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Plus|Next Plus|專欄
山東土豪迎娶俄羅斯美女,中國官媒大肆吹捧,認為是促進了「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並大讚中國男人如何勤儉顧家。俄國網民對此反感,紛紛在網上說真話,指斥中國人與俄國人通婚,是企圖影響俄國人的民族質素。
中國人一生最大的情意結,是所謂「上鬼妹」。也難怪這個民族。一九四二年以來,中國人自稱遭到「西方列強」欺凌,加上中男世代的形象與西方白人和黑人相比,缺乏陽光性徵。西方鬼妹肯與中國人終生做朋友,鳳毛麟角,做一夜炮友,除非中國男人付錢,也不如中國女人跟洋男上床多。一個大陸土豪娶一個白種女人,贏得全國網民歇斯底里的歡呼,不足為奇。
中外通婚不只是讓中國民族主義者豪爽一把的感覺,而是有很大的文化衝突問題。以所謂俄羅斯美女為例,蔣經國的妻子蔣方良就是俄國女人。蔣經國青年時代,被他老爸送到蘇聯,在工廠做工人,實際淪為史太林人質。一九三六年國民政府剿共,在西安已經將共產黨軍隊局限到幾千人,史太林以蔣經國的性命為要脅,蔣介石收手,從此改變中國歷史。
但蔣經國在蘇聯也得到「俄羅斯美女」垂青,娶了一個蘇聯女人為妻。這段婚姻倒是持久而堅毅。為什麼?因為那時正值大戰前夕,俄國的工人多。在工廠認識的女子,對方刻苦耐勞,那些品格純真,像一九七九年港男在深圳娶到的老婆,剛剛是大陸改革開放不久,村姑到了深圳,心地純潔,與今日湖南妹到廣東替人洗腳骨、眼睛盯着有錢的客戶,要一張長期飯票,風氣已經不同。
但這段中外婚姻,俄羅斯老婆付出大半生痛苦,除了在姓氏冠上一個「蔣」字——中國文化嫁雞隨雞,蔣方良的餘生與中國政治結下不解緣。幾十年來中國人從沒聽過蔣方良對「嫁給中國」的片言隻語,含辛茹苦,沒有一部傳記,也沒有一段訪問。蔣介石將他的俄國媳婦看得很緊。蔣方良有很多故事,都是珍貴的歷史掌故,卻沒有隨台灣開放報禁而公開過,一直帶進了墳墓。
中外通婚最大的問題,第一是文化。通常是中男娶洋婦,而不是蘭桂坊見慣的港女「湊」鬼佬。孫隆基在「未斷奶的民族」一書中指出:西方白種女人鮮有肯下嫁中男者。孫博士提出非常獨到的原因:肯下嫁中國男人為妻的西洋女子,特別是美國女人,潛意識都有女同性戀者的傾向。因為中國男人缺乏雄性性徵,比起美國男人不夠man。美國女人有幾十年來的婦解思想影響,本身意識已經有雄性激素。東方男人皮膚比較幼滑,「鬼佬」肯垂青,是因為將東方男性當做女人。這不是lesbian又是什麼?
不知孫博士有幾多數據,但以印象而論,確實可以證明。我在英國見過一些「鬼妹」肯跟從或下嫁香港中國裔(那時還沒有本土意識,暫時這樣稱呼)男性的,十之七八都是性徵男性化的tom boy,性格豪邁,剪短頭髮,認識幾個嫁唐人的「鬼婆」,很喜歡講粗口,而且一看就有領袖氣質。
中外通婚,難的在下半場。下一代的兒女,由於是西方混血——假設娶的是白種女人,而不是非洲婦女——混血的下一代,生下來心理的負擔,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英國社會對英中混血兒有一點歧視,說不出來的。英國人心底裡也像俄羅斯人一樣,覺得英國女性下嫁中國人是不是有點影響了民族質素?由於涉及血統優劣之爭,隨時會變成希特拉的理論,所以這個話題屬於禁忌,無人敢講。
如果以為「娶金髮美女」就贏得掌聲,則這種掌聲並不耐久。中國人圍觀中男娶來的「金髮金女」,皆以種族優劣的外貌來評點。中國人以為「金髮美女」比中國女子漂亮,而不知道在洋男眼中,蘇絲黃之類的中國娃娃才是平靚正,至少皮膚沒有鬼婆那樣粗獷的毛孔,而且中國女人耐老。亞洲女性因有儒家思想影響,服侍男人體貼溫柔,不像鬼婆三兩句就爭吵,男女平權,隨時離婚。但是所謂金髮美女,上帝是公平的,青春美貌過幾年就有點凋零,老得比中國男人快。年過四十娶「金髮美女」的中國男人,會比較像自己的老婆的弟弟。年過五十,會像「鬼婆」的兒子。
所以中外通婚,中男的一方,千萬不要為了「宏揚民族正氣」,娶個鬼妹帶回大陸的村落擺酒,當做「中國人民吐氣揚眉」。你的村民親友艷羨一番,但以後的日子卻要你這位義和團愛國志士用高度的智慧去面對。義和團中國男人有任何智慧嗎?歷史已經提供了清晰的答案。但中國留學生海外甚眾,娶老婆有困難。七十年代許多台灣留學生要回台灣相親,因為美國的漢堡包牛排固然難啃,娶美國老婆對台灣男性的挑戰實在太大。台灣留學生留出了一代光棍,所以才有白景瑞的喜劇文藝片「家在台北」。那一代的「留學生文學」,以女作家于利華為代表,寫出許多因婚嫁無路、性壓抑的苦悶問題。偏偏台灣女性留學甚少,一旦來了一個自家的女生,中國同學會一聚會,一座的男生,無論讀物理還是醫科,平時道貌岸然,兩眼立即放光,我見過這種充滿動物渴求本能的表情。
百年中國人的命運,造就了中國人三代畸形的心理。他們太需要「揚威國際」了。娶一個鬼妹是「光宗耀祖」的成就之一。香港台灣走過了這條路,現在輪到十四億人中男人做這個春秋大夢了。希望下嫁山東土豪的那個俄妹,日後在山東定居能與這個炎黃子孫同偕白首。
插圖:王健威
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
壹週Plus|Next Plus|專欄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