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星期二

張愛玲解讀「雞蛋高牆」 - 馮睎乾 | 2017-09-05 | | 蘋果日報

張愛玲解讀「雞蛋高牆」 - 馮睎乾 | 2017-09-05 | | 蘋果日報

張愛玲解讀「雞蛋高牆」 - 馮睎乾

張愛玲應該沒看過村上春樹,95年逝世的她,也不可能預知09年村上演說用的比喻。這晚我忽然想:既然兩人都是出色小說家,有沒有可能從張愛玲文字中,找出「雞蛋與高牆」的詮釋呢?村上春樹說自己寫小說時,內心深處總有這句話:「在堅硬高牆和雞蛋間,我總站在雞蛋一邊。無論高牆多對,雞蛋多錯,我仍站在雞蛋一邊。」演說前不久,以色列空襲加沙,殺害平民,村上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說出以上的話,很多人自以為雞蛋比喻平民,高牆指以色列政府。村上也承認這是其中一層涵義,但隨即補充:我們每個都是雞蛋,是脆弱外殼包着的獨一無二的靈魂;人人皆面對一堵叫「系統」(The System)的高牆,它本來保護我們,但失控後轉而殺害我們,更令我們冷漠而系統地殺人。此時村上談鋒一轉,又回到小說,他自言寫小說的唯一理由,是清晰展現個體靈魂的尊嚴。
村上所謂The System,表面指政府、軍隊等「強力部門」,但細心想想,會發現「系統」不那麼簡單,甚至有點形而上的神秘。「雞蛋」反而較易理解,當村上說「雞蛋」時,明言比喻適用於自己,亦適用於在場諸人,包括以色列總統。換句話說,凡有靈魂的個體,都是雞蛋,你我如是,特朗普、習近平也不例外──我認為這是村上本意。那何以「總站在雞蛋一邊」?村上怎麼不分對錯?請循其本:他談的是寫小說。村上跟張愛玲有一相通點,都不在乎集體信奉的所謂大是大非,只關心「個體靈魂」。張愛玲在〈惘然記〉說:「小說……並不是窺視別人,而是暫時或多或少的認同,像演員沉浸在一個角色裏,也成為自身的一次經驗。」她接着問:寫反面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內心,只能站在外面罵?我想,進入反面人物的內心,不就是站在雞蛋一方嗎?哪怕是錯,至少比投入沒靈魂的系統有意義。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