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中國全球投資三千多億美元內情 .江迅 亞洲週刊

 

中國全球投資三千多億美元內情 .江迅

中國在全球百餘國投資達三千二百二十億美元,未來四年規劃增加一千五百億美元,但也面對承擔社會責任和規避政治風險。中國企業「走出去」還面臨世界經濟低迷的挑戰,也有不少機遇。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中國國家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已成為中外經濟合作深化新亮點。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時加速,海外投資合作風險也不時倍增,一段時間來時有所聞:中石油、中國五礦、中糧、華為等企業在海外併購屢屢被拒,一些承包工程的公司,在海外市場面臨嚴重虧損,特別是中東、北非、南亞政治動盪,更對中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帶來巨大損失。八月下旬,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在香港舉行,超過四十個國家和地區人士參加,共同探討「全球經濟轉型與中國海外投資新模式」。
亞洲週刊從這次年會上獲悉,截止二零一一年底,中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三千二百二十億美元,遍布全球一百多國家和地區,其中大部分是在香港和透過香港向海外投資完成的。「十一五」(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一零年)期間,中國對外投資年均增長超過三成,截止二零一一年底,已在境外設立企業一萬七千家,業務遍布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二零一二年前七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一百一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千四百零七家境外企業直接投資,達四百二十二億美元,同比增長五成三。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巴尼巴滴在年會期間說,過去十年,中國的直接海外投資增長率達二成五,比傳統發達國家百分之六的投資增長率高很多,中國在全球的十大投資國中位列第九,二零一一年中國對外投資達六百五十億美元。中國的一些跨國公司併購總額達四百二十億,其中六成四是在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且在綠地發展方面,也投資四百億,其中七成四是在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
不過,中國企業「走出去」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與中國的經濟總量以及中國的對外貿易、吸引外資相比,規模尚小。統計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量僅為百分之一點五,可見未來潛力巨大。國家商務部發布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十二五」規劃(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五年),規劃明確提出,對外直接投資到二零一五年達一千五百億美元,年均增長一成七,實現這個目標任務相當艱巨。
承擔公共外交責任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趙啟正在年會上說,近年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障礙,部分原因在於缺少公共外交的自覺和經驗。他認為,企業海外投資所承擔的公共外交責任具體包括三方面:與當地政府、議會、民眾、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建立良好關係,規避政治風險,改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透過推行屬地化經營,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促進共同發展,贏得當地民眾的尊敬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企業和品牌形象;融入當地社會,跨越文化障礙,減少文化理念衝突,實現良好經營。
全國政協外事委曾在中國五個重要城市,對幾十家企業作調研,研究「走出去」的成敗原因。調研發現,東西方存在文化差異、制度差異,使中國企業「走出去」遭受冷遇,「走出去」失敗的企業,大多缺少在境外承擔社會責任、與經濟合作對象以外的社會各方面,如議會、工會、媒體、社區等溝通的習慣,缺少公共外交的自覺和經驗。趙啟正說,「企業走出去,變成跨國企業,就要有跨國的本領」,所謂「跨國本領」指要懂得對方的稅法,懂得對方的一般法律,更要善於和外國社會打交道,「企業家走出去為了本企業要說服對方的公眾,這也叫公共外交」。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萬季飛認為,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初步形成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三個支柱支撐的局面。在高歌猛進的同時,必須重視風險防範。按風險產生的源頭劃分,可劃為政治監管風險、市場社會風險、經營管理風險。萬季飛說,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一些國家和地區不穩定因素增加,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日趨微妙,政治因素具有全域性的特點,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面臨巨大政治風險,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海外投資貼上政治化標籤,被誣衊為威脅目的國的國家安全,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民族主義抬頭,致使中國海外企業屢屢受阻。
萬季飛認為,在政府層面,應該著手建立相關法律保障機制,制定中國《對外投資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就境外項目的審批、監管、保險、爭議解決等做出規範,加強政府宏觀指導和監管的力度。政府要加強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各種保護和支援,切實維護企業海外投資的正當權益。在市場和仲介組織層面,可以探索建立境外投資保險制度,充分利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平台,解決境外投資融資難等問題。在企業層面,要引導企業不斷地提高跨國經營水準,要從企業經營管理的源頭出發,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科學、理性、冷靜地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
中國發改革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說,世界經濟在危機後複甦緩慢,不確定性及不穩定性增強,增加了開展國際投資的風險與困難,但也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兩個月前,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其中包括鼓勵有條件的內地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透過在香港設立海外投資和經營平台,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同時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以上市、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方式,為境外投資項目融資,推動內地企業的境外產業投資,與香港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
借助海外華商優勢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認為,海外華商企業在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具有獨特優勢,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推動力量:借助海外華商企業實力雄厚這一優勢,開展企業間的合作,可幫助中國企業節約成本、減少開支;借助海外華商熟悉駐在國國情和市場運作規則,對市場發展有相對準確的預測和判斷的優勢,可幫助中國企業把握投資方向,避免盲目投資;借助海外華商商業網絡比較成熟,在駐在國人脈廣泛,熟悉經濟環境等優勢,可幫助中國企業順利進入當地市場;借助海外華商瞭解駐在國民風民俗,與當地政界、商界有密切往來的優勢,可幫助中國企業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消除文化差異,減少投資摩擦;借助海外華商國際管理經驗等優勢,可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管理水準,盡快與國際接軌。
素帕猜.巴尼巴滴在年會上特別提醒說,非洲市場在增長中,基建也在改善中。非洲大陸經濟面臨很多問題,而非洲各國政府都希望他們的經濟能更多元化。中國海外投資對他們而言,是極好機遇,而中國生產業、服務業的價值鏈,也可拓展去非洲。上個月在北京舉辦的中非論壇,中國向非洲貸出二百二十億美元貸款,在生產和中小企業方面給予援助,中國企業已開始在非洲投資與資源有關的產業,能源或煉油等。中國汽車生產、太陽能板的生產,在非洲很多國家也有了一些分公司。他說:「當然,這個價值鏈發展到非洲時,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希望中國商界領袖可避免一些跨國公司過去所犯的錯誤,破壞環境,或種族衝突等,能更為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香港舉辦,年會由香港中國商會主辦,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七家機構聯合參與籌辦,二十多個國家協辦,來自四十個國家和地區二千人與會,近萬人次參與年會舉辦的主旨論壇和十多個專題論壇。■

