斷腕」下決心。三十五年改革開放一路闖關奪隘,今日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三十五年前,如絕地反擊,不改革,死路一條。三十五年後,如逆水行舟,不改革,不進則退。

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

北京經濟學家、政治學者吳稼祥在三中全會閉幕當晚接連發出多條微博,他說,三中全會報告洋洋萬言,只有一個關鍵字:解放。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解放人。最大亮點,是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前者為了穩定,後者釋放活力。克服的最大障礙,是從否定詞不許,不許,更不許,到肯定詞可以,可以,也可以。思想共識的平衡點擺脫左的泥潭。三中全會只有三道主菜: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其他都是冷盤或配菜。主食是成立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表面,改革的關鍵,不是說,而是做。前幾個月的反憲逆流造成的霧霾天氣,被這個會議的清風吹散了。枯葉終究紛紛落,生機還看蓄勢時。

三中全會公報通篇平穩表述中不乏突破性亮點,其中首提「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市場」提法的更新、重申審判獨立等,深具突破性意義。人們普遍對收入分配及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土地制度改革、財稅改革、打破國有企業壟斷、金融改革,教育、醫療、養老改革、司法獨立等諸多熱點,希望能有所作為。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征說,從三中全會的公報看,這次會議最大不同,就是改變了此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調,改為「以國家治理機制、治理能力」為中心。實際上,本世紀初,經濟制度基本已經建成,即只需要出台一些細則完善,本次三中全會並未突出經濟建設,而是突出其他需要建設的部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公報亮點之一是市場化改革。在有關市場的表述中,在十八大報告中以及過去官方的提法裏,總體表述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在這次三中全會公報中已升級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一詞之差的意義深刻,表明新一屆領導層將在改革的各個方面,堅定不移採用市場化思維,使用市場化的辦法,減少政府干預,讓市場最大程度自主發揮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表明黨對市場機制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是市場與政府關係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明確了中國未來毫不動搖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同時打消了外界對未來中國發展道路的質疑。回顧三十五年改革開放歷程,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十二大提出,要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四大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改革的市場化取向逐步明晰。有學者注意到,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共提到二十二次「市場」和五十九次「改革」,是歷屆三中全會中提到「改革」二字次數最多的一次。

金融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感覺新一屆政府至少把金融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或者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需要金融做出調整。而且現在總體的宏觀經濟比較平穩,這個時期應該做一些金融改革的突破。金融改革是總量改革,相比土地改革、財稅改革等,遭遇的阻力相對較小,並且這些金融總量上的改革能為其他層面改革提供支持。

目前全會公報只公告明確了一些領域的改革方向,下一步將逐漸公布改革具體內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一般重大的改革要推進三件事:第一是確定改革目標,第二是制定總體規劃,第三是執行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改革。二零一二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確定改革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一個好的改革路線圖,三中全會以後,關鍵是執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王佔陽認為,中國目前的行政結構還是權力高度集中,公民能參與監督的機會很少。「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大方向看,整個體制需要民主與法治,把所有的行政事務框定在法治運行的軌道內,充分依靠法治的力量、善於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法,在整個體制的民主法治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只能先作較為細小的改革,能做多少是多少。」在他看來,習近平、李克強已發出堅定的改革信號,決心非常強:第二代改革會超越第一代改革。■

亞洲週刊-三中全會交鋒毛鄧不相互否定但否定文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