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亞洲週刊-台學潮刺激香港佔中民主試煉雙城記

 

童清峰、江雁南
2014年4月6日 第28卷 13期

台灣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學生佔領立法院和攻進行政院,立刻刺激香港爭取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原訂明年一月舉行的佔中,很可能提前到今年七月一日上演。反對佔中人士則憂慮,香港的民主激進派是否會把佔中變成「佔領立法會」、「佔領政府總部」、「佔領中聯辦」?而重視社會穩定的中產階級,是香港的沉默大多數,會更加反對佔中?台灣、香港兩地的民主發展,竟產生一種微妙的互動,共演民主試煉的「雙城記」。

倒掛的國旗與學運標誌太陽花(圖:法新社)

警察動用水炮(圖:法新社)

這彷彿是一場春雷,讓那些不斷討論民主理想的人震動。台灣的學生在三月十八日偷襲立法院,佔據至今已達九天,而在三月二十三日那天,更攻進了行政院。之後學生被驅離之後,更發動罷課。這場在台灣的學潮立刻刺激香港社會,紛紛討論這是否香港「佔領中環」運動的預演版,而原來只是計劃佔領中環街頭,以逼使港府與北京落實泛民主派所推動的普選,是否會變成「佔領立法會」、「佔領政府總部」,甚至是「佔領中聯辦」?

對香港的民主激進派來說,台灣的學運或它所延伸的學潮,對香港的佔中是一大精神鼓舞。他們衝破了原先要將佔中延遲到明年一月的計劃,決定一定要在今年的七月舉行,打破了「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為了要配合政改諮詢,將佔中順延的時間表。

由香港八家大專學生會組成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即宣布,如果政府對六月二十二日的民間電子公投不回應,將倡議七月一日提早佔領中環。

台灣的學潮,讓香港的泛民力量更往激進方向發展,不少學生和政治團體都派人到台灣取經,接受理性和感性上的洗禮,更加堅定了他們原來要透過群眾運動來推動普選的決心,要克服港府與北京所訂下的普選遊戲規則。

但另一方面,香港本來就反對佔領中環的民眾,或是對此保持中立的香港人,在看到台灣「佔院」的電視畫面之後,就更加疑慮,這樣的民主方式,是否香港所需要?尤其是重視社會穩定的中產階級,看到這樣的「佔領」場面,翻文件、破壞辦公室,讓他們想到中國大陸文革的陰影,而事實上,香港不少的家庭,都是來自中國大陸,都對政治的動亂有天生的恐懼與厭惡。

這樣的民眾,在香港也許不會政治上活躍,但他們是否「沉默的大多數」,在香港政治轉型的時刻,發揮關鍵的力量?

而這一切都在於台灣這次學運的發展,是否導致民主更趨完善,還是從此議會民主體制破壞,而走向了街頭政治,讓台灣政治走向「泰國化」?台灣香港兩地的民主發展,竟有一種微妙的互動,共演民主試煉的「雙城記」。

無論是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還是大學生組織的學聯、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都明言不排除會佔領立法會,台灣的學運在香港似乎產生了漣漪效應。這也讓香港的警方當局具有戒心,不會讓這些偷襲得手。

年底選舉會刺激藍營選民反彈?

但這場學運的效應正在發酵,如果它導致年底國民黨在七合一選舉中大敗,甚至是在兩年後的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就可以證明這場學運代表主流民意。但如果學運刺激藍營選民激烈反彈,沉默大多數怒吼出擊,也可以用選票來教訓這些綠營學生。

反對佔中的「幫港出聲」發起人周融認為,台灣的學運反映出來的是台灣學生不計後果,最終卻沒有獲得社會大多數的同情,而遭到許多壞的評價,香港學生如果因為台灣學運而備受鼓舞的話,要考慮同樣的後果。

