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

2015-06 亞洲週刊-香港呼喚新中間路線超越建制與泛民

香港呼喚新中間路線超越建制與泛民

江迅
2015年7月5日 第29卷 26期

香港普選特首的政改方案遭否決,「後政改時代」揭開帷幕,盡快彌合政改裂痕,最大凝聚多數人利益,走出一條「新中間路線」的呼聲日益響亮。「新中間路線」即「第三條道路」,揉合了分歧雙方的優點。湯家驊等人組織智庫「民主思路」,尋求香港民主的出路。「新中間路線」也獲得北京關注,政改方案審議前夕,北京派遣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市部門各路人馬近千人抵達香港搜集情況,了解民意。

「民主思路」發布會(圖:《明報》)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初夏的香港,卻未見「清和」,是一派溽濕。香港政壇的「溽濕」更令人揪心。這是香港民主發展史上全城皆輸的一天。經歷二十個月的爭論,香港政改走到最關鍵一步,特首普選臨門一腳,審議政改方案決議案。六月十八日,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辦法,即政改提出的決議案普選方案,遭立法會否決。當下,後政改時期已揭開帷幕:盡快彌合政改裂痕,最大凝聚多數人利益,走出一條「新中間路線」的呼聲日益響亮。

當天的政改方案表決,出現令人錯愕的場面。當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宣布表決時,建制派經民聯議員林健鋒突然要求押後投票,但遭曾拒絕。建制派主力民建聯的葉國謙,則在即將表決時拉隊離場,共有民建聯、經民聯、工聯會等三十一建制派議員離場,企圖以法定人數不足來阻止投票,他們事後解釋,離場是想等待另一位還沒到場的建制派議員劉皇發出席會議才表決。但由於溝通不良,現場仍有包括自由黨田北俊等五位議員,以及陳婉嫻、陳健波、林大輝,共八位建制派議員在場,足夠法定人數,於是出現只有八票贊成、二十八票(泛民主派議員)反對的「離奇」結果,否決了政改方案,意味著政改原地踏步。事實上,由於泛民議員否決方案的立場堅決,所以就算建制派議員全數在場,也無法通過方案。

政改決議案遭否決,不僅意味香港與五百萬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民主進步失之交臂,二零一七年將繼續沿用原來一千二百人的「小圈子」選舉方式,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決定,政改方案被否決,香港二零一七年的特首選舉依照上一屆辦理,二零二零年也不會實行立法會普選。面對這般態勢,「新中間路線」的輿論就有很大空間。

在立法會內外,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始終針尖對麥芒,政改失敗,雙方都是輸家。於是,不建制也不泛民,不偏左也不偏右,這種理念成了越來越多香港人的共識,如此「新中間路線」的空間正越來越大。「新中間路線」,即「第三條道路」,它不只是走在中間,或只是一種妥協、混合的產物,「新中間路線」的提倡者,看到了雙方主義互有不足之處,偏向某一極端並非好事,第三條道路正揉合了雙方主義的優點,互補不足,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新中間路線」,是一種新政治經濟理念的概稱。

屬溫和泛民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力推新中間路線,他在政改方案否決後宣布,退出公民黨並將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投入他創立的智庫「民主思路」,尋找超越建制與泛民的方向,獲得不少學者支持,包括王于漸、宋恩榮、翟紹唐、王永平、張楚勇、袁彌昌、陳祖為、葉健民、賴卓彬等。「民主思路」的成立宣言正是「修補裂痕,重新上路」,要癒合社會上之政治創傷,堅定而進取地蓄積民主力量,推動民主善治。

「新中間路線」正獲得北京關注,香港回歸十八年,北京對香港政策由寬鬆放任而強調「兩制」,到近來依法運用權力而張揚「一國」,這種戰略部署正面臨考驗。政改方案審議前夕,北京派遣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市部門各路人馬近千人抵達香港搜集情況,了解民意。北京一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官員對亞洲週刊說,那麼多人去香港,是回歸以來從未有過的,政改方案沒通過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返回中國內地,但仍有三四百人繼續留在香港搜集後政改情況。

北戴河會討論香港問題

據悉,來自香港各層面各角落的情況正匯聚北京。據這位官員透露,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央不會重啟香港政改,香港也找不到重啟的理由。有泛民主派人士提出,重啟政改可彌合社會裂痕。這種說法是荒唐的,二十個月的政改爭論都沒法凝聚共識,裂痕不是越撕越大嗎?一個月後,即七月底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八月北戴河非正式中央工作會議,加上北戴河中央暑期辦公制度,中央政治局成員會匯聚河北省北戴河,期間通常會討論重大政策走向,這次就有「十三五規劃」等主題以及五中全會重要人事安排,對香港時局分析和作出判斷,也是會研究的重要內容。

由此可見,未來一個多月,中央不會對香港後政改局勢有新說法。香港政改方案遭否決,這是中共執政以來首次發生的「重大事件」,即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定,首次被下級「議會」,即香港立法會否決。近年來,中央對香港問題始終有「鴿派」(溫和派)和「鷹派」(強硬派)兩種觀點的話語權表述,這次政改沒通過,「鷹派」聲音儼然抬頭。

民運學者嚴家祺撐政改

社會科學學者、六四事件後流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嚴家祺,於香港立法會審議政改方案前夕,即六月十四日,寫了一封致香港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的公開信。這封信在政改方案決議前,並沒引起人們太大關注,當決議案被否決,香港步入後政改時期,這封體現「新中間路線」的信卻流傳頗廣。嚴家祺在信中言辭懇切:「作為立法會議員,你們從事的是香港政治。政治問題與法律問題是有區別的,在『法律問題』上要論是非,在『政治問題』上,一般要講妥協……面對香港在二零一七年要不要把『選舉人』從一千多人的『小圈子』擴大到香港五百萬選民,這是一個關係到香港前途的重大問題,我認為,你們應當投下贊成『把選舉人從一個小圈子擴大到香港五百萬選民』的一票……二零一七年香港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即使通過,也是有重大缺陷的。但當五百萬香港選民參加投票時,有一點可以肯定,二零一七年的選舉還是比前幾次選舉好,比中國內地的『受控選舉』不知要好多少倍。香港民主是一步步向前邁進的。」■

亞洲週刊-香港呼喚新中間路線超越建制與泛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