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環球時報撕破嘴臉

 

環球時報撕破嘴臉

作者: 凌 峰
更新於︰2012-07-08

編者按:最近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和挪威頒獎昂山素姬,扮演高層喉舌與打手的北京環球時報,竟然發社論以赤裸裸的恐嚇語言,要英國挪威付出代價,撕破偽裝,亮出大國霸權的醜態。


中共自恃經濟強大,開始撕破和平崛起的畫皮,去年七月越南人民因南中國海局勢,集會抗議中國霸權。

中國當年在與「帝修反」鬥爭的時候,有一句著名的口號:「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那是回應有人認為中國的朋友只是「小朋友」與「窮朋友」。天安門城樓兩側的口號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與「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可見那時對「朋友」與「團結」的重視與期待。也正是那些小朋友、窮朋友,把中國送進聯合國。

此話不假,「一闊臉就變。」現在中國崛起了,不需要最廣泛的國際反帝統一戰線了,也不需要外資了,於是換了一幅面孔。以往,還是在行動與言語中乍現,但是最近《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則是完整、清晰的概要論述。《環球時報》是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屬下的報章,也以「環球」為名,意在指導外事工作的主旋律,因此不可不留意。

一副大國霸權的橫蠻架勢

這篇社論標題是「敲打英國挪威是中國的規定動作」,坦承是對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與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頒獎給劉曉波的「報復」,因為他們觸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標題本身已經充滿居高臨下、以大壓小的口吻,「規定動作」則意味著這是「按照既定方針辦事」,也讓人回想到當年四人幫要副外長喬冠華到聯合國對外施放的極左信息。我們再看看這篇社論的若干經典語句:

「中國是大國,大國應當有『脾氣』」。「英國和挪威,一個人口六千多萬,另一個只有不到五百萬。它們的那點西方政治經驗中國人早已很清楚,但中國十三億人口社會治理的浩大工程卻是它們根本無法想像的。它們想手把手地教中國怎麼做,說好聽點叫天真,說難聽點就是狂妄。」

「它們需要為自己的天真或者狂妄付出代價,這是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立威必須做的追究。」「讓英國和挪威相應『難受』,中國不僅有力量,而且可以信手拈來」。「中英合作的放緩勢在必行,中挪自貿談判已經擱淺,中國對這些帶來的部分損失都不難承受,它們對中國來說都屬小case。此外,挪威前首相邦德維克及諾委會的那些人應當長期甚至永遠被拒絕進入中國。中國不就這些做特別解釋是對的,行動是大國的真正語言。」

除了中東狂人與朝鮮瘋子,甚少官方人士或媒體是用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驕橫口氣說話的,到底誰「狂妄」,也就不難得出結論;豈止狂妄,更是霸權主義的最好寫照。也因為這種態度,導致目前中國處於幾乎「四面楚歌」的境地。毛澤東時代的「世界革命」是「四面出擊」;鄧小平以還,即使韜光養晦,也是「近交遠攻」,與祖宗遺訓的「遠交近攻」背道而馳,這是意識形態的原因。因為「遠」的是具有高度文明的西方國家,「近」的則是專制獨裁國家,或者文明程度不如西方的發展中國家(日本除外)。

外交的特色:人權第一領土第二

由於中國崛起的狂妄,對小國、窮國推行新殖民主義,只掠奪資源而沒有協助當地的創造就業,比西方帝國主義更令當地人民反感,部分中國遊客與移民的暴發戶嘴臉,都使過去作為同盟軍的「亞非拉」越走越遠。非洲國家不時出現「排中」情景,連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也「排華」。茉莉花革命過程中,中東國家則因為中國支持這些國家的暴君而焚燒中國國旗。這些都是過去沒有見到過的場景;中國驅逐半島電視台駐北京記者而不是西方記者,更是標誌性事件。

但即使是中國的周邊鄰國,在南海海權爭議中,中國強勢應對以後,還有多少是中國的友好國家?最多是喜馬拉雅山邊境的若干小國,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泰國、寮國、柬埔寨。即使沒有產生糾紛,也是懾於中國的霸權,或窮到渴望北京的金援。而越南、菲律賓、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則可以嗅出火藥味。菲律賓是在中國巨資收買後,繼續推行南海爭議國際化的政策,讓中國賠了夫人又折兵,非常丟臉。但是中國還是把菲律賓與英國、挪威區別開來,沒有對菲律賓進行報復,因為菲律賓沒有對中國施加人權壓力。可見,中國之恨,人權爭議超過領土爭議。

最不可思議的,當然是仰賴中國的緬甸軍政府已經不顧中國的警告而出走,並且以實際行動為中國樹立釋放異議人士、進行政治改革的榜樣;昂山素姬在英國會晤,兩位深具國際魅力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密談,給人以想像空間,因為第三位得主還在中國的牢獄中。也許不久的將來,素姬也會被列入支持分裂中國或顛覆中國的「外國敵對勢力」。

而在中國與韓國不斷出現漁權爭議並且出現人命的同時,依附中國的朝鮮竟敢「趁亂」抓捕中國漁民進行勒索,不知中國私下如何嚴厲警告,才使這個小流氓趕緊放人。

隨時隨地訛詐濫用「核心利益」

這些糾紛的產生原因,有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有些不是。然而什麼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語焉不詳。除了對「顛覆」無限上綱之外,涉及領土主權,最常用的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說詞,至於何時以前是「古」,何時以後是「今」,中國自己從來不願講清楚而便於隨時隨機拿捏。

為何「核心利益」以前不講,現在分時分批才講,中國也沒有解釋。在各種利益中,哪些是核心利益,哪些不是,也沒有明確的界定。尤其是核心利益會不會越來越擴大,才是周圍鄰國最擔憂的。例如朝鮮半島將來會不會也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拋開歷史沿革,即使一九五○年朝鮮挑起韓戰,中國已經有「唇亡齒寒」之說,唇齒受自父母,難道不是核心利益?