周融認為,如果香港政界人士將台灣經驗帶到香港來,會引起更大的社會反感,因為如果是學生自發行動,大家會覺得無能為力,但如果是政黨背後鼓勵支持,反而不會獲得民眾支持。民眾珍惜穩定,不想動亂,因為任何動亂都會引起社會反感,反而會使得泛民的選票損失。

在政黨人士方面,對於香港的佔領中環會不會演變成台灣的模式,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對亞洲週刊表示,佔中一開始就提倡和平理性,不贊成暴力,「是要普選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時候才佔中」,也沒聽說「佔中三子」說要佔領立法會、行政長官辦公室或商業機構。

屬於建制派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則表示,有市民擔心「暴力民主」的後果,以泰國為例,示威剛開始時都是提倡和平的,但後果不能預料,希望香港不會走上這樣的路。

在台灣,去年六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時,獲得總統馬英九高度肯定。但因為事前缺乏和國會溝通,卻埋下台灣沒有寧日的火種。不僅藍綠對立激化,馬與立法院長王金平關係惡化,「三一八」學運更趁勢而起。這群大學生高舉反服貿黑箱大旗,先是佔領立法院議場,緊接著又攻陷台灣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激烈的手段讓台灣躍上國際媒體。

台灣政治學者憂慮:這事件也立下危險的先例,今天藍營處於優勢的法案,被反對派採用佔領議會的方式來改變遊戲規則,也就是將本來可以在議會解決的問題搬上街頭。但將來綠營佔優勢的法案,藍營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動員街頭的力量來改變遊戲規則。而這肯定嚴重損害台灣的民主根基。

政治學者胡佛說,這是台灣的憲政危機。名嘴陳文茜說,學生攻佔立法院、行政院,是台灣民主之恥。但對那些血氣方剛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會想到他們過激的行為,正在砸毀台灣的民主根基。

服貿協議簽署後,需要立法院通過才算完成最後一道法定程式,反對黨使出拖字訣、推打、霸佔主席台等,窮盡一切手段阻擋服貿通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則想硬碰硬,下達本會期必過指令,三月十七日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藍綠照例上演推擠戲碼。主持會議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無法上台使用麥克風來講話,他拿出預藏無線「小蜜蜂」在短短三十秒,就將服貿協議送交立法院院會存查,令民進黨強烈不滿。

三月十八日,在場外抗爭的學生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佔領立法院議場,意圖「挾持國會」,逼馬英九對話,撤回服貿。

台灣經常自詡是華人世界的民主典範、亞洲民主櫥窗,但從這波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抗爭來看,服貿協議本來可以在議場處理,卻要走上街頭,議會政治面臨危機。

很多大陸人來台灣,看到談話節目的名嘴可以毫無禁忌地批評總統,總會流露欽羨之情,但最近他們逛到被學生佔領的立法院附近街道,從電視看到癱瘓了的立法院,讓他們想到文革,感慨萬千。

最近國際間有民眾佔領國會案例的一個是泰國,另一個是想擺脫親俄路線、陷入動盪的的烏克蘭。二零一零年數千名泰國「紅衫軍」包圍國會大廈,要求與正在國會大廈內開內閣會議的副總理素貼對話,素貼不理,紅衫軍突破警方在議會大院外設置的安全警戒線,進入大院內,素貼趁亂乘直升機逃走。最近泰國的黃衫軍化身為哨子軍,也是不斷佔領政府機構。台灣的學生已經跟泰國哨子軍、紅衫軍齊名,不過很多人會問,難道台灣政治要步入泰國化嗎?

