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

蘋果日報- 我行我素3:撒一顆茹素種子


我行我素3:撒一顆茹素種子

大學校園有素食

「一念素食」近月接受不少訪問,且份份報道也篇幅不小,這是本地傳媒罕見事。一間校園餐廳,地處薄扶林地方又遠,有何魔力叫記者勞師動眾跑個老遠?全因這是一間學園素食餐廳。

記者:劉嘉蕙 攝影:林栢鈞

■左起四位老闆Edmond、Howard、Simon、Thomas來自不同背景,因Howard的素食店而結緣。

■新產品雙喜餃,每件$9。

■自助餐斷秤計,圖中這份量是為拍照專誠夾的,重571克,約$85。

■迎合大學生口味,自助餐增加香口菜式,如炸雞髀菇、椒鹽豆腐等等。

■可另點各素食點心,左起鹹水角、菠菜餃、一品餃,每件$5-$6。

顛覆大學餐廳模式
常說「You are what you eat」,由此推論,一間大學讓學生吃甚麼,就造就這大學有怎樣的大學生,甚至有怎樣的社會。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香港各大專院校大小飯堂,因工作關係這幾年我跑過七七八八,泰半是本港連鎖快餐店的平價分支,賣永遠的人氣菜式,有個「學名」叫「頹飯」,一般賣$10至$15,腸仔蛋午餐肉火腿是鐵膽,另加澆一大坨五顏六色的汁,阿媽見到一定皺眉,但大學生無錢,就算早餐不吃,一日兩餐頹飯還是少不了。「一念素食」四個老闆有勇氣,竟敢在香港大學辦一間全素食餐廳,以斷秤形式收費,最低消費$20,是對校園餐廳模式的徹底顛覆,老闆之一Howard說:「我們想做的事,就是素食年輕化,這是一個使命。年輕化的意思是,你明知他們不接受,覺得老餅,那你要用甚麼方式使他們接受呢?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Howard本身在上環有一間素菜館「哈佛提素」,同樣斷秤收費,外面100克$18,這裏便宜$3,大概打了個八折。


「一念素食」開張兩個月,現場所見,晚市座無虛席,冷盤及部份熱菜很快就被掃光。以為青春正盛的大學生都是食肉獸?這裏證明吃素也有朋友,有人更天天來餐餐來。另一位老闆、做傳媒出身的Simon補充一個小故事,話說開店不久他發現一個男孩子,吃飯時神情特別專注,幾乎每日報到,閒聊之下才知他先天腸胃有問題,三歲起開始茹素,某日男孩子的母親出現,鄭重感謝他們一番,「他媽媽說,其實兒子一出世就被發現不能食肉,但她不死心,不停試,試到三歲才宣佈投降。」這城市,到底埋沒了幾多素食者?

■餐廳氣氛淡靜素雅,電視刻意調成靜音,營造舒服用餐環境。

■「錢是你的,地球資源是大家的,請珍惜食物」,中英對照提醒大家珍惜資源。

■素食店常見的黑麥汁,可補充鐵質,味道似無汽啤酒,$15。

半葷半素的煩惱

Simon在報紙寫飲食版十八年,因工作關係吃盡山珍海錯,五六年前開始茹素,「自自然然去到一個位,會覺得吃東西不用太複雜精製,想吃得清淡點,再之後,我發覺自己不再熱衷劏魚斬雞,一想起有生命被殘害,就不忍心,有一輪我只買死魚吃,後來決定吃素。」


素心既定,無奈工作不能停,我行我素的日子很煩人,「出席工作飯局,往往因為我一個人吃素,要麻煩人家遷就我,變成焦點所在。」後來公司向多媒體發展,他負責採訪的專題,要粉墨登場跟名人開餐,更不能擺Pose了事,「有次跟任賢齊去『九記牛腩』,除牛腩就沒有別的吃,全場我只嗯嗯嗯的答腔,夾着一塊肉沒放進口,終於連導演也不收貨,畫面拍得太不自然。」他事後反省,吃素是個人選擇,不應因而影響工作,於是決定隨緣,工作時跟大隊,有素才吃素,「出家人托缽,也是人家給甚麼就吃甚麼,這樣想我比較舒服。」直至兩年前離職,無責任羈絆,他終於可以自在茹素。

