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誠品老闆走了 - 陶傑 | 2017-07-21 | | 蘋果日報

誠品老闆走了 - 陶傑 | 2017-07-21 | | 蘋果日報

誠品老闆走了 - 陶傑

台灣誠品書店老闆吳清友去世,得年僅六十八歲。
台灣是不是沾上了點中國,一樣的國運不太好?傅斯年剛來台灣,出掌台大,六十歲就死了。胡適在台灣心臟病突發時只七十歲。蔣經國死時不足八十。
拍攝「看見台灣」的傑出紀錄片導演齊柏林,本來還有很好的事業前途,令台灣邁向國際,但也英年墜機早逝。連身家億萬的吳清友,本來不必像中國的劉曉波,可以享有比常人更好的醫療,忽也不在了,令崇優主義者頗為傷感。
吳老闆做生意很成功,也很有智慧。他的智慧不是商場的智慧,而是人生哲學智慧。他的名言:「沒有商業,我活不下去;沒有文化,我不想活。」在全球華人富豪之中,有此洞見者僅二三人,而將此洞見實踐成這個樣子的,唯吳清友先生一人。
吳清友的誠品,廣稱之為「品牌」,我覺得很庸俗。至少是一種風格,但風格會成為流派,誠品的風格,卻是日本的,不但布設陳列的品味,有自大正年代之後的日式仿歐神髓,而且吳老闆本人,有日本片「字裡行間」的那位辭典書老主編的骨節原則。因此吳清友的誠品,在一個非誠和缺品的金錢暴富世代,無人可以仿效,也無人願意模仿,所以大可放心,一定不會有A貨。
有了意念,若執行錯誤也枉然。誠品要有一個上承老闆意念、中有文化品味、下有管理能力的總經理。
這個人幾要十項全能:貨架上放什麼書,書架和地板用什麼木料,哪些英文書能賣、而臺灣有多大的英語閱讀市場。沒有英文書和外國雜誌,則一家書店的級別無法提昇,然後才是學着西方的書店一樣,加設咖啡館,因為咖啡和書,根據法國小資產階級標準,即代表了優越。
但是在這裏吳老闆似乎遇到了文化隔閡:台灣雖然受過日本文化殖民,畢竟是華人社會。書本是精神糧食,華人較能明白物質,所以二十年來,誠品的書籍版圖有所退卻,工藝品、文具、小飾物、服裝,漸漸侵蝕進來。每次去台北誠品我都目睹此一變化,並慶幸這許多年來,中國自由行旅客去台北只喜歡101大廈,並沒有太多湧來誠品,否則誠品的咖啡店,會加上小籠包和鳳爪之類,而不是Cheese Cake和Tiramisu。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