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2013-10-07 亞洲週刊-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

 

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

2013年10月13日 第27卷 40期

中國開放具有弔詭的雙重性格,經濟寬、政治緊;這是潘朵拉盒子,會釋放難以預測的精靈。

《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

中國要如何建立一個開放社會?這是時代的巨大問號,也是當前中國發展的關鍵。中國在政治上沒有完全開放的基礎上,正在加速推動它的經濟全面開放,與全球化的規範接軌。它的開放新浪潮,也必然撼動它的政治體制。

開放的對立面就是無知與自大。一個社會只要堅持開放,就不會只看到自己的肚臍眼。世界的第一流國家都不會鎖國,也不會成為鴕鳥,躲在資訊的沙堆中,不敢看最新的發展,不敢讓自己和世界最先進的一切比較。

中國經濟開放,與政治和社會產生什麼聯動的關係?中國需要一個宏大的敘述,來推動一個宏觀的變革?還是要實事求是,從經濟出發,延伸到政治?中國現代化的「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到底需要什麼的規模?

其實中國的開放,從上海自貿區到澳門的橫琴模式,都是一種試驗的性質,摸著石頭過河,看似大膽,但又兢兢業業,如履薄冰,要不斷總結經驗,將優點極大化,缺點極小化,才向全國推廣。它和過去運動型的政策,都有本質上的差別。

英國政治哲學家卡爾.波柏(Karl Popper)在《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一書,肯定點滴的社會工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而不是靠烏托邦式的社會工程(utopian social engineering)。這其實是民主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哲學基石,就是在不斷修正的試誤過程中,求取最佳的效應,而避免了靠「偉大領袖」的「偉大指示」,也可以躲開「巨大的錯誤」。

中國今天告別了烏托邦式的社會工程,落實點滴的社會工程。儘管在經濟開放的同時,沒有迅速地走向民主憲政,但中國今天的經濟決策方式越來越重視專業,也為走向開放社會做出重要的鋪墊。它儘管外觀上是權威式的強勢統治,但也發揮公務員的專業性格,重視每一項公共政策,都有科學管理的含金量,而不是如過去一些領導,靠「拍腦袋」來作決策。

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上升到歷史的新高點。它不再只是靠國有企業的壟斷和規模經濟的優勢,而是逐漸展現民營經濟的力量。中國的民營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手機等,都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擁有創新元素,超越了原來的格局,在國際市場上,也越來越發揮影響力。

這也是中國開放的重要資產。民間企業的力量,在開放的春風中,飛向國際的天空,不再靠黨政力量的支撐,也不再只靠內部的人口紅利,而是可以在全球的舞台上,跳出讓人心動的舞蹈。

因而中國的開放新浪潮,具有弔詭的雙重性格,它似乎是「經濟寬鬆、政治收緊」的一環,但開放是一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了,就會釋放難以預測的精靈,讓中國的未來,投下了種種的變數。

開放社會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執政者的心魔,要超越權力的焦慮,不要被政治的枷鎖,鎖住了國家的創新能力。企業如此,政治制度的建設也是如此。中國的開放是一條不歸路;只有堅持開放,改革才會站上發展的制高點,看到那些本來看不見的風景。■

亞洲週刊-開放社會與它的敵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