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星期二

當鬼仔這樣問你 - 陶傑 | 2017-05-02 | | 蘋果日報

當鬼仔這樣問你 - 陶傑 | 2017-05-02 | | 蘋果日報

當鬼仔這樣問你 - 陶傑

教育局局長任命日本方面的人選,引起哄動。其他的部門不會,單是這個,好像一座牢房,籠裏的囚徒特別關心換了哪一個獄卒,一宣佈派某某人來,囚徒奔走相告,還一齊敲打飯盅,擁到門前一齊張望,一片喧騰。
特區二十年,「教育」辦成這個樣子,實教人望之淒酸。
特府二十年不懂教育是什麼,首先只知道一上台,就手癢癢的想挪掉英國人留下的「英語教育」;然後蓄意將高中五年、預科兩年的英制拆軌;然後又是「母語教學」──「母語」是北方普通話,還是二千年傳下的嶺南粵語,又摻入了中國政治,論爭不已──又推出一大堆抄襲自西方國家教育學術理論的名詞:「人本教育」、「博雅教育」、「生涯規劃」、「快樂學習」,抄來抄去,高官和有錢佬的仔女一直輸送去英美讀書,一個個爛攤,丟給住在屯門、觀塘、天水圍的香港平民,再加碼「國民教育」,叫你優先學習升旗禮和基本法──請注意,薄瓜瓜和許多香港中環愛國精英的子女就讀的英國哈勞、溫徹斯特,甚至伊頓,是從來不升五星旗,也不必學習「基本法」的──二十年來,再智障和傻B的香港家長,也心知特區的一連串「教育政策」只是一系列七拼八湊沒了沒完的騙局。
為了防止家長毛躁,特府只有不斷推出這個社會最熟悉的一個「錢」字,也就是「數字」(Figure)來搪塞;五十億「新增教育資源」、「實現幼兒免費教育」、「我們的教育預算由十年前的四百五十億增加到八百七十五億」,企圖令迷信數字的中國人家長覺得「進步」。
但是接受過西方常識邏輯教育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動不動就崇拜的所謂「大數據」,甚為淺陋:增加了的錢,花在什麼地方,由什麼人來分配執行,教育的質素和方法,有何改進,數量(Quantity)不是關鍵,質量(Quality)才是。蒙混二十年,一個敗局,人人清楚,窮得只剩下錢。
中港有錢有權的都將子女往英美塞送,在人家的大學和中學,引起了廣泛而不宣之於口的鄙視。英國的寄宿學校,當地鬼仔如果跟你還玩得來,交底幾句心裏話,都問:「唏,香港已經不是我們英國的殖民地了,中國也跟我們沒關係,為什麼你們的父母總是不停地將孩子送來我們的國家,佔我們的學額?我知道你們交得起學費,你們有錢,但你們中國人有三千年文明,又是孔子又是什麼的,難道不懂得教育?你們到底有什麼問題?(What's wrong with you Chinese?)」
這個問題,近年在校園漸普遍,你的子女可以裝聾作啞,可以當做「種族歧視」,可以向校長投訴。
However,這恐怕不是李小龍和葉問在銀幕上打低了幾個鬼佬之後,嘿嘿,滿院的掌聲能解答的問題。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