「漢滿蒙回藏」的蒙古成吉思汗,鐵蹄所到之處,明代鄭和下西洋足跡所到之處,算不算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蒙古與中國的關係處於奧妙之中。尤其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宣稱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包括蒙古的大陸地區均在其領土範圍內,那麼將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吞併中華民國,是否也包括蒙古?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命令徐福率領童男童女到日本,日本人也是炎黃子孫?那日本怎麼可能不是中國一部分?傳說中的女媧,遺骨一度說是在中國被發現了,那麼傳說印第安人祖先是中國過去的,因此美洲大陸也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此一來,請問,這個地球是不是都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沒有一個國家有十三億人口,因此都是中國眼中的小國、「中」國,是不是都可能被中國「敲打敲打」?

中國對這些中小國家是如此的盛氣凌人,讓「中國威脅論」大有市場。但是對俄羅斯則是尊為「老大哥」而服服貼貼,這不但因為中共過去是蘇聯控制的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自古以來是共產國際的一部分),還因為「欺軟怕硬」一向是痞子的本性,何況俄羅斯領土比中國大得多。中國商人在俄國受到歧視、勒索、迫害、殺害,北京從來只是「交涉」,不敢「抗議」,有時乾脆置之不理。

對俄羅斯又是欺軟怕硬的姿態

二○○九年二月,中資貨輪「新星」號被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俄羅斯邊防軍擊沉,死難的八個船員中有七個是中國人,中國只是「交涉」而已,後來就不了了之。與三名中國記者在貝爾格萊德被炸死時的呼天搶地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也怪不得中國對所有國家都不承認十九世紀所簽下的不平等條約,並且「追究」他們的子孫,唯有對俄羅斯及其中亞衛星國例外。

中國對俄羅斯如此「仁至義盡」而有「黃俄」的稱號,但沒有換得俄國的回報,還不斷對中國算計。二○○一年在中國主催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俄羅斯及前蘇聯的中亞國家合作對付西方國家。但在二○○五年的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俄國向中國展示他們的武器設備,引誘中國購買;今年的聯合軍事演習,俄國則觀察中國的武器裝備有沒有侵犯俄羅斯的知識產權。而最新式的俄國軍事武器,只賣給印度,不賣給中國。顯然,中國對俄羅斯曲意承歡,俄羅斯對中國則充滿戒心,尤其是中國在西伯利亞的移民會不會最終收回那塊「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的領土。除此之外,以普京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控制慾望,難道對中國的其他接壤領土就沒有野心了嗎?全世界對中國具有最大領土野心的,並且已經不斷實現的,不是俄羅斯又是哪一個?

上述與中國結怨的國家,有許多已經與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可見「戰略夥伴」的幼稚可笑。不過中國還樂此不疲,對外顯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對內以外交路線的偉大成就欺矇國人。在中國外交系統中,敢公開質疑這種好鬥外交路線而持理性態度的,只有曾經擔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後來出任外交學院院長的吳建民,當然,他也飽受狂熱民族主義者的攻擊。

網民和達官貴人都已看清騙術

《環球時報》如此煽動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就可以抵制西方國家的普世價值,就可以說明中共統治的合法性?但是它又難掩內心的虛弱,就如當年攻擊赫魯曉夫現代修正主義是「色厲內荏」那樣。因此文章說:「對外界的攻擊,中國公眾的分辨力越來越強,網際網路上的一些對外應和決非中國的社會主流意見,中國政府在對外鬥爭中盡可以坦然些,該堅持時不需退讓,該豁達時不必敏感,中國公眾在亂紛紛的信息中分得清大的是非。」

一方面說是相信群眾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說「網際網路上的一些對外應和決非中國的社會主流意見」,不就是心虛的表現嗎?想想十幾年前,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中美軍機在海南上空相撞,乃至與中國沒有直接關係的九一一事件,中國網民幾乎一面倒攻擊美國與西方國家,為何十幾年後出現相反的情況?說「分辨力越來越強」,豈不是說中國的網民拜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越來越看穿中共的騙術?

而如果中國政府真的相信公眾的分辨能力,又為何長期管制網絡,防火牆設下幾百個被禁止的敏感詞?當中國人民連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房屋都保不住的時候,會對那些遙不可及,僅僅是按照中共說法自古以來是空中樓閣式的中國領土感到興趣,甚至去賣命嗎?

中國共產黨特權集團不但失去了全世界的朋友,也失去了本國民眾的信任。所以越是達官貴人越要移民外國。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是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薄熙來的兒子在美國,曾慶紅的兒子在澳洲,鄧小平的外孫女在加拿大,要他們反美、反西方,鏟掉他們自己的「王道樂土」?而中國的銀行存款幾千億幾千億的大幅流失,是否意味著中共統治危機日益迫在眉睫?這些都是發生在有目共睹的今天。

環球時報撕破嘴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