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國父搞革命不忘教食豆腐 婦女恩物對抗癌魔
【科健籽:食養東西】
我們繼承了優秀的華夏文化,當然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都懂得飲食養生,比方說豆腐這個流傳千年營養豐富的食材,已經融入平民飲食智慧。正當西方醫學說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如何了不起,我們已經早知道它的食用價值,尤其益氣健脾之功效見於《本草綱目》。豆腐後來更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讚美,成為人民溫飽的楷模。
中醫師馬立礎翻查資料,指出豆腐食療價值散見於古籍,其清熱、益氣和健脾胃的功效,在《本草綱目》早有記載。
當然最諷刺的是,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讚嘆豆腐之價廉物美時,不知到幾十年後,新中國的毛澤東發動「大躍進運動」倒行逆施,弄到連豆腐渣都沒得吃,白白餓死了幾千萬人,枉費了孫中山先生的一番美意。
孫中山的《建國方略》開宗明義就是要人民溫飽,第一章「以飲食為證」提到豆腐:「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中國人飲食的民間智慧古已有之,孫中山先生認為當時中國人窮無肉食但長壽,豆腐亦應記一功。「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說明中國飲食文化的優勢非他國可比。「單就飲食一道論之,中國之習尚,當超乎各國之上。」
中醫師馬立礎
漢朝劉安創豆腐 《本草綱目》:味甘性寒
據說豆腐創於漢,後期醫書亦採用這個講法。中醫師馬立礎翻開《本草綱目》指着豆腐那個條目說:「根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劉安發明這豆腐,漢朝劉安的《淮南子》一書都有提到。」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用黃豆製成豆腐,史書都說是淮南王劉安所創, 製法是將黃豆浸水磨碎濾渣,加石膏成豆腐。
馬醫師指,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豆腐味甘性寒有小毒,小毒的意思不是有毒,而是若然多吃就會有「食滯咗」那種重滯的感覺,他指三國時期的思想家嵇康在《養生集》就指出了「豆令人重」就是此意。
日本人吃豆腐的優良傳統,自然是中國人教的。而近廿年很多研究都是針對豆腐對日本國民健康的影響,當中不少是抗癌的人口調查。醫學界比較日本和北美患上乳癌的人數,發現日本婦女病者只是北美的四分一,立即聯想到這個相對的健康狀況跟國民愛吃豆腐有關。
豆腐相傳為淮南王劉安所創,《本草綱目》亦採納此說。
孫中山先生對中華飲食文化推崇備致,比外國人優勝。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以飲食為證」一文開宗明義,指出中國人民必先溫飽,食豆腐更是源遠流長的素食養生智慧。
大豆異黃酮 紓緩女性更年期不適
豆腐當中所含的大豆異黃酮,亦普遍認為有抗癌的功效。「大豆異黃酮可以預防乳癌、子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營養師黃榮俊建議多從食物中攝取。「大豆異黃酮存在於豆腐豆品的營養素,首選是從豆腐和黃豆中吸收。」日本岐阜大學病院由1992年起開始追蹤萬多名35歲的婦女,最後發現吸收大豆異黃酮,減低了她們患上胃癌和乳癌的風險。 由於大豆異黃酮本身是一種植物雌激素,黃指透過攝取它可以調節賀爾蒙失調,紓緩女性更年期的不適。
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人口繁盛,是健康素食之功勞,「又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強大,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衞生有以致之也……西人之倡素食者,本於科學衞生之知識,以求延年益壽之功夫。然其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日本人受惠於中國曾經有的健康飲食文化,豆腐應該居功至偉。
營養師黃榮俊解釋,花生和蛋黃都含有異黃酮,但是大豆所含的質素更好。
豆腐早在五代時,已有「小宰羊」之稱,讚美其營養價值媲美羊肉。
參考資料:
Wada K, Nakamura K, Tamai Y, Tsuji M, Kawachi T, Hori A, Takeyama N, Tanabashi S, Matsushita S, Tokimitsu N, Nagata C. "Soy isoflavone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Japan: from the Takayama study."Int J Cancer. 2013 Aug 15;133(4):952-60.
C Nagata, N Takatsuka, N Kawakami and H Shimizu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soy product intake and stomach cancer death"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2) 87, 31-36.
記者:陳以恒
攝影:周旭文、許先煜、張志孟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