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憶黃麗鬆校長 | 蘋果日報 | 果籽 | 名采 | 20150428

憶黃麗鬆校長

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論斷:中國的簡體字──又稱殘體字──違逆常識,幾十年之後,中國人會放棄。
馬悅然雖然是北歐人,卻一言九鼎,在西方文明世界之中,是裁決中國現代語文和文學的上帝,決定了唯一的中國作家莫然得諾貝爾文學獎。「馬老師」的論斷,當然很有權威。
由西方的邏輯思維來看,中國人的簡體字當然是一個笑話。譬如,香港大學前校長黃麗松逝世,如果我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我一定會向香港的中文傳媒投訴:你們連「黃老」的名字也弄錯了,以今日中國的文字習慣,他不叫黃麗松,叫「黃麗鬆」才對。
因為中國推行簡體字之後,沒想到美國人發明的文字電腦,中國人一使用,將正體和簡體亂碼通用,而且通行。我看電影「狼圖騰」,看見片頭中文字幕,將原著作者「姜戎」,印成「薑戎」,差點笑出聲來。看看旁邊的中國人觀眾,他們若無其事地抓吃爆「谷」,一面盯着銀幕。我才想到,差一點就當了皇帝的薄熙來,他老婆在網絡上叫「穀開來」,我才明白:用錯別字是中國人的常態,我應該多點包容,對於這些人,不該歧視。
尼泊爾地震,我看見蘋果日報的新聞也這樣寫:「加德滿都嘉塔街的『南粉北面』和『中華面館』餐廳,為中國遊客提供白粥豆漿和食水。」
我當初以為「南粉北面」和「中華面館」是美容護膚店,地震了,塵土飛揚,應該提供面膜面霜才對,白粥豆漿,可以美顏?想一想,原來是記者照抄中國人的招牌字體。
馬悅然老先生一定在大陸見過「蘭州刀削面」之類的簡體招牌,但願他太太沒有以為是整容店──By the way,整容也是用刀來削一張面孔的,削深及骨,所以中國人的簡體字,也有自己的邏輯,「刀削面」專家,不是蘭州,應該是南韓首爾。
網絡的中文,還有「加毛版」的「周潤髮」、改姓版的「肖芳芳」,以及康熙雍正之後的「干隆皇帝」。至於「慈禧太後」、「範徐麗泰」,已經成為定版。香港的中學生,愛國愛港,下一年考DSE漢語,記得以上述版本為準。
至於香港大學,學生強制去大陸「交流」,加強中國人身份意識。交流有沒有效?等看港大的紀念校刊,有一天也印着「港大前校長黃麗鬆」了,推出加毛版,也就是交流成功了。
至於中國人民,是有尊嚴的,越面對洋人馬悅然指指點點之干預內政,越要頂住。簡體字繼續簡下去,最好,至少再用五百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