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反智動物:無知與偏見 - 20130331 - 蘋果日報

 

反智動物:無知與偏見

執筆之時,滿屏幕討伐大學生之聲,兩日未止。皆因學生組織向善長燒味店「撈Sponsor」,頓成口誅筆伐的對象,看來社會對當下大學生的不滿度,可比特區政府。
過程中,學生組織柴娃娃草了個聲明,不知從哪個機構的回應信抄來了樣式,學着大人商業世界,把責任推了推,卸了卸。說到底是母校的師弟妹,看了有點冒火。可又看到成千上萬的facebook Share,好幾篇千字評論,網友們的「批評」、「教育」都「用字精煉」。我想,畢竟只是大學生,犯錯難免,指摘未免太激烈,同學們實在有點可憐。當日同學們採取補救行動,捐錢派飯,事件理應告一段落,怎料一覺醒來,鞭撻仍然持續。有網民拋下一兩句「人渣大學生」、「做秀」、「中國研究舐共」等言論後揚長而去。這些在網上正氣凜然的朋友,希望你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扶助弱小、路見不平,香港應該會美好得多。可惜,我看見更多是鬧完拍拍籮柚,典型「小學雞」的網絡欺凌。
上星期討論過傳媒處理血案的手法,不少讀者反映,在賣紙、收視、點擊率主導的傳媒市場,血腥不能改變,小個體不能改變傳媒方針。不過在責難傳媒老總的同時,讀者大眾又不斷透過網絡力量,引導傳媒揣摩那些事件能引起共鳴,從而一石二鳥,增加銷量同時為網站facebook戶口「呃Like」,繼而制訂報道方針。就像今次「大學生事件」,竟然如此被重視,在傳統的新聞價值判斷中,是不可思議的。

雞毛蒜事,小菜一碟,本應不值花篇幅討論。不過,不以一樁花邊小事作開胃菜,如以「佔領中環」為題,相信會流失至少一半讀者。
所謂「佔領中環」,我們能歸類為「政制改革」類新聞,再放入百子櫃的最底一格,貼上「注意慎用:票房毒藥」的標籤。對於本身已經是票房毒藥的兩份「黨報」來說,喬老爺當然要佔據頭條,而主流報章之中,只有兩份拿佔領中環作頭版,也不意外。另外還真的有兩份免費報,以「大學生搵着數」為標題,吸引八卦街坊取閱、廢紙回收商收納。面不紅氣不喘,勇氣可嘉。

在大學生們出發去北河街街市的同時,佔領中環的發起人,在佐敦一座聖堂開了場記者會,宣告了信念書,訂明了四部曲。不論這場運動會轟轟烈烈,還是胎死腹中,恐怕比大學生會否白吃北河街燒味飯重要上萬倍。但是從傳統媒體的報道失重,再回看網絡上的討論,可以肯定個體對公眾議題的設定,已經舉足輕重。在facebook友儕之間,除了傳媒和政圈朋友較多討論佔領中環和喬曉陽言論外,六七成人集中精力在責怪大學生的討論上。將小事加諸道德辯論,透過海量討論,轉化成大議題,反過來導向傳媒,引發更多人關注:香港人「食花生」文化的影響力,其實比想像更大。

這種文化未必是壞事,對政府忽略的民生議題,對弱勢群體的權益,網絡力量可以形成改變現狀的壓力。問題在過程中,我們傾向用負面情緒理解、討論世事。對大學生,人們鮮有從教育角度審視評論措辭,反而像要將對時下大學生的不滿,一次迸發出來。假想我是當中的學生,未有社會經驗卻要經歷大量殘酷的偏激評判,我大概學會以後事事小心翼翼,變成那種令人討厭的犬儒主義者。幸好今次有沉穩大度的明哥,循循善誘之,得以開導受壓的大學生,避免他們被一面倒的網上輿論摧毀。
有時我們評論得太易,反而要更謹慎,不要對事實不甚了了時,就逕相分享批評,這些批評往往基於我們對事件主角的偏見,而非事件本身的發展。有說「Fear and ignorance keep prejudice alive」有時偏見源於無知,另一些偏見源於恐懼。例如我看見很多人渴望普選,渴望改變,同時又對同樣希望改變的人事事批評。在我看來,對「佔領中環」的評論,不少人對行動的基本理念沒有足夠理解,不少人對香港的社會運動偏見甚深,也有不少人對前路充滿惶恐。在事情還在滋長的時候,在大家還在學習的時候,不妨放下恐懼與偏見,以更建設性的態度參與評論、協商,大家的目標不是一致的嗎?
馬丁路德金說過:
「黑暗不能驅黑暗;只有光能做到。
憎恨不能驅去憎恨;惟有愛能做到。」
我們不能以怨恨驅走不公不義,惟有愛與和平。

作者:柳俊江(ryanlau88@gmail.com

反智動物:無知與偏見 - 20130331 -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