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時飲水兼補充電解質
【醫生之言】
剛過去的周六及日,本港發生10多宗行山人士懷疑中暑事件,急症科醫生指中暑是最嚴重的熱病,市民於炎夏行山或戶外活動時需特別小心,因為當體溫持續上升至40℃或以上又未能降溫,便可能出現痙攣或昏迷,而且中暑可在極短時間內出現,死亡率達10%至20%或以上。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
嚴重可致器官衰竭亡
中暑的臨床定義是指當事人體溫達40℃或以上,而身體又未能以排汗等方式自行調節體溫,並因身體過熱而出現神志不清,嚴重者更會出現痙攣或昏迷等現象。急症科醫生馮顯達指出,中暑最嚴重可引致身體器官衰竭而死,或令腦部受損造成永久後遺症。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解釋,炎夏行山會大量流汗引致電解質流失,所以飲水之餘更要補電解質,而且只飲水可能增加電解質流失。他指電解質中對人體較重要是鈉、鉀等礦物質,缺乏鈉及鉀會出現抽筋、脫水、全身虛弱無力、呼吸衰竭,甚至影響心臟傳導,出現心臟衰竭等。
他解釋人體器官由細胞組成,若人體體溫超過40℃或以上,細胞酵素便無法正常運作,甚至死亡;當大量細胞死亡,器官會出現失調,如腎衰竭、肝衰竭,而掌管中樞神經的大腦亦會受影響,心臟亦可能出現心律紊亂等。
馮顯達指市民切勿感到口渴才飲水,因為這時候身體可能已出現輕微中暑,建議每15分鐘起碼飲200毫升水或電解質飲品。他表示,市民可自製電解質水,方法是將一茶匙食鹽,注入一公升水,另緊記帶備防曬用品,如雨傘或闊邊帽。
他續稱,患傷風感冒市民不宜服藥後行山或戶外活動,因為大部份傷風感冒藥都含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抗組織胺會減低人體排汗功能,服藥後行山可能增加中暑風險。
■記者關英傑
Z8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