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星期二

蘋果日報- 朋弟和王家禧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朋弟和王家禧 - 古德明

朋弟和王家禧 - 古德明


左圖:1965年王澤的「老夫子」。
右圖:三十年代馮朋弟的「老夫子」。

漫畫《老夫子》作者王家禧死了,死訊轟動香港、臺灣。《老夫子》一九六二年開始流行,我小時也看過幾本,但不看將近五十年,對其優劣未宜置喙。只是王家禧之死,使我想起老夫子原作者朋弟。

朋弟一九零七年出世,比王家禧大十七歲,一九三零年代創造老夫子、老白薯兩個人物,作《老夫子》漫畫主角,也算風行一時。可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他留在大陸,結果遇上文革,屢遭批鬥,有恨難申,有筆禁畫,一九八三年去世,沒沒無聞。

王家禧筆下的老夫子、大番薯,毫無疑問是承襲朋弟的創作。可是,王家禧比朋弟幸運得多,一九四九年之後,來了香港,可以自由發揮才華,結果因緣際會,借力扶搖,發財發身,一九八三年更見《老夫子》拍成電影。

據說,朋弟死前,病榻之上,收到一冊王家禧《老夫子》,看後一言不發。他可有怨恨當年相識的那個年輕人,一聲不響,借用了他創作的漫畫人物?他可有慶幸當年創作的老夫子老白薯,憑王家禧的畫筆,終能家喻戶曉?無論如何,他一定想到:人遭鬼禍,還有什麼話說。

帝王時代,我國文豪輩出,如司馬遷,如李白,如陸游,指不勝屈。民國時代,魯彥、沈從文、梁實秋、朋弟等,也都能以筆鳴世。一九四九年中共得志之後,則史筆文筆畫筆,在大陸都成禍根,不然朋弟怎會貧病交煎屈死窮鄉,王家禧怎得名利雙收壽盡美國。

上一則: 平等地呼吸 - 高慧然

下一則: 失控 - 尊子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