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向月兒眨眼,別了杭思朗! 低調英雄 願把月球腳印擦掉 - 20120827 - 蘋果日報

 

登月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向月兒眨眼 別了杭思朗

Initial Image

Neil Armstrong1930—2012
杭思朗是首位登陸月球太空人,為人類太空探索寫下歷史性一頁,名留青史。圖為他接受登月訓練時照片。法新社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1969年,美國太空人杭思朗(Neil Armstrong)踏足月球,一步一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為人類征空立下巨大里程。他本月初因心臟搭橋手術併發症逝世,終年82歲。家人希望大家這樣懷念他:「下一次,當你走在澄明的夜空下,見到月亮對着你微笑,想起杭思朗,就對他眨個眼吧?」

杭思朗家人前日(周六)發表聲明宣佈,這位登月先鋒於本月7日接受心臟搭橋手術,之後出現併發症逝世,希望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能受杭思朗無垠的成就啟發,成就大我。
杭思朗的登月傳奇,始於1961年4月。那時,美國冷戰敵人蘇聯率先派太空人乘坐太空船環繞地球,震驚美國,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為給國家挽回面子,一個月後宣佈展開為期10年的登月計劃。

杭思朗在月球表面留下腳印。法新社
這是人類在月球留下的腳印,歷史意義重大。美聯社
杭思朗在月球漫步。互聯網

臨危不亂人手降落成功

登月計劃於1969年7月20日落實,舉世矚目。這次登月能夠成功,杭思朗臨危不亂的冷靜是關鍵。他擔任指揮官,和同行太空人艾德靈(Edwin Aldrin)、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乘太空船「阿波羅11號」,花了60小時抵達月球,杭思朗駕駛「鷹號」(Eagle)登月艙,載着艾德靈,準備降落月球,但電腦顯示原定降落地點很差,位於一個直徑100至150米大坑口的斜坡,佈滿大石。
這時,鷹號僅餘可支撐飛行20秒的燃料,在千鈞一髮間,杭思朗決定改用人手操作飛行,在原定地點以西地勢較平坦的「靜海基地」(Sea of Tranquility)成功降落。他隨即向地球指揮中心報告說:「侯斯頓,到了靜海基地。鷹號降落了。」這時他的心跳每分鐘達150下。
之後,當時38歲的他就在全球六億人,即當時全球1/5人口透過電視熒幕見證下,從登月艙踏足月球,在月球土地印下首個人類足印,並說出名句「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寫下人類太空探索歷史性一頁,對當時美蘇冷戰更是意義重大。艾德靈在15分鐘後亦緊隨他登月,並在地面插下美國國旗。
從月球回望地球,杭思朗說:「很驚訝那粒小豆,又美又藍,就是地球。我豎起拇指,閉起一隻眼,就可將地球遮蓋。」兩人在月球面表逗留了逾21小時,其中兩個半小時是漫步月球。
返回地球後,三名太空人在紐約市作大型巡遊,受民眾英雄式歡迎,之後兩年更到過22國訪問。但之後他決定到大學教書,低調生活,不願再在鎂美燈追逐下生活。

從這張由艾德靈拍攝的照片,可見在右邊的杭思朗踏足月球上。美聯社
杭思朗(左)和艾德靈(右)在月球插下美國國旗。互聯網
三名太空人出發升空前神奕奕,走最前的杭思朗舉起姆指。美聯社

16歲獲飛機駕駛執照

儘管不居功,命運似乎注定他成為登月第一人。他1930年生於俄亥俄州,該州誕生的太空人人數冠絕全美。他自小沉迷飛行,16歲未懂駕車已考取飛機駕駛執照。1951年韓戰期間,在海軍服役,負責飛行偵察任務;之後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出任測試機師。出色的飛行技術和冷靜,讓他1962年成功加入NASA太空計劃,1966年參與載人太空飛行的「雙子座計劃」,首次上太空,為他登月需要長時間飛行、太空漫步和太空船對接作好準備。
太空史上,杭思朗是征空的哥倫布。他逝世消息傳出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讚揚他是「美國歷來最偉大英雄之一,他首次踏足月球表面時,為人類成就了永誌難忘一刻」。將獲共和黨提名選總統的羅姆尼亦指,「月球將懷念他是首個地球兒子」。
英國《獨立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升空前,杭思朗穿上太空衣昨最後準備。美聯社
「阿波羅11號」三名太空人杭思朗、柯林斯和艾德靈(左至右)。美聯社