除非是要搞革命,各種街頭抗爭都有其界限,不可無限上綱,就算是當年美國激烈反越戰時,反戰人士在華盛頓舉辦示威活動,也沒有衝入國務院或國會大廈。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容忍國會殿堂被霸佔。

但台灣的情況非常特殊,國民黨主席與國會議長彼此為敵,王金平不讓馬介入立法院事務,馬也以尊重國會自主之名未便介入,而王又不願得罪學生,免得引火上身,堅持不動用警察權,放任學生控制立法院,癱瘓議事,意圖讓學生玩死馬英九,引發空前憲政危機。中央研究院院士、憲法權威胡佛表示,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五院政府體制,現在學生佔領立法院又一度佔領行政院,使得政府無法按照憲法行使職權,這是政治危機,也是憲政危機。

這波學運把馬英九當箭靶,背後是反中勢力的集結。工商界的大多數都支持服貿協議,知識界的爭議,也是各說各話。馬英九在國會中最大的敵人是王金平;他之前且透過檢察總長黃世銘,想要以關說之名鬥倒在立法院最會「喬事情」、但又和綠營千絲萬縷的王金平,沒想到弄巧成拙,王仍屹立不搖,自己卻灰頭土臉。但馬並未意識到其權力基礎已經鬆動,還想在執政中後期放手一搏,仍然想通過服貿協議,遂引爆這場自一九九零年以來最大學運。

藍營無法忍受倒掛國旗

但對藍營選民來說,最不能忍受的是示威者對國旗的污辱,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倒掛。這也反映這些大多是綠營和台獨陣營的學生 。

學生最初的訴求是實質審查服貿,馬英九也做出讓步,三月二十二日行政院長江宜樺當面向學生承諾,服貿將逐條討論、逐條表決,馬翌日召開國際記者會亦做出同樣的宣示。

對於馬英九的讓步,學生並不領情,開始漫天要價,要求退回服貿與制定兩岸監督條例,再度讓服貿陷入僵局。因為學生知道,就算是在立法院逐條審查,表決時國民黨只要貫徹黨紀要求,服貿還是會照原案過關。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批評指出:「學生發起佔領國會議場的原始訴求是尊重民主程序,逐條審查正是尊重民主的最好方法,學生有何立場反對逐條審查?又有何資格決定只有『退回服貿』是唯一正確立場?這種堅持只有自己立場正確的作為,與學生口中批判的馬英九專斷獨裁有何不同?」

由於無法認同馬英九的回應,學生升高抗爭,發起罷課運動,但並未形成風潮,響應的學校不多,至亞洲週刊發稿為止,有包括台大、清大、政大、成大等約五十個學生會響應。郭正亮認為,這是因為學生「唯我正確」立場,已經背離原本的運動本質。

民進黨團原本只要求實質審查,待學生加碼後,立刻跟進附和學生的訴求,通過提案要求行政院撤回服貿,並重啟談判。但國民黨黨團重申不承認該提案。可國民黨沒有想到,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所主持的聯席會已達到法定開會人數,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列席,會議結論完全站得住腳。然而民進黨的提案仍要送到院會審查,該案到院會討論,以國民黨在國會的優勢,不太可能屈從綠營與學生之意,讓兩岸重啟服貿談判。

未通過服貿協議衝擊大

學運的反對聲浪,並未動搖馬英九通過服貿的決心。他在國際記者會上講得很清楚,服貿協議未過,將嚴重傷害台灣的國際信用、兩岸關係和貿易自由化,也會影響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機會,讓台灣國際環境更艱困孤立。

他並表示服貿若不過,台灣的貿易對手南韓最高興,南韓已與多個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TA),台灣已遠遠落後。

事實上,學生要求服貿重啟談判的難度很高。去年十二月十八日亞洲週刊訪問馬英九時,他就明白指出:「不可能(重新談判),全世界沒有這樣的例子,大陸也不會接受。反對服貿的人士常常提出美韓FTA曾經重新談判,但這不是由韓國提出來的,而是美國,美國的份量與我們不同。」

學生長期佔領立法院,僵局無解,馬英九原盼王金平出手解決,王硬不溝通。二十五日下午,學生佔領第八天,馬主動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在不預設前提下與學生進行對話,學生也樂於見面,但對會面地點有歧異,馬希望在總統府,學生則要求在凱達格蘭大道,雙方仍在磋商,緊張情勢一度露出一線曙光,但最後學生又說馬英九「誠意不足」而取消溝通。

