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果日�- �州中�生�六四博士

蘋果日報- 廣州中學生變六四博士
廣州中學生變六四博士

■創辦哈佛六四課程的何曉清指,六四這件事從未結束。

【本報訊】哈佛新生選修課「六四課程」從2010年開辦起至今已是第四年,創辦人何曉清博士是89年「省港大遊行」隊伍中一個普通廣州中學生,她接受《蘋果》專訪時說:「為何還要記着這件事?因為這件事從未結束。中國社會一直帶着這個傷口走了25年,無論知不知這件事也受到它的影響。執政黨有辦法壓抑一段歷史、竄改一段歷史、沉默那些想將歷史真相說出來的聲音,而隨之而來的是,社會、政治、經濟、心理的所有扭曲。」


「一些中國學生會說:『我們中國有好不同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不可以有你們這樣的民主,否則社會會亂』。美國同學就會說:『這豈不是種族歧視?為何中國人不可以有民主?』很簡單很直接。」哈佛「六四課程」課堂上有各種文化差異、各種不同看法,何曉清鼓勵爭論、辯論:「因為這就是民主社會。你可以不同意我。」

大陸學生在堂上哭
課程重要一環是到哈佛燕京圖書館看六四檔案,看當時物品如鎮壓留下的血衣;看照片,從早期民運學生充滿希望的笑臉、到後來被坦克壓成肉餅狀的遺體,何說:「很多學生都會受不住、作嘔要走,這對他們衝擊很大,他們覺得『和我們一樣十多歲充滿希望的學生,為何會變成這樣』。當然也有一次,有個中國來的學生,不願看不願聽這些,全程轉身。」


作為一個教育者,最令她鼓舞的是看到大陸學生有所轉變:「這些年輕人只要有機會給他了解的時候,他們並非想像中的漠不關心,他們一樣會激動,甚至在課堂上哭,一個北京來的學生說:『我每日都走這些路,日日都經過,為何我從來不知道我成長的地方發生過這樣的事。』」


何曉清1998年移民加拿大,博士以及其後的研究到現在的教學工作都圍繞六四。十多年研究結晶、她的書《天安門流亡者:中國民主抗爭的呼聲》近期面世,封面用了香港維園燭光:「我覺得香港人就是天安門精神的延續。對抗強權就是記憶抗拒遺忘的鬥爭。每次做到灰心時,見到維園燭光,就知道我不是一個人。」

【六四25周年專頁】燭光不滅,血仍未冷,民主中華,花果漂零。蘋果請你一同見證:良知,從未貶值!http://64.appledaily.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