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自由兑换,并不需要通过物价。
现有有两个国家货币是A和B,0年汇率1A可兑换2B,记作1A=2B,A所在国利率若为5%,B所在国利率若为10%,并作如下假设:
a.存贷利率相等且不变
b.货币可完全自由兑换
c.利率为无风险利率,且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响
则可通过下述步骤套利:
1、借入A,假设1000单位A
2、兑换为B,得到2000B
3、B存入1年得到2200B
4、兑换为A,得到1100A
5、归还1050A,净得50A。
由上可以看到,如果利率和汇率不变,则存在无风险套利手法。而根据"免费午餐不存在"这一基本法则,可以看到两者间如果存在利差,则A需求较B为少,则会从实际中促进A、B两者1年后汇率发生改变,如果市场是完全高效的,则到到期日,A、B的汇率变为1050A=2200B,即刚好无风险套利所得为0。此处假设利率已经锁定,在实际中,活期利率和汇率会同时受到影响而改变,最后趋向于一个平衡状态。凡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利率/汇率都在理论上存在套利机会,但并非无风险,因为假设c实际上不成立。
天朝的情况需要通过物价,因为假设b不成立,此种情况下无法通过利差来平衡物价,需要引入购买力的概念。"购买力平价比"代表的是这两种货币潜在的汇率预期。我们假设市场上仅有一种商品C且两者都能生产,汇率依然是1A=2B不变,并作如下假设:
d.假设商品可以自由流通
e.两地以当地货币计价的商品C价格相等,为1A或1B,且两者消耗的资源也相等。
f.两者都可以生产超过两者总需求之和的C,且C的标价不变
g.货币总量不变
则我们发现在A所在国,产品C的价格是1A,若出口到B所在国标价是2B,但当地生产只需要1B,因此根据替代原理,A生产的C销量是0,而反向从B所在国进口C,标价仅需0.5A。此时相当于B在补贴A,A所在国的消费者获得了更好的价格,而B的资源被相对低估了。从而在原理上,两者的资源应当是同等价值的。那么A所在国将必须大量用A兑换B来购买C,使得A相对B贬值,最后两者趋向于相等。
而目前,为了获得资金,我朝即B,将上述的修正机制短路,通过不断购买A货币债券将A返回到A所在国,并在固定汇率下发行B使A可以兑换B购买商品C,其结果就是B获得了大量A债券资产和B现金,A获得了商品C,但大量负债。
— 完 —
本文作者:沈一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