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果日�- ��阿城 - 舒罕

蘋果日報- 閑讀阿城 - 舒罕
閑讀阿城 - 舒罕

今年初夏,阿城的新書《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千呼萬喚終於問世,不過幾萬字的內容,出版社卻捨得下大力氣做出一本大書,仿皮面精裝,大十六開,內頁用紙精良,精印彩圖四百幅,除了味道難聞一點價格貴一點幾乎沒有缺憾了。內容很艱深也很好玩兒。用青銅器的紋飾和苗族古舊衣物的紋飾試圖重解中國上古文明的起源,明確地指認河圖便是陰陽圖,洛書即是九宮圖,更把星象系統尤其是北極星對上古文明的重要影響揭示了出來。是否準確可以另說,單以這種天馬行空地想像力和組織力便令人驚歎。


阿城每出一本書幾乎都令讀者驚歎:當年《棋王》出世,眾人驚呼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其後《威尼斯日記》印行,又是一陣讚歎,原來遊記還可以這樣寫;到今年《洛書河圖》破空而來,想必更是會引起議論,原來學術文章還可以這樣寫。


當代中國的作家,我覺得有兩個半可以說是以筆墨遊戲人間,兩個分別是汪曾祺和阿城,能出能入,不執着。剩下半個是王朔,只出不入,留住了世相,卻少了一點通脫達觀,其文字沒有形而上的東西,而就是這一點有些不好明言無法明言的感覺,便是仙凡之隔。


阿城在我心目中便是野狐精,是少林寺的掃地僧,是佛祖座前聽法千年的油燈盞,總之是通透徹悟的不明物種。他的文字不多,幾個中篇,數十個極短篇,幾段訪談,一本不厚的書就可以裝滿,然而每一篇都耐讀。阿城自己說他八幾年的小說總有腔調,不大滿意,我想該是他眼高手低的不滿足之辭,到了九二年出了《威尼斯日記》,刻意為文,力求警醒峭拔的文風淡了,一切看起來都自然而然。


前此不久才買到臺灣版阿城的《威尼斯日記》,也是好幾年前的書了,所謂的20周年紀念版,印得果然精緻。這本書是他九二年應義大利威尼斯市邀請,在威尼斯旅居三個月,據說阿城平時不寫日記,這次長達近百天的命題作文,果然被阿城完成得搖曳多姿,這本日記裏有城市,有歷史,有暫住者略帶獵奇眼光的窺探,更有很多看似和主題無關的閒筆,填滿紙頁的空白,更映襯出作者有意營造的空靈與隨意來,比如阿城寫NBA,寫中藥習性,寫《教坊記》和《揚州畫舫錄》,寫自己當年插隊的生涯,都好看,信手點染,暗中呼應,風行水上而自然成文。


讀完《威尼斯日記》,讓我想起周作人評價清人舒白香《遊山日記》的一段議論,我以為拿來用到阿城的書上也蠻合適。「中國古文中不少遊記,但如當作文辭的一體去做,便與『漢高祖論』相去不遠,都是《古文觀止》裏的資料,不過內容略有史地之分罷了。《徐霞客遊記》才算是一部遊記,他走的地方多,記載也詳贍,所以是不朽之作,但他還是屬於地理類的,與白香的遊記屬於文學者不同。《遊山日記》裏所載的重要的是私生活,以及私人的思想性情,這的確是一部『日記』,只以一座廬山當作背景耳。所以從這書中看得出來的是舒白香一個人,也有一個雲煙飄渺的匡廬在,卻是白香心眼中的山,有如畫師寫在卷子上似的,當不得照片或地圖看也。」


試把這文中的「廬山」和「白香」換成「威尼斯」和「阿城」,是不是天衣無縫,十分妥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