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星期日

摸魚手札:替「小小超錯過騰訊」解畫 - 渾水 | 2017-08-20 | | 蘋果日報

摸魚手札:替「小小超錯過騰訊」解畫 - 渾水 | 2017-08-20 | | 蘋果日報

摸魚手札:替「小小超錯過騰訊」解畫 - 渾水

騰訊(700)創新高,成為地球上其中一間最大市值的科網企業。每次騰訊見高,財經傳媒就愛拿「小小超」李澤楷錯過騰訊,太早沽賺小了的論述出來笑,鞭佢屍。無意幫有錢人講好說話,只是以事論事,講一講呢種論述的結構。
的確,若以李澤楷1999年以220萬美元買入騰訊兩成股份的成本去計,今時今日這手貨市值約5,800億,超過不少巨富,甚至比自己父親誠哥更厲害。不過,凡事不能睇表面。
金融世界很有趣,凡有人增持,就必定被市場解讀成好消息。相反,凡有人減持,就必定被解讀成看淡。很多人覺得李澤楷誤判了,然而站在專業投資者角度,減持不一定代表睇淡公司,因為李澤楷作為策略投資者,資金可能有其他的投資用途、有周轉需要,所以才「善價而沽」。以現今的騰訊價值,大家當然不認同這是善價而沽,不過站在當時的環境,李澤楷一年後以1,260萬美元轉手,賺6倍,這是一個很難做到的高回報,何況他投資的金額不小,金額大轉身難,要睇流動性嘛。所以,這的確算善價而沽,至少在當時的大環境是。
歷史沒有假設,但科網的business model卻是有路可依。在1999年,李澤楷是以「創投」的理念去投資騰訊,換言之李澤楷是venture capitalist的身份,當項目上市後,而且仲要賺幾倍的升幅,這已經是超額完成了一般VC的投資策略,Exit才是良策。何況當項目在二級市場上市後,再考慮是否持份,這已經不再是創投基金的理念,而是對沖基金的理念。當李澤楷要再考慮持貨,佢的思維就會變成對沖基金,也就是股票分析員那一路,而不是自己貫切的VC路線。正路的VC做法,是應該套現,提錢再投其他更有潛質的項目,讓其慢慢成長,發揮其價值,這才是正路。李生沒有做錯,只是貫切自己這一部份的投資理念而已。
再睇返當時李澤楷的持股,是比現時馬化騰持股多一倍有多。無可否認,最熟悉公司運作,最能幫公司產生價值的是馬化騰本人,李澤楷的角色只是搭順風車的策略性投資者。如果策略性投資者的持股比本人更多,你估馬生有無大誘因馬上把價值釋放出來?當然,是先把李生請走,再慢慢做好公司吧。
何況科網的business model很特別,每一階段往往都要找「合適」的投資者,把股份賣出去給更「合適」的投資者,才算正路。所謂「合適」,可能是指有更強科網技術、管理經驗、打通國際舞台、更強融資能力的投資者,身份上可能比李生更能幫騰訊產生協同效應。所以,先請走李生,也是各持份者的默契。因為科網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其歷程意義。李生的歷史任務,在騰訊上市一刻已經完成了,只能交給更「合適」的下一手投資者。
同情地了解,終歸環球的經濟、政治大勢多變,誰敢說自己捉得準,捉得中有機會做龍頭的騰訊呢?其實在騰訊大升市的過程中,連理論上最熟悉公司運作的創辦人馬化騰都曾減持過股份,都曾被基金、機構投資者攤薄過自己股份。創辦人理論上最熟自己公司,這又是否代表馬化騰看淡自己公司?還是馬化騰自己誤判自己公司潛力,才把會生金蛋的騰訊股份分給其他大戶享用?我們永遠不知道。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