亞洲週刊

專訪: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理事會執行主席陳經緯
民企走出去善用香港優勢 .江迅、楊思雅

民營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才、資金優勢走出去,能減緩所謂「威脅論」和貿易摩擦問題。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在地球上確立位置和方向而勾勒出的;香港商界名人陳經緯,也確立了他的商業集團的位置:如果過去三十年香港商機主要來自內地「引進來」的決策,那未來三十年更多商機蘊涵在內地「走出去」戰略征途上。歐債危機陰霾未散,全球經濟動盪難平,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如何發現機會,如何防範風險,如何決戰千里?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理事會執行主席陳經緯,在第二屆年會閉幕翌日,接受亞洲週刊訪問。
當下「走出去」步履維艱,你主張動用外匯儲備,扶持企業到海外投資,怎麼理解?
「走出去」難,癥結所在「融資難」和缺乏國際合作經驗及國際化人才。中國外匯儲備充足,這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所利用成其可能。「融資難」已成為制約民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障礙。因此,需要國家大膽地拿出具有一定比例和規模的外匯儲備,用於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
你似乎特別強調民營企業「走出去」,為什麼?
民營企業利用外匯儲備到海外投資具有許多獨特優勢。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大型國企具有先天有利條件,有高端人才和充足資金的強力支撐,海外發展經驗相對豐富。但大型國企「走出去」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外國政府有關部門對與中國大型國企的經濟合作項目要求苛刻,尤其對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資源類戰略意義的項目,出於政治意圖刻意阻撓交易,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大宗投資併購還被刻意炒作成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民企走出去,相對而言「威脅論」淡化多了。民營企業具有很多自身優勢,但民企從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得到的支持有限。中國民企在境內的股權、資產難以辦理國際抵押相關有效法律手續,導致難以從投資所在地獲得貸款融資。
你曾經向中央建議擴大和完善「內保外貸」政策,怎麼理解?
「內保外貸」就是在大陸做擔保,實物的擔保,也可以是誠信的擔保,在內地發生的這個擔保的環節就是內保,外貸就是在境外貸款,比如在香港,甚至透過香港金融仲介機構到外國貸款。民企境內的總公司或在港設立的總部,透過境內股權質押、固定資產抵押和無形資產擔保等形式,向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辦理「內保外貸」額度的相關法律手續。金融機構透過其在香港和境外分支機搆對單個項目審核放貸,同時實行貸後跟蹤管控。
怎麼理解你說的借助香港國際化平台?
民營企業「走出去」,除了「融資難」,所面臨的挑戰是缺乏國際合作經驗和國際化人才,導致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弱勢。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也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大量國際化人才。一個企業到外國去投資,首先碰到的困難,就是融資途徑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大部分企業,人家都不瞭解,不知道這些公司的背景、實力、信用度,所以在融資上存在困難,香港有雄厚的國際資金,也是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內地企業與香港攜手聯合走出去,就能減緩所謂「威脅論」和貿易摩擦問題。
這次年會提出什麼創新的合作模式?
我們發起成立中國海外投資基金,由內地和香港合作,總部設在香港,利用內地資金和國際資金,支持內地企業到海外投資。成立中國海外投資基金,希望國家可以投資這個基金管理公司,模式就是錢是內地的,但運作由香港管控,香港管理的優勢就是國際化,對商業上的分析比較清楚。我們還啟動成立一個香港智庫,包括香港和內地一些高端人才,經濟學家等專業人才。
成立這一智庫的功用是什麼?
智庫研究中國企業如何向海外投資,向海外投資的這些國家的投資環境如何。你剛從朝鮮回來,朝鮮的投資環境怎麼樣,存在的政治因素和影響多大,需要研究。當然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但透過智庫的研究,就能對這些國家的投資環境作出詳盡報告,作出不同評級,指引中國企業去投資。這一智庫還會對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出一些政策,供管理層參考。針對香港市民所關注的大事,智庫透過研究,給香港市民一個報告。智庫是專家型的民間機構。■

陳經緯小檔案


1948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79年定居香港,81年創辦香港經緯公司,86年成立香港經緯企業集團,是紡織界知名企業家,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商界名家。現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主席、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理事會執行主席、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