低調英雄 願把月球腳印擦掉

297

不愛鎂光燈的杭思朗去年罕有公開露面,出席國會一個委員會有關航天發展的聽證會。互聯網

杭思朗身為首個登月的人,名留青史,但他為人謙遜低調,認為自己只是盡了工作本份,多年來他都是「不情不願當英雄」(reluctant hero)。有人將杭思朗的登月成就,跟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哥倫布、首次成功用飛機飛行的懷特兄弟等相題並論。但他從不邀功,甚至說:「有點希望有人能去月球把腳印擦掉。」(I kind of hope that somebody goes up there one of these days and cleans them up.)
以他的殿堂級地位,隨時寫一本傳記都可以賺大錢,但他沒有這樣做,完成登月任務當了兩年NASA大使,就到辛辛那提大學教授航天工程,一教近10年,討厭鎂美燈的他鮮有公開露面。他因為厭倦被問登月感受,不再接受訪問;他知道有人將他的簽名高價出售牟利,更從此不再簽名。
其實杭思朗當年與登月幾乎有緣無份,因為他的當太空人申請表比截止日期晚了一周才寄到,幸他在載人航天中心工作的朋友發現,趁沒有人注意時將文件偷偷混入其他申請表格堆中,才令他最終成為太空人,而因為他做太空人已沒有軍人身份,被形容為首個「平民太空人」。他自己也說:「我這個人,是個穿白襪、口袋插着筆的書呆子工程師,一向如此。」
美聯社

低調英雄 願把月球腳印擦掉 - 20120827 - 蘋果日報

新聞英語解碼
名句被指錯文法「step for(a) man」

杭思朗名句「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曾被語文專家評為不合文法,應該說「step for a man」。
杭思朗當年返回地球後,曾表示外界誤引他的說話,堅稱自己當時有講「a」。有聲帶有真相,杭思朗於是重聽聲帶,可是始終聽不到那個「a」字,百詞莫辯,杭思朗惟有接受大家在他的名句內,加上「(a)」。
含冤受屈37年,2006年,杭思朗才獲澳洲電腦程式員福特(Peter Shann Ford)平反。福特利用新的聲音處理軟件,分析杭思朗當年的聲波,結果抽絲剝繭之下,終於尋回那個「躲起來」的「a」。原來杭思朗當年講的「a」,僅長0.035秒,難怪大家都難以聽見。
美聯社

譯名出自60年代文人手筆

杭思朗名字儒雅,原來是出自香港1960年代一班文人的手筆。當年資深傳媒人和學者合辦研討會,決定編纂《登月專門術語詞彙》,內容包括太空人大名,編輯小組成員有張復禮、張同、孫述憲、袁倫仁、賴恬昌和宋淇等六名資深傳媒人和學者,杭思朗正由他們繙譯出來。

點滴
杭思朗沒清晰正面照

杭思朗當年在月球踏出「人類一大步」時,只攜帶了一部相機,他拍攝了他所見的影像,包括以美國國旗為背景,為同袍艾德靈拍攝的經典照片。可惜艾德靈沒反過來為他拍攝,所以他在月球漫步從沒有一張清晰正面照。

點滴
太空人戴Omega上月球

211

Omega超霸系列專業腕錶(圖)在當年這次太空任務亦擔當了重要角色,當年杭思朗、艾德靈和柯林斯均佩戴它。登陸月球後,登月艙內的電子計時器故障,杭思朗將他的腕錶留在艙內以便計時支援,於是艾德靈所佩戴的成為第一枚登陸月球的腕表。

點滴
杭思朗命名登月隕石坑

為紀念杭思朗登月創舉,在當年阿波羅11號登陸點外約48公里的一個隕石坑,就以杭思朗的名字命名。該隕石坑的直徑約4.6公里,深約0.7公里,位於月球「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南部。
《蘋果》資料室

美蘇太空競賽
冷戰造就登月英雄

120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阿波羅11號在1969年7月16日升空。資料圖片

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踏足月球,杭思朗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而登月英雄的誕生,則是美蘇冷戰、太空競賽所造就。

