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

基辛格是不捐錢的 - 陶傑 | 2017-08-15 | | 蘋果日報

基辛格是不捐錢的 - 陶傑 | 2017-08-15 | | 蘋果日報

基辛格是不捐錢的 - 陶傑

西方知識份子不大了解中國,或因一個伊斯蘭世界,已經令西方「研究」得疲於奔命。
六千年文化的印度,幸有英國有兩百多年的貼身管治,英國人了解印度人的聰明狡詐,印度人也了解主子的博雅優容,因此英國人和印度人既各自算計對方,也惺惺相識。英國文學和電影與印度發生關係的,由「印度之路」到最新的英國電影「維多利亞與鴨都」──講維多利亞女皇與一名印度忠僕的友誼──皆是佳品。
中東和印度消耗了白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個秦始皇加列寧,而據說又有「三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自一八四○年貿易戰爭之後,雖西中交往,至一九四九年絕,其後又恢復,但因為西方知識份子的天真,時時誤判。
西方的誤判,往往由於將所謂的中國,開始一定是「看得太好」,即英文所說的Overrate。因為他們先入為主,為「三千年古老文化」此一標籤所嚇唬,直到實際交往,漸漸發現,由馬可孛羅起就是神秘而美好的想像,不是他們當初想像的那回事。所以跟英國人有點往來的,就會知道,內心最厭惡中國人的,即使收了錢,就是所謂的漢學家。
由浪漫到失落,由單戀到厭惡,是西方漢學家必然的軌跡。在太平匪亂期間,香港總督般含,與一批英法傳教士北上廣東。他們聽說「太平天國」信耶穌,覺得這伙中國人或親近西方文明,可以扶一把。英國牧師麥華陀寫了一份報告,論太平天國:
「此叛亂團伙若可勝利,可以預見:中國將為傳教與商業開放,科學亦可輸入。若西方耶教諸國協助清廷鎮壓,實為不幸,因為這伙叛亂者擁有進步與改革的趨向,此一精神,為清國政府所無。」
麥華陀牧師的觀點,就很幼稚,他以為太平天國宣讀聖經,就表示「開放」,準備接納西方思想,有改革的希望,而不知道其首領洪秀全,是一名農民叛亂頭目,基因與朱元璋相通。當然,後來英國公使看清楚了,讓戈登協助清廷鎮壓之。
西方的漢學家,或「友好人士」,二百年來對他們研究對象的認識皆有此過程。由全面的誤解始,所以浪漫;以逐漸的了解終,所以厭倦,或懂得陪笑臉,繼續說中國人愛聽的奉承。記住: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從中國賺了億萬金元,但基辛格不會為什麼汶川地震捐一文錢。為什麼?因為基老爺子是一個很聰明的猶太人。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