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蘋果日報- BIG SPENDER:譚兆璋 古地圖解馬航失蹤謎團?

蘋果日報- BIG SPENDER:譚兆璋 古地圖解馬航失蹤謎團?
BIG SPENDER:譚兆璋 古地圖解馬航失蹤謎團?

譚兆璋這位退休銀行家,現時於北京大學投資學系當客席教授。他有「地圖大王」之稱,藏有二十多萬幅、總重量估計逾十六噸的古地圖與圖譜。他每天購買及免費拿取約十七份報紙,每月購買數十本雜誌,平均每天花十小時整理資料。馬航MH370飛機失蹤後,他開獨立檔案,每天花逾兩小時收集相關的報紙雜誌,並從千萬張收藏的地圖中,找尋相關的位置研究。地圖,讓他看透許多世情。

記者:黃碧珊
攝影:陳國良


■譚兆璋每天購買十多份收費報紙、拿取免費報紙,整理有關地圖與重要時事的圖譜,花上逾十小時。

過去幾星期,譚兆璋每日追蹤馬航事態發展,非常忙碌,「每天早上六時已出門,到報攤買十多份報紙,又安排朋友到不同派發點索取免費報紙。報紙的報道,均會繪上地圖,讓讀者容易明白,馬來西亞官員在新聞會上,也把地圖拿上手作解釋。」保存相關新聞剪報,並託在衞星公司任職的朋友找相關圖片,但沒有成功。報紙只列出最平面的資料,他則從芸芸數千幅古地圖中,拿出一些有關這次搜索範圍的古地圖,包括泰國灣、馬六甲、中印半島和印度洋,深入研究搜索範圍的地理環境,「太舊的只有大概的地理資料,在19世紀中,歐洲人繪製的地圖才開始具資訊性,如有水深、水流等資料。」

訪問於馬航事件第13天,即上周四於譚兆璋位於跑馬地逾1,700呎的家中進行,其間電視一直播放着新聞台,「留意有沒有新消息,今早在澳洲珀斯對出西南方約2,500公里發現了懷疑馬航漂浮物,我便從倉內數百張印度洋地圖中找出這張。」他手拿一張20世紀初印度洋海底電纜與海洋深度圖,在地圖上指着發現目標漂浮物的海面,「該處在20世紀初出版的地圖裏,是屬於Equatorial limit of Icebergs(南冰洋水域)的,海底下有山,如果飛機墜在那裏,搜索會很困難。」在18世紀70年代,有船長發現南半球於南回歸線以南的海洋有海水環流狀,以它來區分出南冰洋,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在1919年首次國際會議後,將海洋的邊界及名稱統一,首版名冊《海洋邊界》其後於1928年出版。

脗合《易經》無妄卦
每張地圖隱藏大量訊息,譚兆璋發現中國古書《易經》也有地圖,所以研究這書。譚兆璋認為馬航事件屬《易經》第25卦無妄卦,「第三爻『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有一頭牛拴在樹旁,但被過路人牽走,住在該村的村民蒙受失牛之災。代入馬航事件,即機上乘客被人牽連,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災難,大家應依情理冷靜面對災禍。」

約十多年前,譚兆璋在灣仔以月租數萬元,開辦佔地約千多呎的私人地圖館「馬可孛羅地圖館」時,他以「圖行者」自稱。收集地圖接近40年的他說:「我不但有地圖,還有圖譜,即Infographics,是資訊圖表,地圖是其中一項分類。」出生於1950年的他自小喜愛閱讀《西遊記》,唐僧以「行者」稱呼孫悟空,為取西經,孫悟空要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花畢生精力實踐目標。譚兆璋亦一樣,從前行遍中國及歐美不同古董店,去豐富自己的收藏,現在退休了,每天就花大量時間收集及整理收藏品。

