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孔傑榮: 陰謀論和陳光誠案
中美關係長期以來飽受未經證實的陰謀論困擾,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國家為培養彼此間信任必須作出的努力因此屢遭破壞。但是,各種事件持續激發諸多有趣的猜想,特別是當謠言的作用在中國言論審查制度的高壓下被放大的時候,誰能抗拒不浮想聯翩,編織具有誘惑力的假設,以解釋一方或者雙方政府所作所為中存在的明顯疑團?
「赤腳律師」陳光誠的傳奇故事正在上演,這為中外觀察人士提出了至少兩個彼此關聯的新謎題。中國政府在變化多端的國內安全保衛系統上的花費遠超其國防預算,但為甚麼這樣的網絡會允許一個身體孱弱的盲人逃出多年的非法囚禁地,從山東省一個偏遠的村莊逃至北京,進入美國駐華大使館?而且,為甚麼在陳離開大使館的保護後不到四十八小時的時間裡,北京官員的態度出現了變化,從不准其出境轉為允許放行?
外國人對陳戲劇化地脫逃至首都充滿了驚訝和欽佩之情。然而,心思細密的中國人開始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提出各種懷疑。陳所具備的毅力、智慧和決心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他孤身一人,逃出警察雇傭的暴徒在他家農舍周圍樹立的層層包圍,翻越耗巨資修建的路障和電子監控,顯得相當不可思議。同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按照預先安排在數小時後與一名知名的維權人士成功匯合,且未被發現,而這名駕車來自南京的維權人士又躲過村裡守衛,長途驅車將陳一路帶至北京。
中國的祕密警察神通廣大,對熟悉他們的網民而言,同樣匪夷所思的是陳居然可以在北京輾轉騰挪三天,和胡佳及其他一些被置於持續監控之下的著名維權人士見面。據稱,陳所搭乘的使館車輛擺脫了兩輛警車的尾隨,其後,陳以中國外交部所指責的「非正常的方式」進入大使館,整個過程也是疑竇叢生。
這些情況引發了諸多具有想象力的解釋。這是否是共產黨處心積慮的策畫,企圖轉移全世界對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命運及對其妻因涉嫌謀殺而接受刑事調查一事的注意力?這是否是失意的黨內法律改革派精心老練的一著棋,為的是凸顯中國目前漫無法紀的現狀,使得黨的新一代領導人在秋季就職之後不得不對此加以控制?當然,陳的案子雖然暫時轉移了對薄的醜聞的注意力,進一步曝光了政府依法執政所面臨的迫切需求,但目前看來,上述假設無一具有說服力。
更為有趣的是某些中國圈子裡流傳的理論,即陳的脫逃可能與領導層更迭期間的鬥爭以及薄的醜聞對之已造成的影響有關。一些人認為,令人恐懼的祕密警察在陳的案件中明顯不尋常的失手可能是一種故意設計,為使周永康難堪,周作為享有最終權力的政治局常委之一和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國國內的安全工作歸他統管。他是前任公安部部長,也是飽受凌虐的陳的天敵,據報導,周目前已處守勢,可能還因為與薄熙來關係密切而正在接受調查。
周依然繼續在公開場合露面。然而,如果他仍然控制著國內安全系統,為甚麼會允許發生這種使其難堪的事情?答案之一可能是,雖然他形式上仍在位,但或許已被卸去實權。另一個答案是他的隊伍內部出現了不滿,可能促使他的一些下屬轉投反對他的、更有勢力的其他政治局成員。這種說法相當有趣,不過也僅是猜測而已。
如何看待第二個謎題,即中國政府突然決定放開生路,允許陳和他的家人離開中國?一些中國人認為,陳和美國政府可能在他抵達美國大使館後共同策畫導演了這一系列事件,以此為手段,將世界的注意力聚焦在北京種種侵犯人權的違法行為上。根據這一理論,美國為幫助陳找到留在中國學習法律的途徑、參與漫長艱難的協商,都不過是一種精心設計,意在幫助他安全離開大使館後,再大張旗鼓地在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改變主意」,如此一來可以強調他和其他維權人士身處的困境。另一類似的理論,則是陳一人可能同時耍弄了中美談判雙方,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在我看來這些後面的猜想完全是無稽之談。應美方談判官員和陳的邀請,我在上周一和周二與他們進行了近五小時電話交談,我們的通話使我相信他們共同秉持的善意。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高洪柱(Harold Koh)、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借著中方渴望在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開始前找到解決方案的迫切心情,因勢利導,在巨大的壓力下連續數日不眠不休地工作。如果他們只是希望把陳帶進醫院,以便給他提供一個宣布放棄原定安排的平台,他們就不會在陳出院後計畫的種種細節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陳獨身一人,在高度緊張的情緒壓力下左右搖擺不定,明顯不可能實施這個膽大包天的詭計。
有關第二個謎題的種種陰謀論,均假定美方談判官員和陳光誠中至少有一方耍了詭計,而這些詭計又被歌頌得天花亂墜。陳突然改變心意的原因其實可以很簡單,更準確的解釋是發生了一系列雙方政府本應預見但顯然沒有預見的事──美國官員未留下來陪同陳渡過在醫院的第一夜,令人生畏的警察大量出現,其中包括來自他家鄉山東的曾經毒打他和他家人的警察,他妻子描述了他逃跑後她所遭受的虐行,他信賴的維權人士令人吃驚地成功與他長時間電話交談並且強烈警告他不要留在中國。
陳出人意料地扭轉態度,對此中國政府快速做出對陳有利的回應。據聞這反映了外交事務官僚機構姍姍遲來的勝利,他們終於說服了火冒三丈的領導層,使其相信陳越快離開中國,對國內穩定和外交關係就越有利。
總有一天,更多有關這個奇妙且重要的案子的細節將浮出水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該案所滋生出的種種陰謀論的娛樂性大於其可靠性。
孔傑榮Jerome A.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兼任資深研究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