■虹吸式咖啡$24-$52

素吃一念就夠
店名「一念」來自梵文「Bijas」,意思是種子,種子撒入田野,沒有人知道會長成甚麼,任何事都有可能往任何方向發生,Simon說:「我們不想控制結果,只想做撒種的人,不是要念念素食,一念就夠,希望學生想吃素時,有得揀擇。」


他們開餐廳,整個訪問卻幾乎沒提過食物,事實四人組合中有兩人是搞素食館出身的,餐單食材一早解決,飲品方面,主打是茶,最近新提供咖啡,連花時間的虹吸式咖啡也有,用豆漿代奶,豆漿的豆青味未必人人討好,基本上主張客人喝齋啡。他們的心思多用來應付其他事,如招聘員工,餐廳現有十二名員工,有兩位聽障,一位輕度智障,實實在在發揮平等機會精神;又如裝修,寧願花五倍價錢做廢椅Upcycling,貴過買新,長枱用竹板製作,貪竹生長速度比木快。場內處處有字,不是餐牌上的菜式名字,而是名人雋語或溫馨提示,整天低頭看電話的同學,或會錯過天花板的一句「Angels can fly because they take themselves lightly」,提醒我們不要放大自我,我未見過一間餐廳有這麼多話要跟客人說的。


Howard說:「有人見我們斷秤收費,以為我們反對剩食,這也對,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我們想做的,是讓人有意識地選擇,知道自己要吃多少、付多少。有人認為我有錢大晒,可以買起所有食物,這想法太霸道,我想客人學懂尊重和和諧,留空間給其他人。」他們為斷秤收費改了個富靈性的名字──覺醒自助餐!「Mindful Buffet,你對自己吃的東西要有一種覺醒,知道食物從哪裏來,知道你吃的是甚麼,對環境有甚麼影響。是福是禍,就在一念之間。」Simon說。


餐廳廢物Upcycling

■舊花花玻璃碟,反轉做燈罩。

■門口大型燈飾,前身是六百個膠水樽。

■中學棄置的椅子,翻新後加上彩繪圖案,椅背還有令人玩味的句子。

■折損羽毛球,變成美麗燈罩。

一念素食(2964 9011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逸夫教學樓地面





大學生鋤泥種菜
這邊廂港大開了間素食餐應,那邊廂有中大學生在農田撒下蔬菜種子。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有個「Pinpoint」組織,同學仔不是素食者,但關注本地農業發展。他們走入農村學種菜,早前在校園草地舉行「獨家試菜」活動,製作有機菜沙律及Homemade口袋麪包與眾同享,過了一個清新下午。「整件事的源頭是新界東北發展問題,我們覺得有須要讓城市人認識本地農業,在學院支持下,我們中大及粉嶺鶴藪兩邊各有一塊田,種了些羅馬生菜、青瓜、番茄和白菜。」學生昊賢說。


都市人當久了,這群大學生面對赤裸裸的一塊田,顯得束手無策,學生Garrick:「第一次入田,人人短衫短褲,被農夫笑我們不懂事,田裏多蚊又有雜草,應穿長褲。」農夫給他們幾支鋤頭,翻了半天泥才知用錯手勢,「走入農村,我們才是真正大鄉里。」經過連月特訓,現在他們終於理出個大概,一星期兩次自動自覺早起入粉嶺耕田,平時落堂也過去中大菜田澆澆水。未來,他們還會舉辦相關活動,希望喚醒更多城市人注意。以前父母視耕田無出息,千方百計叫子女多讀書,今天大學生自發耕田,世界果然在變。

■舉辦「獨家試菜」,一眾大快朵頤。

■大學生玩高科技電子產品熟手,對農具卻不知從何入手。

■種羅馬生菜,最大敵人是貓,「貓當泥是貓砂亂翻。」

還園生活農墟

日期:12月4日


地點:中文大學未圓湖側


還園Backyard網址:http://backyardcuhk.blogspot.hk

下一則: 我行我素1:何不食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