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全是上一代的錯 - 陶傑

蘋果日報- 全是上一代的錯 - 陶傑

全是上一代的錯 - 陶傑

「去殖化」困難,「培養中國身分」更難,除了香港的基因天生的親英崇洋之外,連特首的女兒罵老母也用英語,家長排斥中文,學校不願教中國歷史,港女個個愛日本,連學校的遊學團,也要英國歐洲為優先。


這樣的大環境,還怎樣「去殖」?譬如,遊學團為什麼不可以優先去中國大陸?價格便宜,歷史地理,融為一體,對小孩子了解中國歷史,其實有益。


四川成都一帶,郊外有個三星堆,還有金沙遺址,有許多商代的古物。中國歷史四千年,商代有了青銅器、農耕工具、巫師祭祀的器物。中史書上的名詞由地理和文物引證,不必死背,學生馬上領會。


四川是中國文史的大半座博物館。諸葛亮「出師表」、杜甫的「秋興」、李白的「蜀道難」、李可染的水墨樂山大佛和山城重慶,全部滲透着濃濃的川味。「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在香港的課堂死讀硬背,沒有意思,去原址一看就明白了。還有附近的古鎮:平樂、昭化、李莊,讓中學生住普通的旅舘,天天跑路,看、聽、吃,都在風物之中,與窮一點的本地學生上一兩節課,人也聰明些。


但是香港似乎沒有什麼教師會這樣教遊學。教師也都才二三十歲,她們也是香港七八十後金融消費社會富裕成長,由菲傭帶大的一代,對中國經史的古老石山不感興趣。她們的全職是在特區考評局的範圍之內,督導小孩將一大堆名詞和公式,由課程課本準確地搬運到試卷之上無誤。加上即使去大陸的「遊學團」,去北京最「先進」的景點:像高級中學、水立方、解放軍營,航天中心什麼的,生怕香港學生覺得「祖國」很落後──不、祖國是很現代化的,很強大的──變成政治宣傳。中國「建國」至今,由一九四九年起只有六十六年,香港的學校不會大膽設計自己的「中國遊學話語權」,任由一股政治勢力來引導,結果香港小孩成長,聞「中國」二字而反感。


另一方面,香港的權貴卻將子女送英國,本來,崇優的世界沒有國界,「大中華」也可以「本土」,欣賞本土的嶺南粵語風采,也可以欣賞杜甫草堂、赤壁三國的中華,因為中共不等於中國。但失敗而愚昧的香港成年人,硬為他們的下一代打造了一個厭惡中國的世界,他們即使被讀英國寄宿學校的子女用英語一面辱罵,一面掌摑,他們自己也不會醒過來。香港就變成今日的一團爛泥巴。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