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人贩子把女人卖到山里,为什么受害者很难逃出来?

人贩子把女人卖到山里,为什么受害者很难逃出来?
来源: www.zhangzishi.net
 徐博闻

-

榕树根项目点有一位工作人员就是曾经被拐卖的当地女生,从被拐卖到被解救用了三年左右,可以从一个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贩卖人口组织的触角会深入到每个山寨,寻找一些容易上钩的对象,例如看起来瘦小、单纯、没有亲戚的女性。

被拐卖的借口常是「介绍工作」或「介绍对象」,从寻找目标开始,就会由熟悉当地情况的蛇头挑选不容易逃跑、容易受骗的对象,可以说被拐卖的少女难以逃跑是从拐卖活动一开始就注定的。另外,这些蛇头一般就是附近村里的村民,而当地人对拐卖妇女的认知很浅,不论是纵容还是什么,总会一直相安无事,无人检举。

第二,身体素质所限,被拐卖的地方也未必是深山,即便是平原地区的村落也很难逃脱。

被拐卖的妇女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常会患有复杂的妇科病,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一般很差,这就丧失了逃跑的基本条件。被拐卖的村落一般比较偏僻,距离县城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没钱、没自由,就只有「跑」到县城才得到逃脱的基本条件。所以如果城里小孩被拐卖,就更会因为本来就不佳的身体素质难以逃脱。

第三,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直接报警无异于大海捞针。

被拐卖的妇女极难获得与家里联系的机会,而且就算联系也很难说清楚自己在哪里。由于被拐卖到的村落一般存在一种对拐卖的默许,不会找到肯帮忙的人,所以逃脱的基本条件还是跑到县城,跑到人口组成比较复杂的地方。我在云南认识的受害人,就是在生了孩子之后,借着一点点照顾孩子而得到的人身自由,在夜里一路靠双腿跑到县城,并且幸运得到一家人收留,又记得家里的电话号码,才幸运得到解救的。

第四,当事人自己对孩子割舍不下的情愫。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孩子对一个女人的价值不言而喻,当生了孩子,尤其是儿子之后,拐卖到的家庭一般会对被拐卖妇女有一点点宽松。当生活环境有了一点点改善,又加上自己的亲生骨肉,何况自己本身老家的生活也未必好到哪去,部分受害人就会自己放弃逃跑的机会。

这个部分让我感触最深,因为我认识的受害人,在县城得到解救,和自己的姐姐见面之后,按剧情应该是顺利回家。可当时的事实情况是受害人情绪崩溃,想要再见自己的孩子一面,而没办法启程回家,真的是情绪崩溃到无法行动的程度。我想,这是身体虚弱、对孩子的情绪崩溃和见到家人的感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的剧情是受害人和姐姐回了被拐卖的村子,并且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最终又再次顺利的逃了出来,这姐俩也是机智的不行。

故事大概是这样,当姐俩决定返回的时候,就策划了一出大戏。姐姐假扮成被拐卖到县城的老乡,在县城遇到受害人,决定送她回去。到了家里之后,姐姐和家里人聊天,大概是讲一些对被拐卖的妇女要好一些,该治病的时候要治病,这样才不会跑,又能干活,还能生更多的孩子之类。那家人自然也起了疑心,对姐姐进行了各种盘问,可是那姐姐聪明伶俐,几天把县城搞得一清二楚,成功经过了盘问。那家人真的决定几天后带受害人去县城看病,解决各种妇科病的问题,后来那姐俩就在医院趁着人流混乱逃跑了。后来我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她们的幸运和机智,这里面的环节有一个失误,受害人就再次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但这可能就是命运使然吧,姐俩最后成功回到了云南老家,何况如果不经历这样一次,受害人也没法和自己的孩子告别,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第五,警方的不配合。

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试图联系警方。和云南当地报警,不予立案,让联系河南方面。和河南报警,不予立案,让联系云南。皮球踢来踢去,或许是因为拐卖妇女太常见,又没什么油水,查起来也麻烦,警方不愿意管。最后通过层层关系,云南方面终于对这个案件重视起来,派人去河南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还提审了当时执行拐卖诱骗的嫌疑人(当地人都知道是谁),但是案情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令我们始料未及的是云南本地村民不愿举证,警察也希望村子里自己通过开村民会议调解解决,有很多类似案件就是通过村民小组开个会就结束了。在面对警方时,嫌疑人很有经验,一口咬定只是介绍工作,而警察也没有兴趣继续调查下去。并且,警方和受害人沟通的时候,态度极其粗鲁与不信任,屡次让受害人情绪崩溃,根本无法配合调查。这样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其中背后的原因我们不愿意揣测,只是警方似乎更信任嫌疑人而不是受害人。小地方的警察,接触过就明白。

这五点是我在接触的案例中能看到的信息,总的来说,客观上缺乏逃脱的条件,主观上又让人逐渐丧失逃脱的意愿,这是我个人对拐卖受害人难以逃脱原因的总结。

感谢阅读。

来源:知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