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

壹週Plus|Next Plus|專欄

  • 【星期日文章 陶傑】移民台灣
  •   10,963 views │ 2015年06月21日

香港房地產高漲,下一代無法呼吸,許多人提出不如移民台灣。

八十年代初期,當香港主權問題浮現,蔣經國主政的台灣,確實一度堅持香港主權為中華民國所有,並歡迎香港「自由僑胞」可以申請去台灣定居。

如果今日年輕一代早出生三十年,蔣經國先生一定張臂歡迎。因為香港年輕一代思想反共,愛好自由,與台灣這個「復興基地」宗旨一致。

如果台灣能開放下一代移民,確實是很好的政策。首先,不要都是到台北住。台灣好地方在於鄉村城鎮。台灣物價比起香港雖然便宜,但身為大城市,發展機會不多,但如果能去郊外,則居住空間和自然天地都令人心胸開朗。

台北南部的烏來是令人欣喜的荒山村鎮。從台北車站坐捷運到新店,轉乘巴士,距離不比由尖沙咀去元朗更遠,卻青翠蔚藍,別有清涼世界。去烏來,最好在深秋和初冬,天涼風起,浸一泡溫泉。烏來就是山地話「熱水」的意思。

烏來有一節小車站,比較簡陋,還穿過水泥搭成的小隧道,像迪士尼樂園。一條清河橫流群山之間,昂首可見一泉白瀑,由山頂銀龍縱躍,長年不絕,幾令人疑到了瑞士。

烏來一半像瑞士,一半像北海道。如果經營得更有品味,完全是世外桃源。但台灣的文化修養,比起瑞士和日本,始終差一截。譬如,我不明白為何烏來的公路上,入山一段,橫七豎八地豎立幾個山地土人的泥塑像?雕工粗糙,色彩俗艷,望之如香港大坑道虎豹別墅的神鬼菩薩。這樣的塑像,完全可以移除,反而可以傍山建一座小型烏來土著民俗博物館。如果由日本人來經營,必會悉心打點。中國人,不,或台灣人,始終欠缺一點點細節。

台北北端的淡水,本來也不錯。經圓山士林到基隆港一帶,淡水前英國領事館紅毛城高踞山頭,佔此際高度,進出台灣海峽的船舶一覽無遺。英國人選地點,真別有一番眼光:地中海的直布羅陀、馬六甲的新加坡、珠江口岸的香港,還有淡水紅毛城,都是四兩撥千斤的戰略要塞。紅毛城的戰略地點,完全像鎮江京口的那一座英國領事館——鎮江英國領事館,建於一八四三年,中英貿易戰爭,英國得勝,下令中國開放五日通商,先在鎮江長江口的一塊山頭,建了一座紅磚官邸,與河對岸的北固樓相對。英國人當年進駐鎮江,即手握長江中下游運輸水道,下至漢口,西望重慶,貫通中國大陸,物資源源進出,也造就了不少本地的財主。

台灣也是個一生看不完的地方,因為歷史沉漬非常豐富。台灣人津津樂道鄭成功,荷蘭殖民的歷史,然後是歸順明朝,緊接着割讓日本,然後是蔣介石叫陳儀來接管。台灣的歷史和地理交纏緊密,去到哪裡都有一段傷心往事。遊台灣有如遊法國巴黎,想避開那五百年艷麗染血的滄桑,是不可能的。

台灣最美好的一段地理,是東臨太平洋的一條海岸線,由宜蘭開始南下花蓮台東,看完太魯閣,則不妨坐橫貫公路轉入內陸一遊日月潭。這條海岸如果會經營,我認為可與南歐的蔚藍海岸媲美。這條海岸線,也決定了台灣天生屬於太平洋而不是亞洲內陸。台灣的小村鎮,不但有日本殖民時代留下的風情,山地人的純樸、日本殖民的嚴謹,加上民國蔣中正播遷來台,帶來的一點儒家謙禮精神,台灣人今日性格純樸,友好善良,是這三大歷史時期透潤而成的,就像台東海岸的一條崖石嶙嶙,波光瀲的花邊。

香港人如果移居台灣,國民黨政府如馬英九者若有蔣經國的魄力,不妨在台北以外,臨近海岸之處,劃出一塊領地,讓香港年輕人來聚居。當然不能來者不拒,而應接受台灣在香港辦事處的嚴格審核,面試考台灣的國語與歷史,並徵問申請人去了台灣有何事業志願。香港年輕人比較西化,又喜歡開咖啡店,幾個朋友可以頂下一些村舍陋店,稍加裝修。憑一點創意和英國人培養的嚴謹,未嘗不可以開闢出一片天地。

台灣寶島不懂得向國際推廣旅遊。台灣海岸本來是歐美背囊客應該喜歡的地方:物產豐饒,陽光充沛,田園生活寧靜,一點也不輸於布吉和清邁。可能因為戒嚴太久,形成自閉,加上政府想像力不夠。一九七一年老蔣缺乏彈性,聲稱「漢賊不兩立」,自行退出聯合國,令台灣產生四十年之久的「孤兒情意結」。這是蔣先生三十八年來台後,犯下的唯一錯誤。台灣年輕人要走出陰影,多擁抱世界,也讓西方了解台灣,在英國和歐洲的許多辦事處,應該主辦台灣的文化旅遊節,也歡迎外國人來台灣學國語。

馬英九執政十年,本來大有可為,這一切他都應該做。但他乏善足陳。一代人時間又虛耗半生光陰。但是扣除一切分數,台灣堪稱小南韓。畢竟,世上沒有烏托邦。

插圖:朱桂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