多數人不了解服貿內容

為了宣傳服貿,馬政府辦了二十場服貿公聽會,也在媒體做了不少宣傳,可惜效果不彰,多數人不了解服貿內容,但反對服貿民眾仍居多數。台灣指標民調十三日公布三月上旬調查結果,只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八的民眾表示支持政府和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百分之四十四點五不支持,百分之二十二點九未明確表態,顯示兩岸簽訂服貿協議迄今,馬政府的宣導並未收效。而且,調查也顯示,有百分之七十三點七的民眾認為立法院應該逐條審查和表決。

贊成或反對服貿者都不是一面倒,正反比例不是相差很多。事實上,台灣服務業產值佔GDP比重將近七成,服貿協議對服務業的衝擊不言而喻,但同一行業也有仁智互見的情況發生,以出版業為例,前國策顧問、具韓國僑生背景的大塊出版董事長郝明義就是反服貿甚力的代表人物,一再為文指出服貿對台灣之害,包括黑箱作業、罔顧國家安全、忽視不對等競爭和社會衝擊,結論是「這樣下去,馬英九終將滅台」。

但同樣是韓國僑生的印刻出版總編輯初安民認為服貿立意良善,對台灣有利,可惜溝通不良,現在又牽扯學運,問題更加複雜化。他強調學運跟服貿應該切開來,自己並非反對學運,只是自由貿易是大勢所趨,尤其以兩岸問題來講,台灣依賴大陸經貿甚深,若不有效規範,業者可能透過第三國,如港資或蓋曼群島等進入台灣的可能性更高,「與其變形進來,不如有效管理」。

最近投入台北市長選舉、在台灣捲起風潮的台大醫院醫師柯文哲,直接了當表示,反對服貿包裹表決。「我聽過服貿的說法,(已故企業家王永慶長子)王文洋講得最好,他講的道理最簡單,服貿只要做到一點,中國和台灣的經貿關係,完全比照中美經貿關係,也就是把台灣當做獨立的國家,在這樣條件下,服貿我可以接受。」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指出,服貿協議涵蓋台灣的各行各業,堪稱「從搖籃到墳墓」,像醫院、印刷出版、洗衣店、汽車保修、停車場、旅館經營、中西藥批發、美容美髮、安養機構、殯葬業等,未來中資將全面「進入台灣社區巷弄」之中,深入影響台灣人的日常生活。

讓陸港強硬派有藉口

民主開放社會一向被認為是台灣的軟實力,也是對抗大陸極權的最有利武器,而學運變調的激烈行動遭形容是台灣文革,另一種暴民政治,令人憂心。更重要是,這對大陸或香港能有什麼號召?而且恰好給大陸或香港的強硬派有更好的藉口

亞洲週刊-台學潮刺激香港佔中民主試煉雙城記

陸生見證學運的複雜心情

袁定明
2014年4月6日 第28卷 13期

陸生起初為台灣學運而感動,但也為台獨仇中而痛苦。

台獨旗幟:反中(圖:歐新社)

很多在台灣的大陸學生,第一次有機會見證這次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感到非常興奮,尤其他們不少人想到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儘管目前大部分的在台陸生,都是在八九年以後才出生。

出於陸生的敏感身份,他們在現場都戴上了口罩,初來立法院的陸生,看到靜坐場面被感動:良好的秩序,不擁擠不阻塞,警察在鐵馬外安靜地駐守,執政當局的回應也盡可能溫婉。如果不是外放喇叭放出學生大聲的抗議,絕對不能想像這是一場萬人參與的政治抗議活動。

學生佔領立法院當天晚上,一些陸生刷著即時新聞血脈賁張,一位學習傳播理論的陸生想起村上春樹的話:「在一個高大堅硬的牆壁,和一個向它擊去的雞蛋之間,我毅然地站在雞蛋那一邊。」

一位在台灣大學唸書的陸生說,在大陸看過政府門前跪求賠償、抗拆遷自焚、千里奔赴北京上訪伸冤、城管暴力行政等悲情世態後,竟然看到如此井然有序、非暴力的大規模集群示威活動:學生都安靜地席地而坐,不喧譁,不推擠,這種強烈的民主感受讓他慚愧和激動。

