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盯上方舟子韩寒 主编:方的博文很严谨
2012年02月11日 09:4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8)
围观“韩方大战”两位当事人的博客;批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博客文章“遍地荆棘”;咬嚼“春晚”……以“语林啄木鸟”著称的《咬文嚼字》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的文字狂欢和“文字战争”。日前,记者就网络语言现象和相关事件与《咬文嚼字》的当家人郝铭鉴展开了对话。
记者问道,去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策划了“围观名家博客”活动,首当其冲关注的就是方舟子、韩寒,恰好是“韩方大战”的双方当事人。检测的结果怎么样?
郝铭鉴认为,作为福建省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方舟子的博文总的来说“非常严谨”。他不仅有理科生的科学思维,而且非常重视语言表达,文史知识也相当扎实丰富。
方舟子的文字报告已经公布了。他在一篇博文中提到“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但是误写成了“稽康”。在《网络诗词的意淫时代》一文中,他还把金代出现的“平水韵”误写成唐代的。
韩寒的文字报告将在三月份公布,现在专家还在反复斟酌讨论。韩寒的语言风格是“犀利”。韩寒不像方舟子那样字斟句酌,而追求“一刀见血”的痛快酣畅。准确与否,也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举例来说,韩寒的一篇博文批评湖北长江大学学生落水之后船家“挟尸要价”,形容其“气势滂沱站在船上,指点江山”。“滂沱”一般用来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应该不能与气势搭配。
对话《咬文嚼字》主编:为什么要给韩寒方舟子挑错
2012年02月10日 10:47:50
来源: 新华网
网络时代的“文字狂欢”和“文字战争”
对话《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
新华网上海2月10日电(记者孙丽萍)围观“韩方大战”两位当事人的博客;批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博客文章“遍地荆棘”;咬嚼“春晚”;发布《国人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语林啄木鸟”著称的《咬文嚼字》,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的文字狂欢和“文字战争”。
作为《咬文嚼字》的当家人,郝铭鉴龙年伊始开通了微博,粉丝人数在短短数天内超过4万。“互联网已成为当下语文生活的源头”,郝铭鉴说,我们正生活在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语言生活空前混乱的网络时代,有更大的责任要加强对当代语文生活的研究。
日前,新华社记者就网络语言现象和相关事件与郝铭鉴展开了对话。
网络时代成就“文字狂欢”
记者:龙年伊始,网络流行梁朝伟“生活体”。怎么看待某某体、以及某某体走红网络的流行文化现象?
郝铭鉴:很多白领、年轻人正在发掘语言的娱乐功能。一个新词被“造”出来,大家争相使用;一种语体被推出,大家竞相模仿。从最早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到去年的“蓝精灵体”“丹丹体”“高铁体”“咆哮体”,再到今年的“生活体”,层出不穷,的确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乐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广和普及汉语的创新,这是以往平面媒体所无法做到的,单是互联网的技术进步让它已经变成了现实。
记者:也就是说,互联网激发了古老汉语的“创新”能力?
郝铭鉴:汉语的创造力在网络时代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网民一开始接触到有趣的语言现象,最初只是满足于‘跟随’使用,后来就逐步参与创作。现在则发展到全民“造词”“造句”,而且是深度创作。
网络新词的涌现、生长速度更快了,有些新词的生命力还非常强大,像“给力”“萝莉”等等,都是传统词汇所无法表达的。
记者:从观察者的角度看,网民的语言创造不仅具有一种“狂欢效应”,而且也有力地表达和宣泄了社会情绪?
郝铭鉴:现在一个举国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民们会用各种语体来“造句”,给予这个事件不同解读,有的幽默、有的嘲讽、有的犀利,充满了发泄的快乐,这都和语言的娱乐性有关。在中国的历史上,汉语的娱乐性应该从没有这样得到过强调和发扬。
还有不少网络语体在传播的过程中,从一开始没有多少智慧和意思,慢慢与社会现实进行碰撞和互动,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例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有网民用它来训诫贪官:“不要整天在外应酬,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对贪腐现象的憎恶情绪。总的来说,网络语体都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也承载了更多社会情绪。
记者:这种网络文字狂欢现象的产生,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郝铭鉴:建国以后,群众大规模参与语言创作有多次,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热”“散文热”,等等。不过,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狂欢现象,除了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之外,更体现出了今天社会民众表达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可以说,今天的汉语创造力大爆发,不是集中发泄某一方面的情绪,而是跟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比较活跃、跟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