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在幾內亞爆發,隨後蔓延至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肆虐西非,至今公佈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4,000人。由於會傳染,死亡率高,而且暫時無藥可救,於是觸動了全世界政府的神經,全力展開防控工作。儘管世衞大派定心丸,指「大爆發可能性不大」,可是疫情仍然擴散,在美國和西班牙出現疑似病例。美國有研究人員表示,病毒有可能突變,傳染力或會大大提高。
■不在葡萄園噴灑農藥,反而有可能犯法。
香港與西非距離很遠,但香港人與瘟疫的距離曾經只有0.1公分,十年過去,SARS的陰影卻揮之不去。傳染病的可怕,對每一個香港人都有深刻的體會。
在葡萄酒世界,傳染病何嘗不是同樣令生產商聞風色變的問題。1863年,葡萄根蚜蟲(Phylloxera)在法國出現,迅速蔓延全歐洲,到了19世紀末,達三分之二的葡萄園被徹底蹂躪,根本無法重新種植,若非後來植物學家發現利用接枝方法嫁接在美國葡萄樹根可以防蟲,今天我們的餐桌已經再不會放着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葡萄酒瓶了。
葡萄根蚜蟲是蟲不是病,不過,由於大量葡萄園需要重新種植,新樹的抗病能力低,於是在蟲禍過後,歐洲的產酒區又出現了大規模的病毒潮,包括白粉病(powdery mildew)、霜霉病(downy mildew)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產酒業雪上加霜。為了保住飯碗,農民開始在葡萄園噴農藥。遇上天氣不佳,經常下雨,為免濕氣滋生病菌,噴藥次數更會增加。
今年5月,法國波爾多有23名學童在上課期間感到不適,被送到醫院,原因據估計是吸入了隔鄰葡萄園剛剛噴灑的殺真菌劑。事件引起法國參議院關注,月前提出葡萄園要與公眾活動場所之間最低限度要保持200米距離。去過波爾多朝聖的酒粉大概都會知道,不少酒莊和葡萄園都位處大街大巷,而且頗為密集,如果新法例通過,將會有約兩成的葡萄園可能從此停產。
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底布爾岡(Bourgogne)的另一宗酒壇消息——位於Beaune的一位生物動力學葡萄酒生產商Emmanuel Giboulot,因為拒絕在葡萄園噴射農藥預防正在蔓延的葡萄金黃病毒,被法國農業部控告防疾不力,最高懲罰是罰款30,000歐元及入獄6個月!
為了環保,不少葡萄園已經回歸原始,以有機或生物動力學方法耕作,一旦正式註冊,便不能使用化學生產的農藥。可能面對病毒蔓延,不單止影響自己的土地,亦有可能因此破壞整個行業,打爛每個人的飯碗。這一個矛盾,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上一則: 潮人搜記
下一則: 男潮:以意馭形 舞動風雲
HH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