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亞洲50最佳餐廳上榜廚師 精挑本地海鮮 逛街市減壓
【飲食籽:心水食桌】
二月下旬,曼谷在酷熱的天氣下,上演了一場被美名為「飲食界奧斯卡」的盛事,來自世界各地的名廚與美食家滙集,預備欣賞50多位亞洲名廚登上「亞洲50最佳餐廳」的頒獎舞台。那個晚上,RÕNIN成為今屆香港唯一一位新登場的得獎餐廳,全亞洲位列第45位,身為老闆兼主廚,Chef Matt Abergel說:「我希望因為在香港開設一所餐廳而被認識。」
每天到街巿選購食材,與檔主們聊天,成為Matt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生於加拿大卡加里的Chef Matt,15歲就走入廚房開始工作,輾轉在不同菜系的餐廳工作過,終於確立自己對海鮮及日本菜的興趣,並來到紐約,加入米芝蓮三星壽司店Masa,跟隨日籍大廚高山雅氏習藝三年多,然後加入倫敦Zuma。直到2009年,命運終於把他帶到香港,他被派到香港Zuma擔任行政總廚,接觸到香港的人與事,認知到更多可能性之後,他終於在2011年開設自己第一間餐廳Yardbird,以新界農舍雞炮製簡單直接的新派居酒屋美食,瞬即得到全城關注。Yardbird成為了中上環hip place的代名詞,餐廳不接受訂座,每晚都有長長的人龍守候座位,但對Matt來說,還是不足夠,「餐廳每天都很繁忙,廚房亦很細,我每天都希望更改餐牌,以不同的食材創作菜式,但這樣對餐廳的廚師負擔很重,對他們不公平。」正因這樣,他以強項海鮮作主打的RÕNIN,就在2013年誕生。「『RÕNIN』是『浪人』的意思,代表了我們希望擁有自由去做任何想做的事,能衝破做事的框框,而浪亦與海洋及海鮮有關聯。」而Matt還未有談及的,其實Ronin也是他兒子的名字呢!
能操簡單廣東話的Matt,遇上不懂英文的婆婆,依然會耐心慢慢聽着她說話,態度非常親切。
Matt憑着RÕNIN在剛過去的「亞洲50最佳餐廳」中,獲評選為第45位。
只有五人的廚師團隊,大家互相依靠幫忙,同時各有專長,每天共同創作更多有趣菜式。
來港八年 視香港為家
RÕNIN的餐牌天天不同,都蓋上當日日期,證明只賣當日最好的海產,真正做到不時不食,「我每天早上大約十時半會逛街巿,一般都會先到香港仔街巿,如果買不足夠,就到堅尼地城,也有魚販會幫我看上環街巿和中環街市有甚麼海產。」高大的Matt走在狹窄的魚檔間,左右都是香港叔叔嬸嬸,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但幾乎每檔店主都會叫他——「Matt」、「肥仔」、「朋友」,甚麼名稱都有,大家用着簡單的廣東話和英文溝通,幫他選購新鮮食材,「街巿裏有很多好東西,當然有八或九成的東西我不會碰,因為從小的訓練,讓我用眼看也知道是否合乎我的標準。」
遇上休漁期,他惟有從日本入口更多魚,但拒絕選更遠道而來的海鮮,「所謂入口貨會較好,其實是錯誤的,對我來說,買歐洲魚更是荒謬,那些魚來這裏之前可能已離開海裏五天,卻要大家付出更多錢。」他觀察香港餐飲巿場,發現香港人習慣於不去認同自我文化,「很多人不相信自己城巿的食物,因為他們不了解。經常說越貴代表品質越好,是香港式的思維。城巿被外在價值所操控,但想想香港100年以來是甚麼?它一直都是亞洲的主要港口,最好的海產和海味都經過這裏,但近三、四十年突然因為進口容易,就變成入口貨較好嗎?這是沒有道理的。」
Matt深明對於廚師來說,要找「專人」去挑選食材很容易,但卻會讓廚師失去與食物,以及與所居之地的連繫。「來街巿是一天裏最重要的部份,大概也是一天裏我最享受的部份,亦是最少壓力的時間,我能感受到城巿的四季,置身其中才算成為城巿一分子。」來港八年,街巿成為他生活一部份,餐廳裏的夥伴則成了妻兒以外的家人,「我已經是香港永久居民了,是的,我扎根在這裏了,這是我的家。」
色澤明亮鮮艷,是Matt揀魚的第一個標準。
Matt會特別向菜檔訂購優質的蒜頭,大量購入,價錢仍比一般貴上四至五倍。
RÕNIN 中環安和里8號
記者:黃穎妮
攝影:伍慶泉
編輯:蕭家慧
美術:利英豪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