但很多陸生說,這種興奮難抑的欽佩和讃賞沒有持續多久,便被現實政治的醜陋所打破。

從青島東路主場走到中山南路被獨派霸佔的立法院正門,再走到濟南路一段的學生抗議分會場,都看到不少台獨旗幟,聽到不少仇中的言論,他們不只是針對中共政權,更對十三億中國人痛恨與排斥。每到痛斥大陸的言論高潮處,人群便會響起激烈的掌聲和喝采。學生們議題集中在大陸人搶工作,搶資源,台灣人的錢會被大陸人賺走,甚至恐懼中共企圖經濟同化台灣,三個議場幾乎成為了反中的一言堂。這一刻,有些陸生說他們都感到難過、憤怒。他們甚至覺得:這場學生運動是不是變質成為仇中運動了。

台獨標語令陸生傷心

正如大家所憂心的,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讀過服貿協議原文,只是匆忙讀過媒體二次編輯的「懶人包」。但大部分都被發現是非常誤導。在國家認同方面,會場外都是台獨的旗幟與標語,也讓陸生感到痛苦與傷心:難道台灣追求民主,就要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甚至是貶低自己是中華民族的身份?抗議的學生在立法院將國旗倒掛揮舞,並稱要將R.O.C(中華民國)變成R.I.P(Rest In Peace)也肯定引起藍營選民的高度不滿。三月二十三日晚間數千反服貿人群更是闖入行政院,破壞辦公室,擾亂行政機關秩序,只會讓人想起了文革。■

獨派學者發功 綠營學生打先鋒

2014年4月6日 第28卷 13期

學運領袖林非凡(右)與陳為廷(圖:中央社)

佔領立法院行動的學運領袖和多位在現場開課挺學生的教授,其實與綠營的關係密切,他們也許並不是民進黨員,但是綠營的支持者,甚至是重要幕僚,一些學者則是具獨派色彩。

這次學運的主角──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領袖林飛帆、魏揚和姚黃郁芬,都是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而該所副教授兼所長姚人多是前民進黨員,曾在謝長廷、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期間出任主席特助,蔡英文的重要演講稿多由他操刀。另一領袖陳為廷是台灣大學政治所學生,曾任曾任蔡英文楊長鎮苗栗聯合競選總部青年後援會會長。林飛帆曾是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青年軍;指揮攻進行政院的魏揚,曾是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實習生,並被分配在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辦公室實習,他的外曾祖父是名作家楊逵,是日治時期台灣農民組合的成員,曾因二二八事件被判刑。

目睹台灣憲政難堪的時刻

童清峰
2014年4月6日 第28卷 13期

學生佔領立法院多日後,轉攻行政院,如入無人之境,更有學生直闖二樓,翻箱倒櫃、下載文件、竊取財物。這是台灣民主尷尬的時刻,憲政大廈搖搖欲墜,令台灣民主有走向街頭解決的危險。

警方以水柱驅離示威者(圖:中央社)

三月二十三日晚間是台灣憲政最難堪的一天,立法院已經淪陷多日,相距不到二百公尺的行政院因警戒鬆懈,二千名學生與民眾如入無人之境攻進,其中二十多名學生直闖院主體二樓,單薄的警力只能任他們翻箱倒櫃、下載文件、竊取財物,甚至大搞破壞。

事發當晚我在現場目擊,氣氛相當緊張,有限的警力根本擋不住蜂擁而上的學生,行政院二樓輕易就失守,警察僅能守住一樓大門,不讓後續學生闖入。行政院廣場不時有人跑來跑去,有兩名學生搶過警察的盾牌試圖衝到外面,學生指揮、清華大學社會所研究生魏揚不斷高喊「警察撤退」,在場學生就跟著呼應,「捍衛民主」、「警察撤退」此起彼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