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蘋果日報- 【文化籽】大牌檔之燒鵝奇則

蘋果日報- 【文化籽】大牌檔之燒鵝奇則

【文化籽】大牌檔之燒鵝奇則

年輕建築師嘆港發展急促 大牌檔燒鵝緬懷市井文化

【文化籽:藝文沙龍】
這夜,我跟四位年輕建築師杜澄興、楊理崇、葉健倫及蔡偉權,到深水埗耀東街的大牌檔「吹水」。他們說,當建築師的原意是為社會建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可惜香港寸金尺土,發展商只想賺到盡。事與願違,惟有在公餘時間發揮專業知識,設計自己喜歡的「建築」作品,最新就有一隻隻充滿本土特色的「燒鵝」。

中國萬里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秘魯馬丘比丘、墨西哥瑪雅遺址奇琴伊察、意大利羅馬鬥獸場及印度泰姬陵,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蹟。欣賞這些奇蹟當然要走遍全球各地,若是觀看「奇則」,香港則是抬頭便見,尤其是那些剛被重建的舊區。近年,如何「估你唔到」的空間設計也能在新樓找到,如畸形劏房、保齡窗台、斜壆形窗台、「米奇老鼠則」、棺材式工作平台等,着實千奇百趣。


葉健倫嘆道:「從前讀建築的初衷,與現實有落差,親友對建築師的理解是替發展商打工,畫一些賺錢的圖則。」既然法例容許合法的發水空間,賺錢為本的發展商自然力求善用,作為專業建築師也得扭盡六壬,不能浪費每分土地,就算連一毫米也不可放過。於是,他們每天進行不設人性底線的設計,那是為了生計,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他們在2011年碩士畢業後成立的組織「近建築研究舍」是僅有的逃生門,名字充滿正能量的楊理崇說:「工作受到限制,只好利用公餘時間施展個人理念,探索與建築有關的藝術裝置,希望作品與觀眾發揮正面關係。」


於2012年西九的「自由野」活動及2013年建築雙城雙年展的香港展覽當中,他們均以香港傳統建築特色之一的竹棚工藝為靈感,並運用日常的建築知識來創作,將這種快將失傳的手藝,搭成竹亭般的藝術裝置。最新作品也與正在消失的香港文化有關,蔡偉權說:「香港城市發展急促,太多收購正在發生,可能在十多廿年後,大牌檔這種市井文化將在香港消失,屆時緬懷的方法,可能就是靠一隻燒鵝。」在香港,以燒鵝揚名的食肆必數鏞記,而它也是依靠燒臘排檔發迹。


四位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學系的年輕建築師,於2011年成立「近建築研究舍」,利用公餘時間製作裝置藝術,最新作品「燒鵝」就是用來紀念消失中的大牌檔。


其中一隻「燒鵝」有1.6米高,以紙為主要材料。


至本周五,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的香港建築師學會「築.跡─香港建築展」,「燒鵝」亦是展品之一。

為被忽略的空間提升價值
大牌檔食物具風味兼經濟實惠,曾幾何時是街坊的好朋友,四位年輕建築師認為,在街道衍生的大牌檔,可為被人忽略的空間提升價值。然而,隨着城市發展,現在全港只剩下約20間大牌檔。我們所到的深水埗耀東街蘇記,於七十年代的石硤尾賣燒鴨燒鵝起家,現在轉賣豬扒、公仔麵。吹水期間,蘇記熟客跟第二代負責人王旭輝搭話,說自遠處便看見大牌檔內的「燒鵝」,王旭輝則笑說打算加單,讓每枱也掛起一隻。耀東街更是全港最多鐵皮大牌檔集中的地方,但是1-14號那排逾六十年歷史的四層高唐樓,大部份已被收購,杜澄興看着那排烏黑的平房說:「對於建築師,如果沒有過去、不重視過去,如何走向將來。」至於大牌檔在重建時能否繼續經營,還是未知之數。

「近建築研究舍」作品


他們首個作品名為「水滴論壇」,設於葵芳劇院前廣場,用卡板與人造草皮加建「漣漪」讓人休息。


2012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首次舉辦「自由野」,他們以傳統竹棚手藝為基礎創作「自由鳥」,讓參觀者在「竹亭」下休息。


北角油街的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現在是二級歷史建築,2013年他們在那創作了「綠息.生活」,響應生活藝術計劃。


在2013年的「建築雙城雙年展」,他們繼續以竹棚為基礎,在觀塘天橋底加建「多形可能」。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碧珊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國棟


美術:楊永昌

上一則: 【扮靚籽】實試熱賣修身腰帶 一個月減2cm

下一則: 【街道搜查】雪廠街冰庫 北美鮮冰坐船來港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