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2013-03 - �洲�和�洲� - 高慧然

歐洲雞和亞洲雞 - 高慧然
歐洲雞比亞洲雞高明,深諳猶抱琵琶的意義,所以,每隻明碼待沽的雞,都不會把身上的衣服脫光,總會留下一點點。遮蔽,是為了更好地展現。剩下的那一點點「衣服」,用來展現自己的血統與出身,讓付鈔的人清楚明白自己把錢花在哪種雞身上了,昂貴或廉宜,均心甘命抵。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寫的,所以讀者千萬不要心邪,我不可能提供「向西」指南,我不獵艷,我獵雞,是餐枱上真正供人食用的雞。為食的我,每次外出旅遊,除了去當地餐廳進食,還有兩個必到之處:巿集與超巿。巿集比較好玩,充滿人氣。超巿則有超巿的好處,推着購物車,不受干擾之下認識分門別類的食物,不經第三者介紹,不受推銷者影響,更直接地依賴個人感覺去認識食物。

在法國超巿看到羽毛褪剩一點點的雞,感覺有些怪異。在香港超巿,我們看到的雞,是一絲不掛的淨雞。在日本的超巿,連完整的雞也不大容易看到,雞們,早被刀法俐落地拆卸,生命變成零部件:頸、翼、腿、胸、雞皮、雞軟骨、雞內臟……

帶着一小撮羽毛的雞,用來讓人驗明正身,讓人憑藉剩下的羽毛遙想雞的生前風情。我把相片放上網,有人留言說,「這些毛,很銷魂。」我就無法產生食慾了,有衣服的雞,跟一絲不掛的雞,終究不同。前者讓你銷魂,後者令人垂涎。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