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 2017-05-27 | | 蘋果日報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文化籽:藝文沙龍】
「腕底偏多美婦人,眼中恨少奇男子。」談張大千筆下婀娜多姿的仕女畫,澳門藝術博物館新任館長陳繼春吟起大千一句經典說話。妙筆將女神或繆思躍然紙上,豈只是洋人的浪漫玩意?多情的張大千亦曾為無數紅顏佳人留倩影,包括一系列群芳譜的一百件大千真迹,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


多情的張大千不時把紅顏知己入畫,展覽重點作品《仕女擁衾圖》(左圖)所畫,正是他甚為看重的日本女朋友山田喜美子。

徐悲鴻口中的「五百年來一大千」,詩、書、畫、印無一不精,平時拍賣場屢創天價的,主要是他晚年的潑墨山水,但其實大千早期的人物畫也備受尊崇,圍繞高士和仕女兩個主題中,又以畫女神們最出名。中國著名近代畫家于非闇就曾說過:「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謂能大膽別創新意……他畫的美人兒,少女是少女,少婦是少婦,而且少女美與少婦美,都有顯然的區別。」


欣賞大千筆下的女神們,更精采是看到古今審美觀的轉變。此為《柳蔭仕女圖》,大千他承襲唐代的三白畫法,將額頭、鼻子和下巴處留白,並以紅潤的臉頰陪襯,使得臉孔的輪廓線條分明。


大千於1941年創作的《吉祥天女圖》,同年他往敦煌臨摹高古壁畫,自此一變而趨精麗雄渾之風,並加入佛教元素。

畫作背後紅顏知己

陳繼春指,大千最早畫仕女,取法於明代吳偉、唐伯虎等轉折的方筆,以及清代費丹旭較纖細清秀的筆意。1941年起在敦煌臨摹壁畫兩年多後,大千畫風大改,除了人物畫色彩與敷染技法大變外,線條也更顯功力與特色,他更關注每一個人的不同生活狀態,畫中主角由清瘦柔弱變得體態豐腴,由病態美轉為健康美,五官優美流暢。「他感情很豐富,這跟一個人的藝術歷程有關,因為他繪畫由母親和胞姐啟蒙,他有很多好朋友都是女性,故對女性情感和造型特別熟悉。」陳繼春補充。
張大千共有四位夫人和無數紅顏知己,1919年未婚妻去世,大千曾出家三個月後還俗,翌年娶了第一位太太曾正蓉。陳繼春指,大千的女神畫另一特點是「亦古亦今、虛實交融」。「他對想像中的美人與生活中的美人都能把握,很多張大千的仕女畫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畫作背後的人物原型。」例如大千最出名的《仙女散花圖》,就以他的朝鮮女朋友池春紅為藍圖;展覽中見到一幅以毛筆速寫的作品,就是大千甚喜愛的一位十六歲川劇新星陳書舫;《仕女擁衾圖》所畫,正是他留學日本認識的女朋友山田喜美子;大千又曾把「恨不相逢未娶時」的紅顏知己李秋君性感地寫於扇上,還刻過一個「遲秋」印章明志,據說大千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收集當地泥土,寄給李秋君。


張大千與紅顏知己山田喜美子合照。


張大千的四太徐雯波(左)原是女兒張心瑞的同學,16歲便嫁給大千,陪伴大千度過餘生。


是次澳門藝術博物館「張大千藝術展」,涵蓋其臨摹的敦煌壁畫、安西榆林窟吉祥天女;有美人、高士、山水、荷花等,大部份是其臨摹之作。

畫人心訣在於精神

大千更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藝,佛祖人物盡顯六朝隋唐本相,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特質與神采,自成一幟,《吉祥天女圖》、《仕女擁衾圖》及《持花仕女圖》等就是大千的經典作品。李永翹的《張大千畫語錄》便提到大千的畫人心訣:「在中國傳統人物畫法上,要將感情在臉上含蓄地現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內心的共鳴。」對大千作品甚有研究的嘉德拍賣中國書畫部高級業務經理戴維指,大千鍾情的女神都有相同特質:面頰豐美、長眉鳳目、端鼻小口、神態端莊中又見嫵媚,衣飾花紋艷麗華貴,手部造型尤其獨特。「這是他對女性的審美口味,從他歷任的太太和女朋友中可見一斑。」
戴維又指大千前衞,「他畫仕女燙了頭髮、大波浪,穿新潮旗袍,是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和對女性美的理解,都糅合在作品之中。」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梁佩君說,是次展出的一百件套張大千真迹,全部由四川博物院提供。四川是張大千的老家,四川博物院收藏了約五百件張大千的畫作,包括張氏早期臨摹敦煌壁畫及早期作品。是次展出包括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之作品及赴敦煌前後時期之山水、人物作品、白描畫稿、書信,六十三件大千書畫和三十七件印章,全面展現張大千早期的藝術面貌,並能看到大師藝術人生重要的發展期和轉捩點。


新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本身也是畫家,對張大千甚有研究。


張大千去敦煌前的作品《白衣觀音圖》。畫中觀音以水墨淡彩勾出輪廓,再以稍濃的墨在上面勾勒,線條生動。


張大千的人物畫中,觀世音菩薩一直是他鍾情的題材,此作品為《南無觀音菩薩像》。


《初唐供養菩薩圖》可見大千敦煌臨摹後,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術。


張大千喜歡肉感女神,從《五代母女供養像》和他的擇偶條件可見。

張大千藝術展
日期:即日至8月6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免費入場)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梁志永(部份圖片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提供)
編輯:馮秀珍
美術:楊永昌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