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

蘋果日報- 自作孽 - 陶傑

蘋果日報- 自作孽 - 陶傑

自作孽 - 陶傑

印刷傳媒的衰落有許多原因。

在華文世界,首先據說「年輕人」慣用手機短訊,不喜歡文字長篇。

在手機短訊流行之前的十多年,香港的報紙老闆和編輯,已經下令新聞、專欄、評論,不可以太長,字數不要過多,因為「讀者不愛看長篇大論」。

此一風氣──當然是市場,市場就是市場,無所謂正確與錯誤──不待手機網絡流行,已經預示了華文(包括簡體字的中國漢語)印刷傳媒的衰亡。

按此一邏輯演繹,中國的古典文學亦必受中國下一代的唾棄:西遊記、水滸、三國,全部是上百萬字的「長篇大論」。

然而此一結論的邏輯錯誤在於:長篇大論,不一定是壞。字數少,也不一定好。

嚐了一碟好菜,傳給好友一個手機短訊:「好味」,只有兩個字,但「味如甘露,香遠益清」,比起兩個字,就長篇大論了,但論感性的傳達,長篇大論比兩個字精妙。

中國人是一個迷戀數字的民族:上面是GDP增長,越多越好;下面則閱讀文字,字數越少越好。增長的數字高,可以帶來水土空氣的污染;字數少,可以導致文字的平庸和思維的膚淺。但是在短視的利潤追求之下,長遠引起的環境和民智的損害,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的中國人都不管。

二十年後回頭一看,GDP的數字迷信,隨着患癌的中國人增加,漸都知道錯了,「文稿要字數少」的字數迷信,精神上的癌症,遠遠還無人察覺。

「借鑑西方先進經驗」,英國的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美國的紐約客,字數和三十年前一樣多,權威仍然冠絕全球。西方的印刷媒體也有危機,但金融時報即使上了網,文章一樣字數多,一樣很長。

而原版的西遊記和紅樓夢,三十歲以下的中國人不看了。所以,在大罵至少香港的中國人唾棄包括三千年文學的「中國」,不妨想一想,所謂去中國化,百分之百,是自己一手搞出來的,沒有「外國勢力」在搗你的鬼。

上一則: 【POPA Channel】孩子品格 先天決定?

下一則: 股市突變 - 左丁山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