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多元」 - 陶傑
巴黎屠殺案,激起歐洲爭議,到底什麼「文化多元政策」,行不行得通。
「文化多元」如果是生活的趣味,一點問題也沒有。譬如,香港是國際都會,在香港,可以吃上海潮州菜、做澳洲奶粉代理生意、看日本漫畫、韓國電視劇,文化多元,做一個國際人。
但「文化多元」如果成為政府的行政命令,就會自尋煩惱。因為行政層面的「文化多元」,只能基於「虛偽」二字。
法國聲稱「文化多元」,包容伊斯蘭教,北非少數民族六百萬,聲稱種族平等,但是法國政府內閣,沒有一個伊斯蘭教徒。華人也沒有一個。
法國人內心非常高傲,以精緻高尚為榮,連英國人也看不上眼。既然如此,你自己也明白,不可能「文化」真的「多元」,那就不要以一層一九六八年紅五月的左派理想浪漫主義來包裝。
法國是沙特卡繆、德彪西莫奈、巴爾扎克福樓拜、嘉芙蓮丹露杜魯福的法國。任何外國人,包括十八世紀末來參加法國大革命的英國浪人班恩(Thomas Paine),都是外人或觀眾。法國之在世上受到欣賞和崇敬,是因為法蘭西文化之純淨。不錯,有時法國文化與遠東地方一融混,如殖民地時代的越南、上海的法租界,會錦上添花地開出另一片奇蹟,但這是因為法國是優秀的品種,與有緣的其他文化配種,才產生的絕品。
法國的中學禁止阿拉伯女生戴面紗上課。這樣是不是違反「多元文化政策」呢?這就是法國人縱容出來的無聊爭吵了。有什麼好喧嘩?學校要穿校服,校長有決策權,校長說不准戴面紗,就是不准。你放他這一線,他得寸進尺,下次要在你的學校用阿拉伯文教學。法國傳統的幽默諷刺,與英國一樣久遠。 你今天在巴黎刊登一張漫畫,他認為刺激了他的信仰尊嚴,用暴力解決;明天,尼斯的天體海灘,女泳客不穿衣服,恐怖分子也可以用機關槍掃射海灘。
「文化多元」,沒有這回事。現在才懂得百萬人大遊行、各國領袖挽臂做騷?太遲了。本來就應該理直氣壯,道不同、不相包容,中東可以開放包容一個白人戲水的天體海灘嗎?不可以。那麼一加一等於幾呢?何需幾十個總統首相總理勞師動眾來說明?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