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

�果日�- �兆�杜汶����示� - �明

蘋果日報- 溫兆倫杜汶澤陳昇啟示錄 - 畢明
溫兆倫杜汶澤陳昇啟示錄 - 畢明

多少次,你在公共空間如小巴港鐵,餐廳戲院,課室醫院,想把那個聲大夾煩,拿着手機口沫狂飛,或開大音量打機的奇人的手機搶過來砸個稀巴爛。我討厭「被分享」。完全無法明白,為什麼有人會把自己及家人的公私恩怨情仇錢荒情債通街廣播。試過乘一程小巴被迫聽盡某師奶「茶杯裏的家春秋」,23分鐘一氣呵成絕無冷場,吃一jar靜心口服液都無法抵銷排山倒海的高分貝奪命煩音。

被盡訴心中情,雷同被非禮,文明社會該認真考慮立例裁定此乃不雅行為,因為「車廂是大家的」,餐廳戲院街頭等公共空間,都是大家的。台灣黃崑巖教授在《談教養》一書,基本說一個人一個社會的教養,從「自律、反省,公德」可以窺見。由「厚多士姐」到通街大聲講電話到隨處便溺,對同處公共空間的人來說,性質騷擾,說穿了是自律失禁,反省失效,公德失衡,不處理則文明失救。不知恁地,「厚多士」和便溺讓我想起溫兆倫。

你身邊又有幾多「短訊狂」,無時無刻,六親不認,神經質地24小時send send send,人生沒有了手機和短訊會空虛寂寞和凍?美國有大學教授,上課時學生拿手機出來發送短訊,他當場把犯人抽出,手機充公,大鐵鎚侍候,修路拆牆那種,心口碎大石那種,就地正法,當眾把手機碎屍萬段,全班瞠目面青,過程還拍成短片放上YouTube,以儆效尤。

同類教授課堂怒碎手機事件,《紐約時報》也報導過,那名教授的刑具也是鎚,家用而非工業用,放公事包中,你發訊,我落鎚,學生抗議,教授曰:「Dude, you can sue。」不知恁地,讓我想起杜汶澤。

兩個真人真事案例都是教授和學生串通的真人show,有心警示電子世代不同場合中的禮貌覺醒,肇事Professor Nazemi說有些界線不能僭越,「If you start tolerating this stuff, it becomes the norm」,人貴自律,遇事當省。

重視教養的國家如英、美、德、日,早有各類「The Official Book of Electronic Etiquette」的著作,指導新世代電子用品使用禮儀,公民教育早請廣傳,譬如用手機有八大戒:

1. 確保使用手機不冒犯他人是你的責任,別人沒責任將就你。

2. 要講電話,就與人保持距離,基本消費8至10呎。

3. 在密封公共空間最好不要講電話。

4. 注意聲浪請收細。

5. 別用免提喇叭公開肆談無忌。

6. 別說很私人的東西。

7. 同桌吃飯別邊吃邊講,不能不通話就盡量短說,可以的就改發短訊,要發短訊也不時和別人保持眼神接觸。

8. 美術館、圖書館、演奏廳、影院、醫院、葬禮、會議、課堂中,不適宜使用手機。

東京大學重視教養,不管學生的選系或職業意願,他們「必須經過首兩年所謂教養部的做人教育洗禮」;耶魯大學第一二年級的教育目標,是故意不教特定職業所需的知識,其「核心教育是貫穿生活的全面……為一輩子的生活奠基」。說穿了,教養為本,好好生活為本。可以理解,讓我想起陳昇。

過去一周,最紅串燒三名字:溫兆倫、杜汶澤,陳昇。人在大陸,人在香港,人在台灣,兩岸三地人文思想行為交叉輝映,啟示錄一樣。抽愛國水的溫先生,以兆倫之爪抽杜汶澤水,「娛樂圈周融」的愛國論是否高大虛空有否教養自有公論,日後電影歹角怪獸特技化妝造型可參考溫生面相,隨時攞獎;杜汶澤多次真正幫港出聲惹來「封殺」反而更見骨氣和義勇;陳昇擲地有聲說要「拼生活」而非「拼經濟」,劍氣直穿以商統戰的罩門,想真一點,在港在台說一點人話是「可封未能殺」,又唔使死,何必自貶鷹犬說畜牲話?陳昇說「我不缺錢,你就拿我沒轍了」,「我認為我還可以再貧窮一點。」型。

「These people are so poor, they only have money」,朋友在倫敦街頭看見的塗鴉,比窮得祇剩錢更有意思,祇剩錢的「poor」,不止貧窮還可憐。陳昇跟他很喜歡的大陸朋友說:「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的時候,我再跟你談統一。」拼教養、拼文明、拼生活吧,愛國溫、愛港澤、愛台昇,忽然像預示:愛國像一種瘟疫,愛港是一種選擇,愛台是一種提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gsDKtZb8Yc



发自我的 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