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星期三

曾經尋找過 - 陶傑 | 2017-09-06 | | 蘋果日報

曾經尋找過 - 陶傑 | 2017-09-06 | | 蘋果日報

曾經尋找過 - 陶傑

在中央圖書館開畫展,而且與三位美術家聯展,實為平生一幸。
年紀最大的歐陽乃霑先生,相識於少年。七十年代中期,我還是中學生,跟着一群畫家每星期天去新界寫生,歐陽先生當時正盛年,是每星期的骨幹中堅。那時他兒子歐陽應霽和女兒,一個五六歲,一個三四歲,也跟着滿山跑。
七十年代香港自然未遭侵蝕,有許多好風景。青山灣的夕陽紅染碧海,西貢舊墟和白沙灣的海色蒼茫,流浮山的泥灘對面是大陸的一抹幻青。那時寫生會見到泥灘上的一具偷渡者的浮屍,鼓成一隻皮球。沙田大埔有稻田,南生圍有水鄉,大嶼山梅窩的天空恒是藍的,而水牛白鷺棲遲的十四鄉,是翠綠的。
其時我周末在香港嶺海藝專習素描油畫,主任教師是今日九龍窩打老道「松風畫苑」主人陳紹棉。陳先生於西洋美術史知識精博,時時放西洋名作的幻燈片讓學生見識。他帶我們看不同的畫展:陳學書、伍步雲、靳微天兄妹的水彩。上完陳紹棉的課再去寫生,然後在外國的美術館看真品,許多年後,當我流連在巴黎和馬德里,總想起這群才識藝而又善良的美術前輩。
香港七十年代有文藝的風氣,那時不覺得貧窮,只感到香港接通中外古今。攀山涉水時但覺歐陽修的醉翁亭之旅亦如是,在陽光下看吐露港的粼光萬點,又隱隱然見雷諾瓦和莫奈。
我繪畫只是業餘,參加寫生的名家有任真漢和鄭家鎮,有時我上午畫一張,下午在畫家身邊觀畫。老人家雅興來時,會講述他這處如何處理得淡恬,那方為何要加強。
寫生是與天地的對話:山嶺的草木,天際的煙雲,你只要凝視着,祂都有話想跟你說。時而光幻千變,法相萬象,捕捉得千萬年這一瞬息,忽又浮現了須臾間那一刻永恒,令人欣喜之頃,忽感涕淚交濺。
展名「四筆象」,取四人的角度和筆風。沈平先生曾流放新疆,畫風有奇獷之氣。尤金先生做兒童讀物商貿,長與兒童為伴,恒有純真奇幻之趣。這個世界令人太失望,我們只想保留一角的靜欣,只望百年之後,人身腐朽了,留下一點心魂,讓後世知道,以前有過這幾個人,曾經努力尋覓保有過一點點的美好。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