他收藏的古地圖中,有估價逾百萬元的13世紀蘇州拓碑地圖《平江圖》。1973年畢業於港大生物系的他,其後任職花旗銀行電腦軟件程式規劃員,有份引進自動櫃員機服務,工作需要出差,經常坐飛機周圍走,一星期要到幾個城市,每次出差的節目就是往古董店找古地圖。「跟相熟的古董店要求找哪類地圖,讓我下次再到時取貨,那時,我每個月的人工經常全花在買地圖。」2000年,他離任花旗銀行中國區副總裁,為到世界各地購買地圖,他學懂用20種方言或語言說出:「你有舊地圖嗎?」從前,古地圖每張售數十至數千元,他一個月總花上數萬元購買,現在一張罕有的古地圖索價逾萬元,在拍賣會上拍賣的甚至過百萬元。

從古地圖中,他不但看到地理分佈,有些地圖還顯示水深、航道等資料,體現了歷史、文化、社會等舊時人民生活點滴。一圖勝萬言,譚兆璋的收藏目標從地圖蔓延至大事件及名人記錄圖譜,如上海世博、菲律賓人質事件等等,至今花最龐大人力物力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每個有奧運賽事進行的中國城市,也託朋友購買當地報紙,包括香港的報紙,大約每日有50份。」奧運結束,他用3個月時間整理成10箱資料,每個訂製紙箱約長50厘米、闊40厘米及高30厘米。

他從沒賣過收藏品,問他若一夜間所有收藏品不知何故消失,他會如何?「除了家,它們分別存放在8個不同地區的工廠大廈的貨倉裏,每個貨倉由1,000多至2,000呎不等,沒機會同一時間發生意外。」分散投資才有機會保存最大資產,在銀行界打滾多年的他當然深明此道。


■譚兆璋有約10條地圖圖案的呔,事前知道訪問涉及馬航事件,故配襯兼有飛機圖案的呔。

20世紀初:印度洋海底電纜與海洋深度圖
1850年,全世界首條海底電纜在英法之間鋪設,亞洲跟其他地區的海底電纜連線,是1863年從孟買到阿拉伯半島。這張地圖是約在1900年,由George Philip & Son印刷,該公司是首批製作高質素地圖的公司之一,已於1988年被Octopus Publishing收購。訪問當天,有消息指在澳洲珀斯對出西南方約2,500公里發現馬航客機漂浮物,譚兆璋便找出這地圖講解發現地點。


19世紀末:法國中印半島圖
印度支那(英文為Indo-China,法文是Indo-Chine)即中印半島,指亞洲東南部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及印度以東而得名,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馬六甲等地,即今次馬航事件各國救援搜索隊在出事初期找尋客機的位置。這幅地圖出自19世紀末法國巴黎地圖印刷公司Grave par Erhard。


19世紀末:德國中印半島圖
德國地圖印刷公司Justus Perthes成立於1785年,2010年結業。在1845至1854年,被公認為最頂尖的地圖製作人之一的德籍August Heinrich Petermann (1822至1878年),為Justus Perthes工作,繪製世界地圖。這版中印半島地圖是在Petermann逝世後,於1890年複印的。


明嘉靖年間:慶刻版拓本十五國風地理之圖
原圖繪於約南宋宋高宗年代(1127至1162年),是世界上現存較早的印刷地圖,較西方的首張印刷地圖還早約200年。這版本是明嘉靖(1521至1566年)年代按宋版的拓碑刻版,為西周《詩經》內15個諸侯的民俗歌謠記錄的地圖,覆蓋長江以北及長城以南的地區,包括秦、齊、魏及唐等,原碑大部份已被破壞,現只剩兩塊半殘碑,現存於江西省上饒市博物館。


1868年:新安縣古地圖
新安縣為中國舊縣名,即現時深圳、香港及附近地方。這幅以32張地圖貼在絹布上的中國古地圖,是按1868年5月,由意大利米蘭外方傳教會傳教士佛倫特里親自測量繪製,中英對照。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敗於英法聯軍,於1860年簽下《北京條約》,將九龍界限街以南部份割讓給英國。這地圖紅色部份為英國殖民地香港,藍色屬清朝管轄,這地圖現價估計值數十萬元以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