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梦回民国 中国美院请“先生”回来 - 杭网原创 - 杭州网

 

梦回民国 中国美院请“先生”回来


2013-10-10 19:25    杭州网

那些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先生”回来

旧书籍至今翰墨飘香

杭州网讯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初看是喜语,再看是痛语,再再看,或看出旷达。

    能对中国百年教育历史有作为和奉献者,谓“先生”。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

    一代代的绵延,先生的尊称似乎并未延续下来。“先生”留在了历史的那一头,留在某种山高水长的历史叙事之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生已成这种开创一代风气、创立不世的价值之观,并被新一代引为安心立命之归宗的先驱者。

    今天,中国美术学院清扫展堂,大开仪门,请“先生”回来。

    从民国书刊的“图书典藏”和“老课本”系列展,到展映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十集纪录片《先生》,从深圳到北京到南京再到杭州蔡元培先生拓展的美育之地,《先生回来》让先生、学生及其文略相聚一堂,以期共鸣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

    其中,纪录片《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策展人之一的邓康延说,这十位先生,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终成国之先生。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回家,他们的家不在那墓碑,而在他们的事业,在他们创建的学校,在这校园中一代代生生不息的受教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正是有了这些先生,中国的教育有了山壑,有了高度,“这让后来者可以从芸芸碌碌中上升起来,不断地去登高与远眺,去与那种荒原上的创举、困境中的坚守及其深潜着的精神相往还。”

梦回民国 中国美院请“先生”回来 - 杭网原创 - 杭州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