這場比賽本由蘇聯領先:1957年,蘇聯率先將首顆人造衞星「衞星1號」(Sputnik1)送上地球軌道,四年後的1961年,再以「東方1號」成功載人,將太空人加加林(Yuri Gagarin)送進地球軌道。
莫斯科將這些成就包裝為共產主義優勝於西方的資本主義的證明,令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誇下海口:美國要在10年內,派人登陸月球後安全回來。

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全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

花逾250億美元

美國急起直追,終於在8年後達到登月目標,在1969至72年間有六次成功行動,共有12名太空人曾踏足月球。
阿波羅計劃花了美國逾25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1,150億美元,為美國贏來舉世讚譽,但美國在1972年後就再沒派人上月球。
對於美國近年削減探索太空的資源,杭思朗今年5月曾在一次訪問中表示「傷感」,因他認為1960年代NASA的非凡成就,鼓勵了年輕人定下遠大目標。
近年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都提出登月計劃,對於中國擬送無人火箭登月,羅姆尼早前諷刺說,美國比中國早了足足43年,送了有人太空船上月球。
法新社/英國《衞報》

國旗飄動 登月疑是騙局

350

拿着唯一一部相機的杭思朗,為艾德靈拍了多幀照片,被質疑造假。美聯社

美國太空人1969年7月首次登月,但近半世紀以還,不少陰謀論者一直認為,人類登月是子虛烏有,是太空總署(NASA)在內華達州沙漠軍事禁區拍攝的「世紀大騙局」。孰是孰非,絕對是信不信由你。

月球無氣壓無氣流

陰謀論者指,太空船降落月球時,竟沒在月球表面撞出坑洞,離開月球時,火箭推進器也沒噴出火焰,因此認為「出鏡」的太空船,只是鋼纜吊起的模型。太空船有「可疑」,太空人都有「古怪」──艾德靈把國旗插在月球表面後,國旗竟在無氣壓或氣流的月球上飄揚﹗
陰謀論者更爭論登月照片造假,指太空人用的相機,玻璃上均刻了數個十字線(crosshairs),以量度拍攝影像,因此這些十字線理應會遮蓋影像。
但有些照片的十字線,反過來被影像遮蓋,懷疑造相。照片中的影子方向不一,也顯示拍攝現場有不止一個光源,又或光源距離物件很近。
陰謀論者言之鑿鑿,但杭思朗絲毫不介意:「陰謀論本身很有吸引力。但我從不在乎這些說法,我知道終有一天,有太空人會再次登陸那個位置,帶回我當年遺下的相機。」
英國《星期日郵報》/《蘋果》資料室

尼克遜征月前先作悼詞

172

尼克遜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親自歡迎安全回航的杭思朗(左)、柯林斯(中)和艾德靈。路透社

人類登月是危險任務,美國首次派人征月,表面信心十足,但成敗其實難以逆料,時任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當年就做了最壞打算,事先準備好「悼詞」,一旦杭思朗、艾德靈無法返回指令艙,壯烈犧牲,就向全國發表沉痛演說。

當年美聯社電訊稿報道三名太空人征月成功的消息。美聯社

尼克遜當年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跟六億人一起看直播太空人踏足月球,手邊是幕僚長寫的備忘錄──一旦發生意外,登月艙無法跟指令艙接合,就通知杭思朗和艾德靈的「遺孀」,接着NASA會命令兩人「中斷通訊」,在月球坐以待斃或自殺。之後,尼克遜會第一時間向「遺孀」致以慰問,要發表演說。演說由尼克遜文膽、後來成為《紐約時報》政論家的薩菲爾(William Safire)操刀,向壯烈犧牲的太空人致敬:「命運注定,那些以安靜的心探索月球的人,靈魂會在月球上得到安息。這些勇士,明知回航無望。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犧牲給人類帶來希望。」
英國《星期日郵報》

點滴
頭髮遭理髮師偷售賺錢

杭思朗一生低調,但受盛名所累,偶有怪事發生在他身上。2005年,杭思朗的理髮師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留起他的頭髮,以3,000美元(2.34萬港元)的價格,賣給一個收藏家。杭思朗一度要求收藏家歸還頭髮但不得要領。

點滴
小學生:巴斯光年首登月

四十多年過去,杭思朗這個名字在新一代間開始被人遺忘。英國早前有調查訪問2,000名6至12歲的小學生,竟有20%人相信動畫電影《反斗奇兵》主角巴斯光年才是首個踏足月球的人,而非杭思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